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校共育,为孩子播下幸福的种子

2021-09-10杨周飞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家校共育策略

杨周飞

摘要:给予孩子良好的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家长在孩子的教育问题当中同样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学校教育的过程当中,如果家长能够做好辅助教育工作,那么将会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本文致力于探究家校共育的模式,希望通过家校共育模式的探究,进一步提升孩子的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

关键词:家校共育;合作教育;策略

所谓家校共育强调的就是家庭教育对于学校教育的适当补充,有很多教育工作是依靠学校单一主体无法完成的,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在孩子的教育问题当中发挥一定的辅助性作用。只有家长能够适当配合好学校的教育工作,才能够带给学生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也促进学生良好行为规范等方面的引导。下面本文将针对家校公益当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以及如何进一步优化家校共育模式,提升孩子的教育质量这两个方面分别展开探究。

一、家校共育当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分析

首先从家长的自身意识方面来看,大部分家长在孩子的教育问题方面都有着自己的教育理念和主张。是家长一旦将孩子送入了学校之后,就会认为对孩子的教育已经成为了学校一方面的责任,不论是在孩子的行为引导还是在孩子的专业学习方面,有很多家长都会不管不顾。家长这样的教育理念,对于家校共育合作模式的构建是非常不利的。毕竟学校在一定程度上只能给予学生专业知识方面的教育,在学生的品德引导这方面能够发挥的作用是非常微弱的。相反的,每一个学生在家庭生活的过程当中,与父母亲密无间的相处也更加能够暴露学生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而家长对于学生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进行及时地纠正,也更加有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因此家长并不能完全忽视自己对于学生的教育和引领作用,而应当具备和学校共育的意识,严格落实对于孩子日常行为的引导。第二,从家长的文化素质方面来看,不同家长的文化素质是不尽相同的,所以他们能够带给孩子的引导和教育也是不尽相同的。比如说一些文化素质较低的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时候,往往更加强调孩子过得是否快乐和舒心,而不去过多强调孩子的成绩是否优异,行为习惯是否良好等等。或者有些家长由于自身的文化素质较低,所以他们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往往采取一些强制性的措施,导致孩子成长成为性格存在各种问题的人。更有甚者,有的家长自身的行为规范和作风就不够优良,这样更容易带给孩子不良的影响。刚提到的这些都是家校共育模式构建当中存在的问题,下面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展开具体的策略探索[1]。

二、如何进一步加强家校共育,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一)畅通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渠道

要想真正发挥家长对于学校教育的辅助性作用,首先需要让家长对孩子在校的日常表现有一个明确的掌握和认识。至少家长应该知道学生在学校内部的学习成绩如何,行为习惯如何,与集体生活的状态如何等等。这样家长才能够有针对性地去纠正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带给孩子面积极的引导。比如说,学校在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过程当中,可以采用视频录制的方法,来记录不同学生在校内生活的点点滴滴。然后在每一天的家长群当中都去进行内容更新,让家长能够看到学生在校内学习和生活的具体表现。最后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表现,在家长群内向家长们提出一定的教育意见,这样就能够让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时候能够有所依据。因此畅通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渠道,进一步增强家长对学生在校情况的了解,是家校共育模式构建的关键所在。[2]

(二)进一步优化家长的教育意识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当中,家长始终是陪伴学生时间最长的人,所以家长日常的言行和作风都会对孩子产生直接的影响。我已在家校共育合作模式的构建之下,也需要进一步优化家长的教育意识,首先要规范家长自身的不良言行和纠正家长自身的不良习惯,这样才能够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榜样示范。比如说,班主任可以定期召开家长会,然后向家长推荐一些有关教育类的书籍,家长通过教育类书籍的观看,不断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带给孩子更好的人生教育。又或者说,学校可以尝试采用视频直播的形式,定期对家长进行教育观念的培养,通过分析不同教育的成功案例,让家长对自我的教育方法进行反思,从而不断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优化家长的教育观念。总之家校共育是否能够真正发挥有效性作用,就在于家长能否纠正自我的教育意识,采用合理的教育方式,以正确的行为和作风来引导孩子。此学校在家长教育理念的更新和优化方面,也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做出相应的努力。[3]

结语:总而言之,家校共育的模式是现当代针对学生进行良好教育的一种重要模式,所以学校与家长双方都需要做出相应的努力,进一步密切双方的有效合作。方面学校可以考虑畅通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沟通渠道,进一步加强家长对于学生在校生活情况的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家长也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通过观看一些教育类书籍等方式,不断反思自我教育方法,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从而实现与学校之间的良好合作。

参考文献:

[1]周运清.中国家庭教育99问[M].北京:群言出版社,2019.

[2]广州市荔湾区家庭教育學院.家庭教育名家课程[M].北京:开明出版社,2015.

[3]李希贵.学校转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7.

(浙江省诸暨市店口镇侠父幼儿园)

猜你喜欢

家校共育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影响小学家校共育的因素以及解决策略初探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对寄宿制学校学生养成教育的几点看法
家校共育势在必行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