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高中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2021-09-10陈祥连
摘 要: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实现信息化教学成为了现代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信息化也成为了一线教学不可或缺的辅助工具,它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还能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育教学中起到了非常重要及其有效的作用。以高中数学教学为例,通过灵活运用信息技术的特点,发挥其最大效益,助力于数学教学,开发出不同形式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达到提升学生主观学习兴趣的效果,为数学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提供支持。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运用分析
引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加速了整个社会的进程。人们的工作、生活、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教育也不例外,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应用、远程教育的建立、网络在线答疑的普及,都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学习资源的流通与共享,为教师与学生获取新知提供了便捷的通路。改变了传统课堂固有的授课模式,微课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使教学课堂生动有趣,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贯彻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保证了课堂教学的良好氛围与风气。
一、基础理论
互联网时代教学是在互联网的条件下利用多样化、现代化的信息手段,通过在线学习、自主学习等方式实现的一种课程教学方式。该课程具有完整的教学体系,并且还进了传统课堂中或者以往网络课程的不足之处,为新型的授课方式敞开了新的大门。传统课堂将学生局限在了规定的时间、严格的任务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相比于该课程来说却是大打折扣的,因为学生的学习习惯是相同的,传统课堂将学生学习囿于一个地方,使学生失去了创新的能力,而微课程相对于来说更易于使大众接受。该课程是以微视频为主的,教师会根据所学内容制定教案、课件与课后习题,在学生观看的过程中完成,并且及时巩固学生们的知识记忆。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的时间,根据自身的习惯制定符合自己的学习计划,从而更好安排时间,这种开放性的方式使学生们的积极性更加高涨。通过智慧教学模式的实施,培养学生的学习的自觉性,同时也带动了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
二、传统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不足
在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下,高中数学的课程教学中无论是教师所用的实际教学方法还是教学组织的形式,都是以课堂教学视为主要依托进行的。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工作的过程中主要也以依据课本内容的次序开展教学,不注重结合不同的课程教学内容实施不同的课程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来说,其主观上的数学课程学习体验也存在问题,在高中数学课程教学内容的难度本身就相对较大的背景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采取的绝对主导的教学方式更压缩了学生自主思考和学习的空间,不利于实际教学效果的取得。另外,教师主观上对于多种不同先进的教学辅助工具的应用也存在不足的现象,导致实际教学效果的下降。另外,教师在自我教学能力提升上也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互联网技术背景下,大部分教师所掌握的课程教学组织方式仍然传统教学工具的利用为主,对于新时期的网络平台和视频技术的应用未掌握有效的方法,这也是影响实际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
三、如何培养学生数学探究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主观兴趣
虽然到了高中阶段学习兴趣作为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主要原因,但学习中个人主观兴趣的高低仍然会对实际的教学效果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为了为实际的课程教学效果提供更有力的保障,教师应当重视学生主观学习兴趣的培养。从数学课程教学本身的角度上来讲,关键点就在于激发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主动探索和分析兴趣,而互联网技术支持下数学模型建立的直观性和立体性就能够通过为学生提供直观的教学模型达到启发学生思考,提高其主观学习兴趣的目的。例如,在高中数学的课程教学内容中,正态分布的相关知识对于学生来讲就存在理解和学习上的困难,单一的讲解正态分布的特征和相关的理论知识不容易让学生对这种分布状态的数学原理和直观形式有一个清晰全面的了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和信息技术,将典型的正态分布模拟图形用网络动态图片的形式向学生进行展示,这不仅是对传统课堂教学形式的丰富,更能够帮助学生通过观察模型图的方式对这种分布状态的数学原理以及具体应用进行思考,为进一步的知识学习打下基础。
(二)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高中阶段学生的总体学习压力处在不断增大的状态下,尤其是对于数学课程而言,学生不仅面临着繁重的课业负担,课程学习和复习的难度也在逐步增加,这也是大部分学生对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缺乏动力和兴趣的主要原因。教师应当重视教学氛围和环境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尽可能将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给学生,并且通过教学方式的转变将部分课程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的课程学习营造一个相对轻松愉快的氛围,为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提供帮助。例如数学课程中《概率学》知识的学习中,教师就可以利用生活中学生常见的购买彩票的行为为例,将中彩票的原理与概率学知识联合起来讲解,同时也可模拟彩票开奖的模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实践过程中来,缓和紧张的学习气氛。
