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校园定向运动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探究
2021-09-12孔令琦
孔令琦
伴随着素质教育的改革,目前定向运动是我国较为热门的一项运动项目,这种运动不仅能够有效锻炼学生们的身体,还能够培养学生们的集体竞争性。且娱乐性较强,非常符合当代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体育核心素养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学院校在开展定向运动时要树立正确的体育教学思想,设置有效地校园定向运动的课程内容,促进校园定向运动的发展。校园定向运动是一项新型的体育运动项目,其集健身、趣味、竞技、知识为一体,受到了广大教师以及学生们的喜爱。但现阶段,各教育阶段对小学校园定向运动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尚处于一种初期探索的阶段,定向运动的开展缺乏一定的持續性与灵活性。为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就现阶段小学校园定向运动课程的开发与实践过程进行分析与探究,以推动小学校园定向运动的开展。
1 定向运动的基本概况
定向运动起源于瑞典,是由军事体育项目演变而来,1886年“定向”这个词语被广泛使用,就是利用地图与指南针等工具,越过一些少为认知的地带。于20世纪北欧定向运动被作为一种体育项目进行开展,以当时一位名字为“吉兰特”的童子军领袖,本着对童子军的野外生存技巧以及身体素质进行训练的目的,开展的一项名字为“寻宝游戏”的活动。这项活动有效激发了参与者的参加兴趣,此可以视为定向运动发展的雏形。定向运动的具体过程,就是由参与者利用地图以及指南针等工具,通过较短的时间,到达地图上所标记的实地检查点的运动。通常进行定向运动的地点为城市公园、郊外以及森林,也可在校园中进行。标准的定向路线是由起点、中间路程以及终点来表示。小学校园定向运动是体育运动活动项目,此活动具有较为简便的组织方法,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地图的用处,还能够在活动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其形成勇敢顽强的精神,提升学生的体力水平与智力水平,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2 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校园定向运动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的策略
2.1 树立正确教学观念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关于深化体育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中》中明确规定:要充分发挥体育教育各自资源资源优势,深化体教融合,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小学校体育工作,为培养优秀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为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做出贡献。因此,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背景下,小学在开设校园定向运动课程时首先要明确教学思想,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以学生身体素质为基础,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并将校园定向运动作为锻炼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的教学手段,在提高学生体质,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同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突出定向运动的健身性、趣味性以及实用性,以此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潜能进行挖掘。促使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自学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2.2 确立合理教学目标
合理教学目标的确立,是校园定向运动开发与实践的保障。只有具有明确教学目标的支持,定向运动才能够有效开展,并充分发挥其具有的教育教学效果。在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多以学生对技能的掌握,以及学生的学习成绩为重,并将其作为指标内容,不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注重学生的发展。基于此,小学校园定向运动在开发与实践之前,学校及教师应确立以学生发展需求为基础,以培养学生良好体质与素养的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产生积极主动参与定向运动的意识与行为,在运动过程中了解与体质健康有关的知识内容,并对基本的运动技能进行掌握。在教师的引导下树立良好的安全意识,并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以此在这种明确教学目标的指引之下,促使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以及核心素养能够得以有效的提升,对定向运动的开发与实践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2.3 创建良好教学情境
新时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情境教学模式已经普遍运用于各学科的教学中,并且创设更多的为与学生紧密相关的生活情境。促进学生对情境中现实问题的理解,也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观察能力、创造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形成与培养。但小学体育课程往往对受到一定的时间、空间与器材等的限制,创建实际问题应用情境具有一定的困难性,限制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而校园定向运动场则能够直接让学生处于教学情境中,不仅能够提供给学生对以学知识进行科学巧妙运用于实际生活的机会,还能够增强学生对运动的重视。促进学生对运动深层意义的领悟,进而积极参与到其中,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以及综合能力。
小学中的体育运动主要是通过让小学生进行体育活动以及体育训练,来锻炼学生身体促进其健康的运动。定向运动会是一项具有一定趣味性、竞技性、知识性的健身运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对发展学生的心肺势能以及肌肉势能都起到较好的帮助作用,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身体灵敏程度,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十分有利。
(作者单位: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溧水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