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课教学研究与实践
2021-09-10张昌义
摘 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在传统阅读教学中,教师以知识积累为重点,以提升学生阅读能力为目标。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不断创新和改革,教师不再局限于理论阅读教学,开始强调小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和文学修养的培养。这就需要教师革新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拓展阅读视野,提升阅读综合能力。本文针对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课教学实践展开相关探讨与研究。
关键词: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课;教学研究;阅读理解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01-0081-02
引 言
小学生处于思维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个阶段,虽然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辩证能力较弱,但是他们的接受能力、联想能力、可塑能力均较强,尤其是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1]。因此,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阶段。而传统“满堂灌”式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因此,教师要采用与时俱进的阅读教学手段,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课教学质量,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一、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课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新课程改革明确强调了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即学生通过阅读可以拓宽语文知识面,将阅读内容与生活事件有机结合,提高阅读实践能力。同时,学生阅读能力越强,就越能准确把握文章主旨,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课教学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一)教师对阅读缺乏重视
阅读不仅是小学教学环节,更是高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也是一个长期教学,如果想在很短的时间内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是很难的。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热衷于“速成法”教学,只讲授一些基础阅读技巧,帮助学生快速完成阅读理解,以期让学生通过短时间的训练在考试中拿到高分。这种教学观念与阅读教学的本质是相违背的。长此以往,学生会进行功利性阅读,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二)阅读教学模式单调
阅读和写作是小学语文课堂中比较耗时的两个环节,尤其是阅读教学,不仅要保证课程进度不受影响,还要保证阅读内容的合理性。除此之外,由于小学生活泼好动,教师要不断地维持课堂秩序。所以,很多教师一般采用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忽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被动地接受阅读知识,很难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但是,这样只会让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兴趣。而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进步的源动力,所以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应积极探索和应用新兴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课堂主体,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三)学生缺乏阅读兴趣
现在的小学生除了在课堂上进行学习外,还要完成大量的课后作业,周末还要参加各种培训班,这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急速消耗。由于小学生的精力有限,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应注重“质量”而不是“数量”,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四)阅读课缺乏互动交流
在小学中高年级阅读课上,大部分教师采取“填鸭式”教学,学生被动跟随教师的阅读思路,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互动,导致教师并不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更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调整教学进度或阅读大纲,而学生也无法及时解决自己遇到的疑惑,最终影响了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二、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课教学的意义
小学语文是一门工具性语言学科,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增强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交流的有效性。同时,语文阅读能力也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提高对阅读教学的重视程度。
(一)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小学生的大脑处于黄金发展期,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课内外素材,将素材内的信息进行归纳,分析作者的逻辑思维结构。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在阅读中思考作者的所思所想,并对其展开独立探究,在完成阅读任务的同时提升思维能力。
(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只有储备了大量的阅读素材,才能写出一篇好的文章。大部分小学生写不好作文的原因是生活阅历和个人思想比较有限,而阅读是学生了解外界的有效渠道。通过阅读各种素材,学生可以了解宇宙世界、历史文化、名人名典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学生的写作素材。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自己阅读到的内容进行再创造,使其真正地为自己所用,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提升学生思想修养
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有限,阅读是拓宽学生视野的有效途径,而且这个方法可以伴随学生一生。所以,教师在阅读课上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深入感悟自己所阅读的人物和故事,借助他人的文字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为形成良好的思想修养奠定基础。
三、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课教学实践策略
(一)发挥主体作用,激发语文阅读兴趣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长期处于课堂主体地位,完全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运用有效策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保证阅读教学的顺利开展。例如,在故事类文章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只讲述前半段故事,当故事情节发展到高潮时,再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完成下半段故事的讲述。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当学生阐述完毕后,教师再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作者和学生写的结尾,找出其中的不同,然后把这个“不同”作为教学的延伸点,拓展学生思维。只有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才能更好地发挥主体地位的价值。例如,在阅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很多学生觉得小女孩太可怜了。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故事的后半段进行创作,如在阅读到“有一颗星星落下来了,在天空中划出了一道细长的红光”时,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和想法进行结局改写。这样可以让现代美好生活与过去劳苦生活形成鲜明对比,使学生们珍惜和热爱现代美好生活。
(二)借助多媒体设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现如今,信息技术在教育行业的运用已经越来越普遍,几乎每个小学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的PPT、视频播放等功能辅助阅读教学,丰富课堂教学。例如,在教学《伯牙绝弦》时,由于小学生对友谊和知音还没有准确的认知,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动画片《绝弦》,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伯牙和子期的知音情。在进行课文阅读时,学生会很容易进入特定情境,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又如,在教学《黄果树听瀑》《和田的维吾尔》时,由于很多学生并没有去过贵州和新疆,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设备播放黄果树瀑布、新疆风土人情的视频,创设阅读情境,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多媒体设备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保证课堂教学成效,还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不能合理把握多媒体设备的运用尺度。有的教師对多媒体设备过度依赖,虽然调动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但是忽视了对课本内容的教学。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合理选择多媒体设备的运用尺度,从而充分发挥多媒体设备的教学价值,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结 语
总而言之,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依旧存在很多不足。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提高阅读教学重视程度,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创新阅读教学模式,针对现有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解决,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阅读和学习,在保证阅读课教学高效性的同时,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郭小丽.小学高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8.
作者简介:张昌义(1974.8-),男,甘肃古浪人,本科学历,中小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