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下大学生道路自信认同培育的路径探析

2021-09-10陈莺高月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价值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生

陈莺 高月

摘要:当前大学生的道路自信认同遭遇西方错误思潮和不良社会思想侵蚀、大学生个人主体认同不到位以及高校教育不够完善等因素相互交融,致使新时代下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认同培育遇到阻碍。因此,需要从加强大学生道路自信的理论价值认同、大学生个体认知以及提高高校课程育人功能等方面着力,实现新时代大学生对道路自信的认同。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理自信;大学生;价值认同

习近平指出:“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而当代的青年大学生正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和生力军,由此可见,在未来,谁赢得青年就赢得了主动权,换言之,只要争取了青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认同也就获得继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需要的一切支持和保障。

一、新时代下大学生道路自信认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首先,道路理论基础缺乏。部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指导地位认识不清,没有自觉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用能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状况和前景持漠然处之的态度;同时,受到西方错误思潮和不良社会思想的影响,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有所动摇。究其原因,是大学生对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认识不清,对社会形态的变化没有进行历史分析,没有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分析问题,缺乏一定的道路自信理论素养。

其次,大学生个人主体认同不足。道路自信的认同需要主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这一客体的认同,这需要对客体产生正面、积极和向上的心理反映。也就是需要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产生心理认可和情感价值肯定。而个体的成长差异、认知水平和三观都会对大学生的道路自信认同产生影响。就个人成长差异而言,不同的成长环境会直接影响主体对客体的认知;而大学生的思辨能力、认知水平以及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会直接导致大学生对我国的道路选择的认同产生偏差,部分学生无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科学性和真理性的统一,是最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

最后,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待加强。高校作为育人的主渠道,是大学生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认同的主要方式和重要环节,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育人能力有待提升。

二、新时代大学生道路自信认同培育的路径思考

1、加强理论认同教育

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理论认同教育,首先要从历史逻辑出发,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独特优势和强大生命力。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同志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我国的革命实践相结合,创造性的提出了毛泽东思想,指导我国完成了从新民主主義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建立了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道路的不断探索,最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国历史的自身不断完善和前进的体现,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相结合的结果,也是中国人民自己做出的道路选择。从中国的历史进程来看,只有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才能保证人民的幸福安康,也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其次,还要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入手,全面分析道路自信的内在理论逻辑达到理论认同。坚定道路自信的这条道路,本质上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的体现,是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具有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主义科学的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和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指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终将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提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由此可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具体情况、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时代特征相结合而形成的道路就是其理论逻辑的现实表现。

2、提高大学生主体认同能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培育,首先需要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面对外来文化和思想时,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武装头脑,指导自身社会实践。其次,引导大学生认真学习法律规范,坚决抵制错误思潮的不良诱惑,肃清社会腐朽风气,辨清是非曲直从而达到主体对客体高度心理认同。再次,通过典型的树立和宣传达到道路自信的情感认同,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和教育内化作用,挖掘有血有肉的鲜明事迹让大学生将理论知识内化于心,以生动、鲜活的案例达到培育目的,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选择,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最后,还要加强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提升,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领悟深刻的社会现实,从而达到理论认识的上升实现道路自信的坚定。

3、充分利用高校育人阵地

实现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需要高校从思想上重视,从方式上创新,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育人作为道路认同教育的重要作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从人生观和理想信念教育入手,让大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旨在帮助大学生认识到中国之所以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有其历史逻辑可追溯,历史发展的因果关系具有极强说服力,从历史出发可以理清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道路认同教育不能离开国史党史,否则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帮助大学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深入把握中国化内容和指导价值。“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使学生在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和方法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同时培养大学生真正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解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内涵。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6.

[2]唐爱军.中国道路的哲学阐释[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04-04(001).

基金项目:重庆三峡学院2019青年项目(项目号19QN25)、重庆三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年思想政治理论研究项目(项目号:19szjgyb07)。

作者简介:陈莺,女,助教,重庆三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高月,女,重庆三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

(重庆三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价值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班主任管理艺术探析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价值认同的辩驳与实践
国家治理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