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教材资源,优化历史课堂教学
2021-09-10夏毓
夏毓
【摘要】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应创造性地进行教学,灵活地运用教材资源,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作为历史教师要深刻领会部编新教材编写的思想和体例,结合课标认真研读教材,用好教材各板块,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部编历史新教材;整合教材资源;优化教学
部编版历史新教材作為新课程改革的产物,符合新时期素质教育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 因此,教师应加强对部编版新教材的理解与认识,及时创新施教方法与手段,从而促进教学质量与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部编历史教材中的教材资源不仅包括教材的正文部分,还包括单元导语、课前引言、历史图片资源、相关史事、课文小字注解、课后活动、知识拓展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历史老师往往更加注重对主体文本资源的讲解与整合,而对教材的其他资源没有采用落在实处。
一、教材资源整合的必要性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如今各种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许多历史老师在教学中教师喜欢舍近求远,常常使出浑身解数找来大量的课外史料和各种资料来辅助教学,反而忽略了教材本身原有的资源,结果实际教学过程中,不仅制约了教师本身的教学,还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其实对生而言,受其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的限制,教材就是最好的资源,历史教材就是学生学习历史的最好依据。教师如能用好教材,合理整合资源教学,往往能达到事半倍功的效果。
部编版历史新教材的编制,对比原教材,在编写结构、体例都有了比较大的改变。特别是在教材中融入的图片、表格、人物扫描、材料研读、相关史事、课后活动等知识,很好的丰富了历史教学资源,但同时也为课堂创新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在一本多标的形势下,合理地整合教材的资源,优化历史课堂教学显得紧迫而必要。
二、整合教材资源的方法策略
1、充分利用好标题资源,帮助学生明确历史的时空观念
部编新教材编写的最大特点在于更注重历史的时序性。历史教材文本中的标题,既包括单元主题标题、副标题以及子目录,这些都是构成教材最核心的部分。标题不仅透露着一节课的重点,甚至贯彻着历史事件的主线。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有意识的认知标题,把握教材标题的关键词,快速让学生领悟课堂的重点,培养学生的全局意识和培养历史的时空观念。
2、结合教材中的插图,激发学生学习及探究历史的兴趣
历史是过去所发生的事,仅凭文字去遐想复杂的历史事件去重构历史的存在,对学生领悟历史是非常困难的。而且生仍处于感性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过渡期,无疑生动直观的图片材料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历史思维,起到强化记忆,深化主题的作用。部编新教材中融入的图片,都是专家学者精挑细选的,教材中的历史图片形式多样,不仅有历史老照片还有彩色图画、漫画、图表、历史地图等,这些图片资料与课本文字相互穿插,使教材更加生动形象,更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更能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从而引发历史想象。
3、融合“相关史事”和“知识拓展”,开阔学生历史学习视野
部编新教材旁设“相关史事”,提供与文本内容相关的史事作为知识的补充,如历史的小故事、历史人物介绍、名词解释、历史背景、事件的进一步说明或评价、现象的描述等。而文末附与“知识拓展”对课本正文未详尽的事件或知识做说明。这两大版块,可以说是历史教师丰富课堂教学最直接的资源。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起到引导、诱导的作用,对补充的史事和拓展的知识加以巧妙的运用,为学生构建一个更全面客观的历史学习环境。促使学生积极转变自己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思辨能力。结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教材选取的“知识拓展”可谓巧妙。
结语
书是固定的,在熟读课标吃透课标的基础上,课标的解读是灵活的,教材的运用可以是多变的。中学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做一个有心人和细心人,在尊重学情基础上,充分整合教材资源,才能更好地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优化历史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刘 琛. 挖掘教材资源,发挥育人功能——部编版历史图、史资源整合教学.文教资料[J].2019(5):201-202
[2]许伟.例谈如何用好部编历史新教材.云南教育:中学教师[J].2017(10):36-37
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太平初级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