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俱乐部制教学模式的高职体育课程建设探究
2021-09-12袁孟贤
袁孟贤
1 概念的界定
体育俱乐部:是一种社会组织,是“人的集合”,由社会团体和个人利用非政府财政拨款举办的,以开展体育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基层体育组织。
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模式:是学校与学生共同参与的,以俱乐部的组织形式进行组织教学的一种新型体育教学形式。它遵循学校教学规律,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体育发展需求,拥有自主选择运动项目、老师和上课时间的自由度。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模式应有规范的教学计划和相对稳定的课程设置及科学的评价方法。目前有三种模式,即课内俱乐部制教学模式、课外俱乐部制教学模式及课内外一体俱乐部制教学模式。
2 体育教学模式设计
2.1 设计的思路
本着“课程适应学生”而非“学生适应课程”的理念,在体育课程设计的思路上我们主要把握如下三个方面:
2.1.1 把握体育素质教育的特征和任务
加强体育素质教育,要兼顾人发展中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让全体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全面性、协调性和创新性是体育素质教育的根本特征。
2.1.2 把握体育素质改革的动力与方向
具体表现在:良好的体育社会及人文环境;现代体育内涵延伸,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相互渗透;体育的教育功能赋予了学生素质教育以良好铺垫和示范;体育及体育文化精神赋予了个体在竞争社会中拼搏、奋斗、勇往直前的活力。
2.1.3 把握我院公共基础课改革的方向。
单一课程改革不能游离于学院整体课程建设之外。体育同样如此,必须融入学院公共基础课的整体建设之中。
2.2 体育教学课型的设计
本着上面所述教学模式设计思路,我院从2005年就着手进行体育教改,主要做法是从传统的分班制教学逐步过渡到基础课与选项课相结合,再向俱乐部制教学模式迈进。
(1)体育课型及内容构建
课型A:
一是第一学期进行基础课教学。在基础课上同时进行选项教学,结合专项项目有效提高身体素质,这种课型改革既有效地满足了学生兴趣,也达到了个性发展;为今后选项起到了打牢基础的作用。
二是體育选项教学。就是在第二学期,针对学校客观实际情况,以学生学习兴趣为导向,选择相应的体育项目作为体育教学内容,提升学生进行自我科学锻炼身体的能力,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三是改二年级学期选项为学年选项。确保选项课教学的稳定性和学生学习的延续性、完整性。
课型B
第一学年选项课。
第二学年实施俱乐部制教学。
通过对体育教学的课型改革,在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和目标的前提下,使学生在学校体育教育期间,身心得到充分锻炼的同时,能较好地掌握1-2项利于终身体育发展的运动技能。
(2)课外体育教学构建
课外体育教学包括早锻炼和课余体育锻炼两部分,学生可以通过参加俱乐部、社团活动,进行自我身体锻炼。而学校则是要做好物质基础保障,将运动场地河体育器材向学生开放,同时对学生的课外体育学习,提供科学指导。
3 体育课程考核与综合评价
体育课程课程考核与综合评价,是体育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针对学生的学习考核,应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具体要从学生的体育知识、身体素质、运动技能以及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态度、行为和精神,结合学生自我身体锻炼情况进行全面的考核与评价,考核方法也越来越多样化(见表3)。
4 对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思考
4.1 科学发展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建设于改革,要把握其内在规律,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坚持科学发展。要把握重点,逐步发展。目前,我们体育课改的重点应明确为在学生需求为导向下的俱乐部制教学模式的实践。
4.2 完善的课内外一体俱乐部制教学模式需要进一步的实践
探索开放式教学,拓展体育课程的时间与空间,探索职业需求的体育模块化教学形式,加强体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针对性,以发挥体育在人才培养中重要的辅助功能。教学环节安排上可以把相近的专业集中选项,围绕各专业培养方案,制定相应的课程教学标准、计划。在发展一般性体育素质、项目技能的基础上,选择相关内容,进行针对性体育教学,逐步完善课内外一体的俱乐部制教学模式。
4.3 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简单的说,就是加大体育物质文化投入,强化体育行为文化建设,提升体育精神文化层次。用体育的魅力吸引学生从低俗的娱乐中回到运动中来,接受体育文化的熏陶,强健其体魄,塑造其人格。
(作者单位: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