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好探究法优化生物教学

2017-01-11张爱莲

未来英才 2016年16期
关键词:优化教学生物教学

张爱莲

摘要:自主探究教学通过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习变成学生内在的需求,从根本上促进学生认知、能力、个性的发展,乃至完美人格的形成。

关键词:生物教学;探究法;优化教学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教学方法,在高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引入这种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有很大的作用。《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倡导探究性学习”,“科学探究作为发现科学事实、揭示科学规律的过程和方法,在科学教育中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在当今的生物教学活动中如何有效地体现和贯彻《标准》呢?这是我们生物教师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通过学习《标准》,结合《标准》实施三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探究式教学方法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几点体会:

一、更新观念

确立新的教育理念,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育观念不转变,教学改革就无从谈起,实施探究性学习的前提是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这里有一个角色转换的问题。教育应“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这样才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智力,培养创造力,因而教育无论怎么改,都不能忘了教育面对的是人,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过去那种教师的教学以教为原则,“满堂灌”、“填鸭式”,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的做法,只能泯灭孩子的学习兴趣,扼杀孩子的创造力。教育理念的更新,还在于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是一种平等协作的关系,要改变过去那种教师是绝对权威、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的关系,建立一种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在探究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教师要起到引导的作用,帮助学生找到原因,而不要打击他们的积极性。

二、强化实践

例如在讲“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时,在学习了普利斯特利和萨克斯的实验基础上,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去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以及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验证“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为了让学生掌握溶液培养法来研究植物的必需矿质元素,首先设计实验小组:①完全营养液培养某种植物(三个实验小组均使用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同种植物)。②缺N元素的营养液培养同种植物。③缺P元素的营养液培养同种植物。然后教师与学生一起准备实验材料:配制营养液,选取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同种植物。让学生理解到实验材料的准备也是十分重要的。最后让学生自己管理及观察实验,实验后学生自己总结实验结果,并思考为什么要设计实验小组。通过探究式实验教学,使学生懂得实验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以及掌握探究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的科研态度。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创设情境

通过创设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主动参与探究和讨论,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知识。

1、设计实验或多媒体课件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热情。例如,在讲“细胞膜——系统的边界”一节时,设计一个小实验:一个小烧杯装有热水,另一个小烧杯装有自来水;然后分别向两个小烧杯加入一朵新鲜的大红花;让学生观察实验结果,然后进行讨论。通过讨论,有的同学说是:热水使细胞破裂,从而使里面的物质流出来;有的同学说是:细胞被热水烫死了,里面的物质就流出来了,而自来水中的花的细胞还是活的,物质就不能流出来。通过讨论,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调动出来了,充满探究激情。

2、设计情境式问题、探究式问题等方法,引发学生对知识产生认知需要,主动参与探究。如讲“遗传的基本规律”时采用提问式导入课题,“为什么有的同学是双眼皮,有的是单眼皮?”“为什么有的同学父母都是双眼皮,而他却是单眼皮?”“为什么有的同学是双眼皮,而他们的姐妹却是单眼皮呢?”通过探究性的提问,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讨论和学习过程。

四、改变模式

1、培养观察能力。青霉素的发现者弗莱明曾谦虚地说:“我的唯一功劳是没有忽视观察”,可见观察何等重要。例如:在讲到液泡中成分花青素时,介绍花青素的颜色随酸碱度不同有所变化,变化的情况和石蕊试剂相似。当时正好天还没冷,笔者就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观察野外的牵牛花,从早晨到上午颜色是否相同?为什么?学生基本上都能分析。这些本都是平时熟视无睹的事情,用于课堂上,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使学生在平常中找到了异常,在熟悉中找到了陌生,这正是探究之源,创新之源。

2、培养提出问题能力。爱因斯坦曾说过:“系统地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是必不可少的。解决仅仅是数学或实验技能的事,但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认识老问题,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并标志着科学上的真正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善疑多问的习惯。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问题意识,这样才会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3、培养实验操作的能力。生物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实验技能的好坏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而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能力的发展比知识的获取要慢得多,二者不一定成正比。因此,我们尽可能把能让学生做的实验都让他们动手去做,不放过任何一个锻炼的机会。而且,把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取得的实验材料,放手交给学生去准备,使他们融入实验中,成为实验真正的主人。

总之,自主探究性教学策略,就是要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人。自主探究教学通过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习变成学生内在的需求,从根本上促进学生认知、能力、个性的发展,乃至完美人格的形成。自主探究教学又是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反馈结构,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教师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通过自己主动的钻研,与同学的合作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为学生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优化教学生物教学
从渗透人文素养的角度论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