(三)运用丰富的课堂教学模式
不同的数学知识在网络技术和平台的支持下所可以应用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都有变化和调整和余地。教师可以结合不同的课程教学内容在具体的课程教学组织形式上进行转变和更新。并注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执行落实环节的合理组织和规划。力求在不同课堂教学模式中完成与之相匹配的课程内容的教学,比较典型的,能够依托网络技术和平台实现的先进教学模式包括了“微课”、“翻转课堂”等。例如,在高中数学课程内容中,函数知识就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例利用微课视频将函数性质和图像这部分的知识制作成微课视频为教学工作提供服务。且微课视频不仅可以用于新课教学,在这部分课程的复习阶段也可以作为复习资源进行利用。
四、基于信息化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首先是课前预习的设计教学,课前预习顾名思义是由学生的自主预习开始的,教师要提前准备好课程的课前教学设计,例如制定学习任务单。学习任务单是学生根據教师所设计的教学任务、目标和内容所形成的,教师在制定好学习任务单之后将每个课程的重难点都提前提出来,让学生首先自己主动思考,带着疑问去学习,从而加深学习的印象,例如在《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课程学习前,教师可以采用概念填空的方法总结出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定义,以及两个类型函数的不同点,让学生自己探索并且完成学习任务,并且让学生列举出具体的函数式,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
其次是课中学习的设计教学,在准备课程的过程中,要安排多种交流方式,例如分组讨论,通过组内交流的方式,共同交流在预习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并且通过对课程的掌握结合自己的想法准确的理解课程的疑难点,通过小组交流,学生们能够更快的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例如个人自主学习、组队学习、教师答疑等方式丰富学生的课堂生活,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时刻督促学生做好准备。例如在数学课本中的《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章节学习中,教师可以在小组合作讨论时,让学生观察两个函数的模式,并要求每位学生积极发言进行小组交流。在小组合作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巡视各个小组的学习情况,注意课堂纪律和秩序的维护,针对有困惑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帮助其完成学习任务。
有许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尤其是中后期,容易懒惰,且学生完成课程任务的内容参差不齐,并不利于组内交流互动。仍需要老师的提醒与沟通,学生才对学习开始积极起来。学习的过程中还有刷课的状况出现,由于老师并不能够像传统课堂上一样盯着,為了完成听课任务,学生会在打开课程视频的时候转身去忙自己的事情,并不重视课程的重要性。
最后是课后学习的设计教学,课后的复习能够使学生对新的所学知识加深印象,通过进一步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有了熟练掌握之后,再去学习新的课程。课后的复习还有可能发现课程的不足或者学习的新问题,教师要采用多种巩固知识的学习方式,探讨更加符合学生复习的教学设计内容,使其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到更好的回应。课后设计得教学内容,不仅仅是针对学生,也是针对教师本人的,教师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与更新。
当数学课程学习进入尾声的时候,课后评价作为对教师教学以及学生学习情况的判定与评估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微课程的应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采用匿名问卷调查的方式,让学生对于课堂的教学进行评价,针对线上教学模式的应用找出其不足之处,同时学生作为课堂的教学主体,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就如何将微课程与初中数学教学完美结合起来提出自己的见解,做到为自己负责。
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高中阶段的数学课程内容在其本身的难度和知识点的深内容延伸的深刻性上都是相对更强的,新的教学工具和教学技术的应用既是教育领域教学发展的主要趋势,也是提升数学课程教学效果的有效路径,教师方面应当从实际出发掌握好网络技术背景下新的教学方法所需要依托的相关技术,力求充分发挥出互联网技术支持下新的教学模式的作用,达到提升高中数学课程教学整体效果的目的,为学生的数学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的提升提供更为切实的服务。
参考文献
[1]蔡泉洲.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J].中学生数理化玩教与学,2017.
[2]赵水君.探究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反思能力的理论与实践[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1):29.
[3]彭仲.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教学策略[J].考试周刊,2017(30):53.
[4]赵金荣.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对策[J].理科考试研究,2016,23(21):28.
[5]陈珂.高中生数学解题心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4.
[6]李克东、赵建华.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4(7).
[7]韦寿莲、裴芹、刘玲等.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其应用[J].荤庆学院学报,2014,35(2):56-59.
作者简介:陈祥连(1990.06-)男;汉族;山东省莒县;本科;初级;研究方向:高中数学教学与研究;单位:山东省日照市莒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