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2021-09-10童义海

高考·上 2021年1期
关键词:高中地理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童义海

摘 要:在地理课堂中培养高中生的核心素养,是素质教育全面落实的必要前提,也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发展的有力保障。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在高中阶段性教育时期,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不断调整课堂的引导方向,同时融入多种创新元素,刺激学生的兴奋点,让学生能集中注意力,并且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能够通过动态探究和自主学习来获取不同的情感体验,构建完善的认知体系,并能够在未来社会的人才竞争中展现出绝对优势。本文针对高中地理课堂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策略进行了简要总结。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核心素养

培养地理核心素养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发展观、环境观。它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可以提高学生素质,完善高中教育发展机制,让国家能更加丰富其人力资源,让国民教育更加地富有内涵,教学形式更加地丰富,适合现代化的发展。

一、学生人地协调观的培养策略

(一)正确认识人地关系

人地关系的正确理解就是指对人和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的正确理解。人地关系不但是自然条件对人类生活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对自然现象的理解和把握,而且还是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制衡和适应。例如: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就很好的诠释了人地关系的演变与如何实现人地协调。

(二)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在高中第二阶段,我们能在高一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挖掘出教材所要表达的信息。比如在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地理必修2》中指出要对合理的人口承载力和环境承载力做出比较,用数据来说明城市化是如何影响地理环境的。通过活动的实施,比如让学生调查鹤壁市的变化,来对身边熟悉地区的资料进行收集和实地调查,他们会对这个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渗透人地协调的教育理念。认识到人类在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除了认识到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的必然选择外,还应认识到人类在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应具有的责任感。通过对该知识模块的学习,对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念进行了深入的教育。我们可通过一定的教育活动来实现这些目标,比如让学生实行实地考察,和实际情况相结合,写一篇生态环境保护的小论文。在这里我们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也要认真思考这些内容,并且通过整个教研组的力量来进行相关思考并实施教学研究。为了让学生完善知识体系,就要很熟练地运用知识体系。通过实践来慢慢地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即生活就是地理,很多地理知识都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最后还要获取相关的地理知识。我们应该认识到地理学的现象并分析地理学所产生的原因。最后并把验证扩展到一般过程中。所以在地理的教学中,不能不重视地理现象和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而且对学生现有的地理知识也要引起重视。

二、培养高中地理的核心素养

(一)利用直观手段,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是教学活动有序开展的必要前提,课前导入的好坏决定着课堂的教学质量,也影响着学生实际的理解情况。通过视频和图片能有效地展示实际问题和现象,让其通过更加直观的地理知识内容,来帮助学生迅速而准确地掌握相关的地理知识。所以教师也要积极利用地理图片或视频来展示新的课程,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如教师在讲到季风水田农业区位的时候,可以把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作为例子,上课就播放袁隆平的一些视频,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明白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中国通过自身的实力成功解救了世界21%的人的吃饭问题,让现代中国人实现温饱梦。这是中国人类发展的最突出的功劳,也为季风水田农业区位因素的讲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高中地理知识大多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遇到复杂问题更是缺乏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如果教师还是盲目进行概念性知识的灌输与指导,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逐渐丧失,自学热情也会明显下降,这样一来,学生是无法形成良好的地理思维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该把直观的视频与图片,作为突破教学难点的重要手段。如在学习“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时,教师可首先利用多媒体(如3D地球)展示地球的光照侧视图,请学生们观察图片中昼夜的变化特点。然后教师再请学生猜测哪条是晨线,哪条是昏线,学生们便会结合自己的观察,得出“左夜为晨,右夜为昏”这一解题技巧。这个方式不但能通过图片展示教学的趣味性和灵活性,而且还能让学生能通过自我观察,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再比如学生区域认知的培养,图这种直观手段就更重要了。比如通过图片的多次运用来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和画图的习惯;培养学生图和图、图和文之间的转换,尤其是对于高中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培养学生的空间定位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二)综合思维与耐心培养

