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背景下的工科院校教育改革模式探索

2021-09-10马玉峰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1期
关键词:新工科教育改革混合式教学

马玉峰

摘要:针对目前高校教育存在的问题,本文在新工科背景下,结合工科院校的自身特点,从重构课程体系,重建教学内容、改革教育模式、加强校企联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工科教育的人文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工科院校培养现代化技术人才的新方法,新思路。

关键词:新工科;教育改革;混合式教学;人才培养

一、引言

在当今的社会,人才是最核心的竞争力,而高等院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为了满足快速发展的社会对人才的大量需求,培养和造就更多的现代化技术人才,提高我们国家的整体实力和综合水平,教育部在2017年2月和4月,分别提出了新工科建设的“复旦共识”和“天大行动”[1-2]。会议提出的“新工科理念”为高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新的目标。为了培养能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新型专业技术人才,许多高校都积极开展了深入的改革和探索,致力于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专业化技术人才。同时以新工科建设为背景的高校教育改革也成为各工科类院校课程建设关注的重要问题[3-4]。

二、传统工科院校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传统的工科院校培养了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但是在教育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影响和制约着学校的发展和培养人才的步伐,这也是我们推进新工科教育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整体来看,工科院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知识相对陈旧,不能适应市场和社会的需要。

高校教育是培养现代化科技人才的摇篮,不同的院校的教学目标和定位是不同的。但是目前仍有一些工科院校的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与社会发展联系不够紧密或相对滞后。部分课程已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调整和更新。工科类课程知识的更新程度相对较快,尤其是专业类型的课程和与社会和国计民生结合相对紧密的新工科类课程。随着大数据、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深入,新工科类的课程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革新,如何进行课程体系结构设置,制定符合新工科类型的课程结构和目标,都是我们值得反思和探讨的问题。

(2)课堂教学形式单一,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较少。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进行主体的被动式授课为主,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快速、大量、集中地为学生提供新知识。但是在整个过程中学生都是在被动的进行学习,单纯的依靠老师机械地输出,学生很容易出现疲乏现象,不能很好的集中注意力,造成学习效率较低,缺乏对知识的求知欲和钻研精神,不利于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

(3)理论与实践比例失调,学生缺少实践的机会。

工科类课程,尤其是专业课程,大多是理论和實践相结合进行设置的。但是在授课过程中很多高校过分重视了理论课程的传授,往往很难保证实践类课程的学时数和实验室建设水平。实践类课程的指导教师和实验设备相对匮乏,学生缺少实践和锻炼的机会,这对于学生的就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不利于学生寻找更高的就业平台。

三、新工科背景下工科院校教育的发展

新工科建设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培养和造就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各大高校都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进行了深入的改革和探讨。在新工科理念下的工科院校教育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重构适应于新工科的课程体系。

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主要是更新符合现代人才需求的课程内容。在构建课程体系时注重前沿知识和学科交叉知识体系建设,并增加课程的实践创新性和课程内容建设,结合新工科内容拓宽学生知识能力培养的宽度与广度。在课程设置上不仅要重视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的比例和培养深度,更要重视专业技术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建设,调整各部分的比例,培养和造就学生良好的专业素质和综合修养,并为后续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2)重建教学内容,加强校企合作。

在新工科背景下,加强学校与企业的深度结合,把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模式引入到教学内容中。改革传统实验模式,设计渐进式实验教学改革方案。“走出去”,让学生有机会在企业中得到锻炼和实践的机会,“引进来”,聘请有经验的企业专家为学生讲学,指导学生的课程。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的各类竞赛和创新创业项目,在项目执行或竞赛过程中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水平。

(3)改革教学模式,实现线上线下交互式教学。

充分利用互联网、多媒体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打破传统教育的时空界限和环境限制,利用互联网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程网络资源,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互联网提供及时的指导和学习监控。在课堂中引入“翻转式教学”,加入学生讨论和学生课程示范环节,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学会利用教师制作的教学材料和网络资源去自主学习,最后在课堂上通过分组讨论或者项目展示等方式激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让知识学以致用,同时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人才。

在教学环节中,教师是课程的主导,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好坏和受教育者的吸收程度。因此学校要为高校教师提供可以提升自我素质的途径和平台,让教师也能在企业中有学习和深造的机会,教师同时也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科学知识,掌握最新的科技动态,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更好的服务于学生。

(5)优化工科教育的人文环境。

在课程教学中加入思政元素,加强“课程育人”意识,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能力教育有机融合。无论是理论课程还是实践课程,都要求学生求真求实,严谨客观,将工匠精神融入课程学习和培养,既要提高教师队伍的水平,又要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融入性。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把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国家教学标准,渗透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

四、总结

新工科概念的提出为高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新的教育形式发展提供了指引的目标。在新工科理念下的工科院校专业人才的培养更应该构建更加合理和完善的教学体系和方法,这将对未来高等教育的学科发展、人文建设、多元化教学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也将会使我们国家的教育事业上升到更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黄玉梅.基于“全人”教育理念的新工科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J].江苏科技信息,2020(36):49-51

[2]刘运,吴其林.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类专业师资培养策略研究[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1):123-128

[3]高扬,邹丹,杨京帅.“新工科”背景下复合式教学方法在课堂教育的应用[J].科技风,2021(1):137-139

[4]齐振超,田威,王珉.智慧教育理念驱动的“新工科”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1(1),20-27

(沈阳理工大学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辽宁沈阳 100159)

猜你喜欢

新工科教育改革混合式教学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学有所悟,学有所乐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
动物医学专业面向官方兽医与执业兽医教育改革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