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实践探索
2021-09-12祝孝昌
祝孝昌
摘 要:语文学科是义务教育阶段最基础的一门学科,不仅传承着文化知识,还肩负着浸润心灵、振奋精神、品德涵养的教育使命。小学生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也没有完整的辨别能力,他们的意识形态也很容易被外界影响,所以必须进行引导。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应该抓住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渗透点,高效率传输教材文本中道德的“感染源”,可以有效利用课堂提问的思维导向性,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具体效果。
关键词:小學语文;课堂教学;德育渗透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渗透点
近几年,教育部对小学语文、历史和道德法治的教材进行了重新编写,结合学科知识添加了丰富的教育资源,体现出教育部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战略部署,要高度重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现阶段小学语文教材中也突出了“以德育为魂”,德育素材更直观,给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提供了蓝本。老师应该主动思考教材编写的目的和理念,寻找教材中德育渗透的地方,将教学方向进行适当调整,教授语文知识的同时也要给学生传递正确的思想和道德,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和道德发展。
找准教材中的德育渗透点,意味着老师要仔细地阅读教材,在完成常规教学的基础之上,深入体会教材中的每个单元、每一篇课文甚至零碎的导语、阅读链接等内容设置的目的,适当抛弃以前的经验,减少固定化思维,做到“常教常新”;也要回归到教材的根本中,有意识的以“德育为魂”的教材编写理念作为教学指导,站在德育的角度充分挖掘并使用教材资源。
二、高效传输教材文本中的道德“感染源”
教科书是汉语教材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汉语教育的基础,学生可以通过积累文本和语言以及阅读和学习文本来发展理解和表达技能,改善文化偏爱,塑造情感并提高道德水平。老师对文本的解释和处理决定了发送过程的“感染”,并且还影响了作为发送终端的学生“感染”程度,因此,老师需要采用多维教学方法,以适当的方式向学生传达文本的道德“源”。
三、有效利用课堂提问的思维导向性
问题是老师常用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不仅可以报告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可以解决教育方面的困难并指导学生思考以实现他们的教育目标。老师设置课堂提问环节的目的是不一样的,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加强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解决遗留的知识点等。但是从整体来说,提问有一定的思维导向性——老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向着自己期望的方向思考,推进教学活动进程。提问题虽然是很平常的事情,但是却包含高深的技术含量,以问题的设计到提问的时机的选择,再到提问的方式和方法,都能体现出一个老师的专业程度和教学水平。
四、结语
为了在新课程标准下有效渗透德育工作,老师应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有效加强教材指导,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老师需要与学生保持紧密联系,进行道德教育的渗透,以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责任编辑:向志莉)
参考文献:
[1]苟淑云. 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J]. 科技资讯,2020,18(28):246-248.
[2]温彦珍.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策略探究[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9):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