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的思考
2021-09-10李文生
李文生
【摘要】小学低年级的“道德与法治”作为思想教育的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影响。实践表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面向生活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参加教学培训。考虑到这一点,我结合了具体的教学示例,讨论了面向生活的小学教育中的道德原则和法治教学,以此作为指导本课程教学的一个好方法。
【关键词】小学班级;道德与法治;生活导向
低年级学生才刚刚开始学习,还比较年轻,因此,教师的教学工作应适应低年级学生的主要情况,并与学生的认知特征相匹配。通过在小学教授道德和法治,我们可以尝试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并通过我们在生活中积累的总结和经验,可以继续进行教学工作,以便学生可以积极地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激发他们自己的学习热情和学习过程中的热情,反过来,热情提高了整体教学效果。
1.教学内容的生活
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还比较年轻,他们的学习风格和学习观念还相对不成熟和简单,他们的理解能力显然不足以学习有关道德和法治的课程知识。为应对这些挑战,教师可以努力保持课程的生活力,逐步过滤和优化课程,充分利用学生的部分认知生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来创造情境,教授生活案例和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经历一些正常的生活场景,加深对道德和法治的了解,从而使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帮助学生对生活中的某些问题进行积极思考,并与同学和老师互动。讨论并最终使整个课程更加注重生活。
2.教材的生活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全面的面向生活的课程,其主要目标是培养小学生的生活,它围绕小学生的生活和成长。主题单元是这本教科书的主要格式。主要特征如下:(1)教材的出发点是现实生活,教材的原型是学生的真实案例,这与其他小学教材的规范性和固定性不同。(2)教材的功能类型是生活导向。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适应现实生活并提高他们的幸福指数。在学生选择、适应、决策和超越技能发展的基础上,目标是提高社会的实用性,并以人的幸福感为主题,并增加以生活为导向的学习材料,以改善学生对事物及其事物的感觉再生能力。教师可以介绍生活中的问题,并鼓励孩子们的创造力,创新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来解决问题。
3.教学生活
在道德和法治课程的教学和开发中,应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和问题类型,以及创新程度和学生参与的热情,以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教学视野。不仅要联系学生的生活认知,还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情况,尝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内容,使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更有效地进行锻炼。通过这种教与学,学生不仅在学习道德和法治课程方面变得更加活跃,而且还获得了更加活跃的课堂氛围,并且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对老师的尊重。这种人性化的课程为课堂带来了新鲜血液和活力,学生的思想素养也达到了最佳的洗礼。
4.生活教学观念
在道德和法治教学中,教师作为学生教育和培训的领导者,在制定课程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和组织教学活动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以人为本的师范教育理念是以人为本的道德和法治教育的关键。只有教师认识到以生活为导向的教学对学生的重要性,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积极追求这一点,课堂教学的目标才能以生活为导向,并在生活评估教学中教授生活方式。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教学是教育和利用生活进行教育。”教学道德和法治的内容必须源于学生的生活。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更多地看问题,从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开始,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了解学生生活中正在发生的事情。日常生活作为教学案例,并注意学生的重要性。课堂的作用是为学生提供一个机会,使其可以积极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并通过一个生动的课堂来加深法治的观念。
另外,道德和法治的开端是学生,而终点也是学生。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者的主体性,并鼓励学生自己观察、发现和探索。教师应尽可能消除课堂上的支配地位。成为学生的学习指南,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产生”新知识和新经验。
5.现场教学实习活动
以生活为中心的最重要的教学是与生活的联系。教师在計划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思想和个人能力,并开展适当的实践活动,将现实生活与教材联系起来。例如,当解释“在哪里工作”的内容时,老师不应偏离教材的中心,告诉学生工作的来源,从而学习因不合理的“森林砍伐”而造成环境的损害,并要求学生保护环境。然后组织学生植树,在特定的动手活动中增强学生对这一课的理解,并通过动手活动培养学生养护环境的良好士气。还了解集体和团队活动。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很重要。众所周知,所有教科书都是事先出版的,因此有关道德和法治的小学教科书案例不可避免地落后于实时政治。这就要求教师收集话题,以丰富课堂内容并与当前社会联系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教学。我认为老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正面新闻和相关的典型法治案例,以鼓励学生思考安全、违法行为以及正面能量心理学的发展。
总而言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采用面向生活的教学模式对小学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这种教学方式是一种创新的,是适应现代教育理念的尝试,对提高小学生的基本素养具有重大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对生活教学的意义和本质有充分的了解,努力提高自己的普遍识字能力,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征和学习习惯来准备课程,并带来教材重获新生。全面发展小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陶艳秋. 如何利用生活化教学法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J]. 中国新通信,2020,22(04):201.
[2]郑术焱.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生活化”实践——评《小学道德与法治可以这样教》[J]. 食品科技,2020,45(08):311-312
衡阳市祁东县风石堰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