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指导

2021-09-12郇新红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1年7期
关键词:阅读指导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郇新红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若能加强阅读方法指导,则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在此之上,文章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简要分析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并提出“深层意蕴”的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研读、培养学生个性、注重积累运用等路径,以此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指导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了“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的要求。阅读教学离不开读,读贯穿了整个阅读教学过程。如何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培养学生能力,使其悟得道理,需要每一个语文教师认真钻研。

一、引导学生准确提出“深层意蕴”的探究性问题

学生要善于提出值得探究的问题。教师既要把握文章的深层意蕴,又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质疑,从而归纳、提炼出需要探究的问题。怎样才能使学生读了一篇文章后能提出问题,并且能找出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当学生拿到一篇文章的时候,脑海中就要有一连串的问题。如:文章的四要素是什么?这篇文章是写景、写事还是写人?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发问,带着问题阅读文章,从文章中寻找答案。教师先不要说出自己的观点,应让学生通过伙伴合作研讨、交流,从别人身上汲取知识。

二、引导学生围绕所探究的问题展开研读

所谓研读,包括探索性阅读和体验性阅读。根据探究问题的需要,把两者结合起来。探索性阅读是为探究所提出的问题而对有关段落进行的阅读。它以感情朗读为主,辅以默读。在读的过程中,把个人的分析、比较与小组讨论、全班讨论紧密结合起来。朗读和讨论要突出重点段落,紧扣词句。

如教学《景阳冈》一文时,通过阅读可知,文章主要是以武松喝酒——上冈——打虎——下冈来写的。文章中最具探索性的问题是武松怎样打虎。这个问题不仅具有探索性,而且很吸引学生。学生带着这个问题,抓住重点部分,研读打虎的精彩片断。圈画老虎的动作“扑、掀、剪”,武松打虎的动作“三閃、棒打、脚踢、拳打”。通过圈画这些动作,既解答了质疑,又体现了武松打虎的英雄形象。

学生也可在熟读的基础上,抓住重点字眼展开研讨提出质疑。如《西门豹治邺》一课,教师可抓住西门豹说的“我也去送送新娘”,让学生反复阅读,找出重点字眼“送”,然后根据字眼发出质疑:送了谁?送了什么?怎样送?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课文,圈画“送”的内容。(1)机智地送姑娘回家,理解三个“不”:“不行”、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2)巧妙地送媒婆和官绅接受惩罚。“麻烦你去催一催吧。”“请你们去催催吧!”(体会从“麻烦”到“请”的语意变化,从“催一催”到“催催”的语言节奏变化以及从“。”到“!”的情感变化)(3)了解百姓不迷信的道理。带着问题阅读,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体验性阅读多用于感情色彩很浓的课文。其主要目的和主要阅读方式与探索性阅读基本相同,其特点在于通过朗读和默读来体验人物的生活和感情,使学生在思想感情上与文中人物达到共鸣。所以,体验性阅读很注重情境的创设(如插播有关的电影剪辑或多媒体课件)和读者的联想,以使学生具有身临其境之感。如《再见了亲人》这篇文章,就高度体现了朝鲜人民和志愿军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深厚情怀。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课件插播相关的音乐、情节,让学生感受到朝鲜人民和志愿军依依不舍的情境,再加上浓厚的感情朗读(默读)。这时教师应作适当的点拨指引,使学生寻找问题:朝鲜人民和志愿军为什么会有这样深厚的感情呢?他们之间究竟发生了多少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呢?学生带着一连串的问题去思考,渐渐地就把自己融入文章中。这种体验性阅读能让学生达到身临其境的境界。

三、引导学生品读,培养学生的个性

品读,是指学生在朗读、默读中按自己的体会和想象对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予以品味。品读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重要思想内容的理解,还能使他们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味,如语言的节奏美、音韵美、意境美等。品读实质上是一种创造性阅读。它需要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独特的感受力。如教学品读《两只小狮子》,文中的狮子妈妈对懒狮子说的一段话:“孩子,将来我们老了,不在了,你依靠谁呢?你也应该学会生活的本领,做一只真正的狮子!”教师指导学生品读这段话时,启发学生先体会狮子妈妈的心情、态度和语气,然后让学生按照自己的体会和想象来品读狮子妈妈的话。有的学生扮作慈爱的狮子妈妈,怀着沉重的心情,以语重心长的语气朗读这段话;有的学生则扮作急躁的狮子妈妈,怀着焦虑的心情,以生气的语气朗读这段话。

总之,学生能够细细地品读,就能发挥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多种思维鉴赏事物。

四、熟读成诵,注意积累,尝试运用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步养成积累的习惯,知识积累多了,就要懂得运用,如果不懂得运用,读书与不读书则区别不大。要让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以口头或书面表达的方式初步运用所学的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学习这篇课文的体会。其用意在于促进学生把自己感悟最深的语言文字和思想感情初步转化为自己的语文能力,为全面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奠定基础。如:一位三年级学生学习了《槐乡的孩子》以后即席发言,他赞扬了槐乡的孩子勤劳、精明能干,懂得用劳动来创造幸福生活,同时批评了自己身边一些好吃懒做的行为。表示自己要像槐乡的孩子一样,做一个善良勤劳、靠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的强者。

阅读教学以读为基础,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意思。读的升华,更能体味字行里间的深层含义,领略文章的精彩,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分享丰硕,懂得某些道理,提升品位,增强语言能力。

猜你喜欢

阅读指导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五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
浅谈图书馆的课外阅读指导对策
浅析高中图书馆的阅读指导措施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