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渗透立德树人理念
2021-09-12王青
王青
【摘 要】 俗话说,少年强则国强,而实现人才强国目标就需要把教育放在首位。教育是百年大计,也是中国复兴路上的重要支持。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更需要将立德树人的理念渗透到教学中,尤其是高中政治教学任重道远,要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除此之外,还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并结合高中政治教学的实际情况将立德树人和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结合,最终达到教书育人的目标。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高中政治教学;立德树人理念
高中政治课程是教学中的重点学科之一,也是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重要途径。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也要做到以身作则,以优良的品德、高尚的情操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基础知识,还应该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行,这对为国家培养新时代高素质综合型人才具有积极作用。
一、深入挖掘教学,结合知识进行理念渗透
现阶段,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立德树人理念的渗透程度不够高,政治教学中也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高中政治课普遍都存在枯燥、乏味的缺点,这就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高中学生都面临着高考的压力,教师、家长和学生对政治教学重视程度较低,这样也会影响到教学水平的提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还要深入挖掘教材,将课堂教学和立德树人理念进行有效结合,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提升。例如,学生在学习有关《价值的创造与实现》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来提高教学效果,这样也可以在无形当中对学生渗透德育思想,让学生明白人生的价值需要通过对社会作贡献来实现。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名句,将主人公身上的高贵品质向学生渗透,这样也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促进学生德育素养的提高。教师还要不断反思并总结教学经验,这样才能更快地达成教学目标,也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常言道,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也为了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提高,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段创设教学情境,这样也可以利用更加多元化的形式来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当然,多媒体教学手段还能通过刺激学生感觉器官的方式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学生也可以带着兴趣去学习知识,这样在教学过程中也能更好地渗透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例如,学生在学习《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我国不同民族的风俗和文化,如蒙古族的舞蹈、傣族的泼水节等,这些都是具有区域代表性的民族文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文化之间的相互融合,借助更加新奇的事物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要教育学生学会尊重文化之间的差异性,促进学生德育的发展。
三、重视问题引导,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面临的学习压力非常大,这就导致学生对政治学习的重视度较低,也不能接受更为深刻的政治教育。在高中政治课上理论知识占比较高,学生大多选择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进行知识记忆,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来改进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认识,在政治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知识,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例如,学生在学习《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真挚生活的基础和准则》这一单元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教师可以将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近期市内出租车问题较为突出,政府就出租车的管理问题向民众征集解决措施,作为公民,你是否参与此类政治生活?”等类似问题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明确自己身上具有的权利和义务。不仅如此,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合理运用自己手中的权利,更好地履行自己的政治义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这样学生也可以利用学到的知识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使自己成长为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综合型的人才,更好地促进社会发展。
综上所述,教育是影响国家的百年大计,无论是国家还是社会都应该将教育放在首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教育体系和教学制度都在不断完善,学校更应当将政治教育放在基础位置,还要将立德树人的理念融入教学当中。目前高中政治教育中仍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甚至在教学目标上也有着一定的偏差,教师要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利用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卫克卿.如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理念[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5):97.
[2]冯彩霞.政治教学中如何发挥立德树人作用的实践思考[J].读写算,2018(2):230+232.
[3]杨菡.如何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渗透立德树人理念[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26):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