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的主要障碍及教学措施

2021-09-10杨蓓

商业2.0-市场与监管 2021年1期
关键词:非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大学生

摘要:伴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迅猛发展,社会对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高校在培养人才的时候不仅需要重视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同时也需要注重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影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主要障碍有中西方思维差异、文化差异、价值观差异等,因此,高校需要积极从这些方面入手来探寻培养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学措施,从而培养出更多高素养综合型人才。

关键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

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的当今时代,跨文化交际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英语作为全球最大的通用语言,是跨文化交际中使用最频繁的语种。但就现阶段我国高校非英语专业的教学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都较为低下,导致跨文化交际能力严重不足,这也就为其今后的社会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为有效提升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高校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针对现有教学问题和主要交际障碍进行深入探究,从而提出有效的教学措施来促进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

1.影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主要障碍

跨文化交际是一项非常复杂的能力,需要交际者具备充足的文化认知、良好的应变能力以及巧妙的沟通技巧。同时在跨文化交际中,影响交际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包括价值观、文化信仰、社会规则以及交际意识等,以下主要从思维方式与世界观差异、文化定势与偏见两大因素来分析跨文化交际障碍。

1.1中西方在思维方式及世界观上存在的差异

中国人在思维方式上有着从大到小的特点,如在时间的表达上是按照年、月、日的顺序进行表述,在地址的书写上是按照国、省、市、县的顺序进行表述,这无不体现了中国人特有的整体思维,同时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天人合一哲学观。而反观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其往往秉承的是与中国人天人合一哲学观相反的天人分离哲学观,即西方人认为整个世界是由相对独立的部分组成的[1]。如此,思维方式的差异也就造成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包括话语的交流方式以及文章的篇章结构都是不尽相同的。西方人在写文章的时候喜欢应用直线式的因果思维,即开篇直接点明主题,在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的基础上后续在一一例证,而中国人在写文章的时候更喜欢开篇介绍背景、原因等,之后再逐一展开。

1.2文化定势与偏见对跨文化交际造成的障碍

所谓定势,是一种过于简单化、一般化并且严重忽略细节差异的思维方式或认知方式。思维定势、文化定势会让人对某一类人群或某一种文化产生固定的看法、态度和观点,显然这是一种先入为主的思维方式,具有较强的主观性。而所谓偏见,是一种一般性的有关看法上的错误,其会固执的拒绝所有与该看法相左的事物、观点,从而呈现出一种拒绝改正、不可逆转以及僵化的思想态度。偏见的形成往往是基于前人的错误观点,或者是某一人群对待某一事物的固执的、错误的态度。在跨文化交际中,思维定势、文化定势有利于提升信息提炼、加工速度,但是也常常会导致信息的提炼、加工过于简单化、概括化,最終导致偏见的形成。思维定势、文化定势的形成与人们的后天文化熏陶、个人生活经验以及个人认知理解有着非常大的联系,因此非英语专业学生在学习、成长过程中对于西方文化的认知、态度将很容易形成思维定势和文化定势[2]。而一旦形成了这种定势就很容易形成一些偏见,例如,我们普遍认为美国人开放、崇尚自由,德国人严谨、一丝不苟,法国人浪漫、会享受生活,等等。其实这只是一种整体现象,而并非所有个体都具有这一特质,我们不能因为文化的整体性而忽略个体的差异性,这样容易形成对个体的武断判断,即偏见,从而导致在交际过程中出现种种障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常常会出现各种思维定势、文化定势和偏见,其需要对此加以积极有效的避免。文化本身会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任何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具有的文化特色都是不尽相同的。现如今,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合作交流更加频繁,因此彼此文化之间的渗透也更加多样,我们不能再采用文化定势、甚至是文化偏见的眼光来看待某一种文化,这样只会对彼此的沟通交流造成影响。

2.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

2.1培养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的必备素养

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想要有效提升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则必须要培养其跨文化交际的必备素养。包括培养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好奇心、兴趣等,以便其更好的去学习跨文化交际的文化对比和理解能力,从而让其适时调整跨文化交际模式,进而更加顺畅的进行跨文化交际。

首先,需要让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充分掌握中文和英文的语法规则,让其能够在对应的语境下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熟练掌握古代汉语以及现代汉语的语法特点,让其能够在良好的中文语法下准确应用中文。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指导学生熟练掌握英语语法规则,使其充分掌握英语语言的表达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将中文以及英文的语法规律进行对比学习,让学生了解二者之间的异同,从而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能够进行准确的用语规律切换,进而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其次,需要让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掌握多种文化知识,让其能够更好地把握社会身份,并显著提升跨文化交际的敏感度和适应性。例如,美国总统特朗普在2017年1月20日的就职演说中说道:“The Bibles tells US,How good and pleasant it is when God’s people live together in unity.[3]”即“《圣经》告诉我们,当上帝的子民团结一致,那情景将妙不可言。”在这一演讲中,特朗普充分利用美国民众、基督徒对《圣经》的信仰来呼吁其团结起来共建家园。而也正是这样一种方式的呼吁致使特朗普在民主投票中获得了更高的支持。在这一案例中,如果大学生缺乏对《圣经》的了解,其将无法充分体会特朗普的说话艺术。由此可见,只有让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充分掌握各类文化,才能够让其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加准确的理解对话者的表达意图和内涵,从而更加顺利的进行沟通交流。