综合思维指的是综合分析思维能力,是地理学科的基本思维方式,地理学中的逆向思维能力包括综合能力和分析能力。综合能力是指把各种地理要素和地理因素按照一定的规律组合起来,形成具有较高组织层次的对地理事象的整体上的认识。分析就是指的从某个角度来分析整个地理现象,把它进行分解,形成各种地理要素,從而了解各种因素或要素之间的关系它要求地理教师用联系、发展、辩证的思维看待地理问题,也是让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如讲西北内陆地区时,教师应该先出示图示区域,让学生根据经纬度位置,确定是西北内陆地区,再推测当地的气候条件,然后根据水系分布推导出当地的地形特征,从而进一步分析出当地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及农业发展可能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这样的综合思维,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事物的特征和发展规律,可以透过事物表象分析事物的本质。另外,近年来,全国地理高考也呈现出一种命题趋势:一般是先出示一个区域的轮廓或材料,然后聚焦该区域中的一个主题,进行深入探究,通过具有思维链的题目进行考查。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在上课时要多采用综合思维与辩证思维进行训练,让学生在高考中考出优异的成绩。

(三)乡土地理,学以致用

地理课比其他学科更实用。通过在实际生活中更多地运用地理知识和相关技能,来分析和理解人地关系,来体现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所以,通过该课程标准,明确了相关的宗旨:“让学生能更好地了解学校周边的生活环境,让学生能学以致用,让学生具有很好的实践能力,帮助其培育持续发展的理念和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怀。”在课堂中适时运用乡士材料,可以事半功倍,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在讲到城市的区位选择时,我们探究了以下问题:鹤壁市新区的选址。经过学生们的探究,明白了交通是影响现代化城市布局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再如,“水循环”一节中,我们一起探究了鹤壁市海绵城市的建设。让学生在鹤壁市淇滨区的“华夏南路”和“桃园公园”进行实地观察与实践,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了海绵城市建设的意义与鹤壁市的城市魅力。

(四)教学模式与教学评价,要尝试创新

例如,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我们应该走出去实地考察。野外观察不仅可以使学生体验地理知识生成的过程,而且可以提高地理实践能力,从而保证地理教学质量。例如,在学习过程中,必须让学生作为“调查者”在课前调查家庭用水情况,制定家庭节水计划。其次,鉴于地理现象认知的复杂性、广泛性、长期性和间接性,学生不可能拥有全部的个人接触和经验,这给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最后通过假期来指导学生进行地理实践活动的开展,教师要及时指导。通过这些方法促进学生核心素养观念的养成。

课堂教学本身有较多的局限性,如学生动手机会较少,不能身临其境,教学的实践性不强等。以理论教学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不紧密,导致学生的地理成绩不佳。老师们可以加大高中地理教学中实践教学的比例,这样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得到提高,学生们的地理核心素养才会得到培养。例如,在“水资源”课程中,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是这堂课的重点和难点。在讨论前,教师可以设置政府、种粮者、企业主、自来水公司管理者、普通市民等多种角色,引导学生从自身角色出发,提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措施。这样的课堂设计不仅为学生的分析和讨论提供了一个突破口,而且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进行思考,提出更全面的措施。通过合作讨论活动使得在学生和学生之间能做到碰撞思维、发散思维,既掌握了知识,又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我们再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设一个“最佳辩手”奖,并且在期末成绩中加上一个演讲分,让学生得到演讲的快乐。这些创新的手段,既增加了学习的乐趣,也对学生进行了人文主义思想的教育。

从“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到“引导学生从一般思维到培养榜样”。“熟能生巧”的原因在于一定思维方式的形成,但完全受思维方式的影响,使得其易发生错误或漏掉答案。比如,河流水文特性的表述和分析可以从冰冻期、流量、汛期等方面来进行。在分析黄河的过程中,不但要分析上中游的水能而且还要考虑凌汛等方面的问题。这样才能让地理知识“活”起来,让其学习的价值和作用发挥出来。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学生的学习和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地理核心概念是首要的一步,也是最主要的一步。观念的形成不但有利于学生行为的转变,而且还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成长有帮助。

参考文献

[1]高国.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 2020(91):141-142.

[2]林要.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地理实践力培养杂谈[J].中学教学参考 2020(31):83-85.

[3]鄒凯.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综合思维培养途径探析[J].中学教学参考 2020(31):90-92.

[4]洪晓芸.中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当代家庭教育 2020(31):17-18.

[5]邱月.高中地理教学中人地协调观培养策略研究[J].中学教学参考 2020(31):93-94.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地理学生核心素养养成策略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9)—JKGHYB—0962

猜你喜欢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