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

2021-09-10汤绍明

名师在线·上旬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计算教学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摘 要:计算教学是数学学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培養学生思维能力的载体之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但目前小学数学,尤其是计算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忽略计算训练、实践时间不足等。这需要教师加强计算练习,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并结合生活案例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从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计算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01-0075-02

引 言

数学学习是一个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理解与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并形成特定的逻辑思维。而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文化对学生影响的直接表现,其中包含数学意识、数学思维与数学行为等内容,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具有积极作用[1]。在数学教学中,计算教学占据较大比重。教师在计算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优化课堂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使其产生探索欲望,主动投入课堂学习中接受教师讲解的计算知识,从而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

一、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现状

(一)教师忽略计算训练

为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上课后迅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教师多会创设教学情境,结合一些基础训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而,大部分教师过于追求情境创设,忽略了对学生的计算训练,或教师时刻占据主体地位,为学生讲授大量计算知识,导致学生的计算训练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从而影响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

(二)学生实践时间不足

因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在授课时为了向学生传授所有教材知识,会适当缩减学生的思考与实践时间,以保证当堂课的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但缺乏实践的时间与机会,而且核心素养得不到有效培养,计算与推理能力的提高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脱离实际

数学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对学生而言较为抽象、复杂,加之教师在教学中较少通过生活案例丰富教学内容,导致教学内容过于单一、枯燥,且脱离实际。学生在学习后仅掌握了理论知识,但不知如何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导致数学思维得不到有效的培养与拓展。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策略

(一)加强计算练习,培养学生数学意识

计算练习是培养学生数学意识与计算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这是因为数学概念的引入、数学公式的推导、解题思路的形成等内容与计算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经过一系列思考与训练,能够从中感受数学的独特魅力,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进而享受数学带来的乐趣,在无形之中形成数学意识。因此,基于核心素养开展计算教学,教师应将计算练习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避免过度追求情境创设或大量传授知识,应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计算练习的时间与机会。例如,在教学“小数的意义”时,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进一步探究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由于部分学生基础较薄弱,难以理解教材中的重点内容,难以培养其数学意识。对此,教师教学时可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第一组相片——刘翔雅典奥运会110米跨栏决赛图。学生对图片情境感到好奇,但没有特别关注刘翔的成绩。此时,教师可以展示第二组相片——刘翔洛桑田径大奖赛图,接着提出问题:“在雅典奥运会决赛中,刘翔的夺冠成绩是12.91秒,在洛桑田径大奖赛中,他取得的最佳成绩是12.88秒。两次比赛相差了多少秒呢?”学生计算后很快给出答案:0.03秒。但学生难以在短时间内体会数字的实际意义。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与同桌击掌,感受0.03秒的短暂。当学生开始关注小数后,教师布置一些题目要求学生完成:1米平均分为10份,每份是多长?1分米等于多少米?1厘米如何用“米”作单位的小数表示?通过这种方式开展计算教学,学生能够形成应用数学观点与方法分析问题的意识,并在动手计算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分析,进而形成良好的数感。

(二)引导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计算在数学学科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无论获得数学结论,还是解决数学问题,均需要经过计算才能够完成。计算是需要学生动手实践的一项数学活动,对学生推理能力的提高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没有计算则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学学习。因此,基于核心素养开展计算教学,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尤其是部分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面对计算题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抗拒情绪。教师可由易到难逐渐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进而促进其推理能力的提高。例如,在教学“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过程中,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整十、整百乘一位数的口算算理、方法,并进行正确计算。在课堂上,教师通过设计如下三个步骤引导学生进行动手实践。首先,教师在白板上出示两道算式“12×5”“21×5”,让学生动手计算后给出答案。很多学生发现,两个算式的结果分别是两位数、三位数。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得出结论:算式中两位数乘数的十位上的数决定了算式乘积是两位数还是三位数,如果十位上的数乘上一位数后,积是一位数,说明最终乘积是两位数。然后,教师让学生在基于刚总结出的结论对“432×3”“234×3”两个算式的乘积是几位数进行判断,以提高其推理能力。学生经过思考与讨论后发现,以上两个算式的乘积分别为四位数、三位数。最后,教师给出多位数“254”,并提出问题:“用一位数与这个数相乘,这个一位数是多少才能得出乘积是三位数、四位数?”在问题提出后,大部分学生感到问题较难。此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积极思考、灵活计算。学生得出结论:这个一位数等于或小于3时,算式乘积是三位数,反之则为四位数。通过这种方式开展计算教学,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当堂课的教学内容,并学会举一反三,从而提高推理能力。

(三)结合生活案例,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数学是一门与日常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基础学科。学生学习计算知识后可用于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数学思维与数学应用能力,另一方面能够拓宽知识视野,不断巩固数学知识基础。因此,基于核心素养开展计算教学,教师应结合生活案例为学生讲解教材知识,通过生活案例为教学课堂增添色彩与趣味,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使其今后在生活中正确应用数学知识。例如,“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章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笔算方法,能够正确应用竖式计算。教师在开始授课前几天,让学生在购物时注意保存购物小票并带到课堂上。在开始上课时,学生与同桌之间都在相互讨论自己购买的物品,课堂氛围逐渐变得活跃。教师可以开始布置第一个学习任务:与同桌交换购物小票,计算小票中所有商品的价钱,验算小票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由于学生之前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知识,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迅速通过教材理解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笔算的算理、算法等相关知识,将购物小票购买所有商品的价钱计算出来。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适当提高难度,使用投影设备为学生展示一张消费总金额模糊不清的购物小票,并布置第二个学习任务:尝试计算并检验这张购物小票的消费总金额。此时,学生纷纷说出内心的想法:“这张购物小票消费金额看不清楚,我们计算出结果后没有办法对总金额进行检验。”教师可以让全班学生同时计算,若计算的结果一致,即可达到检验的目的。教师通过这种方式开展计算教学,可提升课堂乐趣与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结 语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下开展计算教学,教师应加强学生的计算练习,为学生提供大量练习与实践时间,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培养数学意识,提高推理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应认识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结合生活案例为学生传授计算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参考文献]

郭小山.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图形与几何”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8(04):72.

作者简介:汤绍明(1971.7-),男,江苏南京人,本科学历,一级教师,曾获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南京市溧水区“优秀教育工作者”等称号,研究方向为小学数学教学。

猜你喜欢

计算教学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小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思考
让计算教学不再枯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