最后,需要让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大量阅读中国以及世界的历史书籍,以此来深化其对于中西方文明起源以及发展的了解,从而在显著提升其文化素养的基础上让其更加顺畅的进行跨文化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只有充分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才能够在合适的场合使用合适的语法、合适的交流策略进行交际,最终实现高效而精准的跨文化交际。

2.2让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规避社会偏见

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交际者需要正视交际双方的文化差异,同时也需要有效规避对于交际双方的社会偏见,从而在充分了解、尊重对方的基础上进行无障碍沟通交流。而这也就要求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利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对方,利用包容的心态来接受对方,以及利用思辨的能力来进行表达。而为了让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有效规避社会偏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就是督促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努力学习中西方哲学史。透过漫长的人类文明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出,哲学史是了解一个时代或者一个民族文化的最为重要的抓手。英国著名学者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而通读哲学史则能够使得学生具备健全的世界观以及文化思辨能力。在此基础上,透过不同的角度来看待世界以及世界文化,能够让学生更加了解世界、了解自己,从而能够在跨文化交际中有更好地表现。

其次就是充分培养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国际视野。在这一方面,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督促学生在课后的业余时间多多关注国内外时事要闻,包括社会大事件以及与专业相关的国际前沿动态等[4]。需要注意的是,在督促学生关注国内外时事要闻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透过英文报道和文献来进行了解,而不是透过中文翻译报道和文献来进行了解。如此,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英文阅读素养,同时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英文表达意识,从而让学生在良好的国际视野以及英文表达能力上更加顺畅的进行跨文化交际。国际视野的培养在于提升学生的格局,只有当学生的格局得以扩大时,其才能够有效规避社会偏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来看待世界和世界文化,从而拓展跨文化交际视野和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2.3培养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文化同化及语言融合能力

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交际者的文化素养和思辨能力是交际顺畅的基础保障所在。只有当交际者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和思辨能力时,其才能够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进行准确的语言输入与输出,即所谓的文化同化及语言融合能力。为此,为有效提升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同化及语言融合能力。

文化同化是多民族国家或地区所必备的民族素养,具体形式可以表现为支持或促进少数民族文化融入主流文化体系当中,其要求不同文化之间具有接受文化相似性、消除文化差异性的共识。具体而言,文化同化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含义:首先就是吸纳接收其他民族的传统文化,并丢弃自身过时的传统习俗,即纳新革旧;其次就是在保留自身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其他民族的特殊风俗,即守旧扩张。而无论是哪一种层面上的文化同化,都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保障。现如今,非常多的中国青年喜欢美国电影、音乐以及文学、诗歌等,同时也有非常多的美国青年喜欢中国传统文化。如,2018年5月3日,美國犹他州一名18岁的高中女生因在毕业典礼上身着旗袍而上热搜,底下网友的评论也是褒贬参半。由此不难看出,在各国文化交流日趋紧密的当今时代,文化同化正在成为一种趋势。文化同化有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文化对比来发现文化与文化之间的异同,从而促使我们以宽容的姿态来接受和包容外来文化,显然这对于跨文化交际具有非常良好的促进作用。而非英语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学习优秀的外国文化来提升学生的文化同化能力。

语言融合指的是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当今时代背景下,每个国家的公民都需要接受其他国家语言的学习和应用。语言融合有表面融合和深层融合两种形式,表面融合指的是充分学习、掌握某一种外来语言,如我国教育体系要求学生从小学习英语,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5]。通过这样一种表面融合的形式可以有效消除语言沟通障碍,让不同文化、不同语言的人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而深层融合指的是将其他民族语言融入到本民族语言的结构、用词以及语法当中,从而实现文化与文化交流之间的无障碍化。非英语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帮助学生分析中英文在构词、语法以及日常用语中的不同来引导学生进行中英文之间的有效转化。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多采用电影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来培养学生的英语用语习惯,使其将英语用语思维与中文用语思维进行充分的结合,最终实现语言之间的相互融合,以及跨文化交际的无障碍化交流。

整体而言,文化同化和语言融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一步步的帮助学生接受和转化,从而在此基础上为跨文化交际提供智力支持和语言原动力,同时充分规避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语言壁垒,实现交际对等、通畅。

3.结语

总而言之,全球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的思维障碍、价值观障碍以及文化偏见障碍等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包括培养其跨文化交际的基本素养、规避其文化偏见以及提升其文化同化、语言融合能力。如此,在此基础上显著提升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让其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获得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春苗.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深层障碍探讨[J].新课程研究:中旬,2016,000(003):99-101.

[2]万文应.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018(006):103-104.

[3]刘宁.提高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几种措施[J].新校园(上旬刊),2016,20(12):15.

[4]杨瑞娥.新时代下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途径[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8,000(003):42-44.

[5]王文婷.情感、认知、行为模式下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D].太原理工大学,2011,20(15):22.

作者简介:杨蓓(1983.12-),女,四川成都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翻译,美国文化。

猜你喜欢

非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浅议大学英语课堂设计与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中的“入乡随俗”
浅析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在非英语专业听力理解中的应用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