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构思辨性阅读课堂的教学方式探究

2021-09-10方婷

高考·上 2021年1期
关键词:思辨性阅读教学模式

方婷

摘 要:文言文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工作的难点所在。为了提升文言文教学质量,教师应当在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建构思辨性阅读教学课堂,强调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语文思维意识,既贴合新课标要求,也符合当今教育理念。因此,高中教师应摸索出一套有效的教学方式开展文言文思辨性阅读教学,从而更好的攻克这一教学难点问题。

关键词:思辨性阅读;教学模式;高中语文文言文

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多侧重于文言知识点的识记的教学,倾向通过阅读教材内容来帮助学生掌握做题技巧,这种方式虽然可以取得不错的成绩,但由于缺乏自主思考过程,学生很难将知识内化。并且文言文内容是对古代文学艺术、社会生活的反应,其离学生的生活相对较远,属于学生的认知盲区。原有的重言轻文的教学模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缺乏热情去探究文本内容,很难实现理想的教学目标。思辨性阅读教学模式要求学生时刻保持怀疑态度,通过积极思考来消化知识,从而获得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思辨性阅读教学无疑可以更好的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思辨性阅读概述

(一)思辨性思维

思辨首先是一种思考方式,西汉《礼记·中庸》中提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慎思明辨,不是与外界相关的,可以不符合逻辑。思辨方法在一段时间里受到了许多人的推崇,哲学家认为通过思辨可以为自然立法,也就是为自然界建立规则,思辨性甚至是脱离社会实践的,在自我的世界里借助抽象的思考、推理、论证而最终得到结论的哲学。而世间万物皆需要经过辨识才会区别于其他事物,人类的历史长河就是在这样不断的认识与不断的推翻再创造中向前迈进的。因此,思辨也是一种能力。在中国,古人很早就将“思”与“辨”列入了学习的高级层次,并将其当作最高的学习能力追求。思辨能力就是指思考和辨别的能力,通过对物体的分析、推论、判断等相关的思维活动辨析事物的情况类别事理等问题。思辨能力的主要特征是层次分明的结构、条理清楚的分析、精准准确、明白有力的说理。

(二)思辨性阅读

思辨的这程是为了证实自身的见解是否正确,运用各种方法寻找新的材料,最后得到新的认知的过程。思辨性阅读教学,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强调教师注重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通过思辨性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围绕提出的问题进行系统探索,并且在这个过程当中进一步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就启示相关的教育从业人员应该在教学的过程当中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去探索知识的内核,从而产生更深刻的认知。在思辨性阅读教学指导下,学生的质疑能力可以得到锻炼,也可以让学生逐渐摆脱对教师的思维依赖,摆脱固化思维,不断的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发展,从而获得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现状

(一)学生缺乏自主思考时间

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就是单单要求学生只进行文本的整体阅读是远远不够的。在实际教学中,课堂时间多由教师掌控。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只负责知识的“输出”,学生只负责知识的“接收”。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文言文需要识记的内容较多,学生很难有理解消化时间,只能在教师指导下死记硬背。这种教学方式很容易影响到学生的内在动力,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对于所学内容来不及吸收和消化,并且由于思考时间较少,也无法彻底掌握并灵活运用相关知识,当遇到相同问题时,无法做到举一反三。

(二)未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更注重文言语法的学习,而对文本内容分析简单粗略。对文本的解读也大多停留于教参内容或是教师对教学现象及实践活动的主观认知。在教学的过程当中相关的教育从业人员只注重语文的教学工具价值,未充分挖掘其中的人文特征,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情感需求未得到满足,课堂反应冷漠、被动,无法调动起积极参与课堂的情绪。语文的学习过程,思维训练有着非常重要引导作用。但由于教师功利性的知识培养,学生只能掌握到固化的认知,而缺乏个性的解读,当然也谈不上发展出活跃的语文思维。

三、构建高中文言文思辨性阅读课堂的教学模式

(一)利用高效提问发现矛盾,启迪学生的思辨意识

高中文言文思辨性閱读课堂,教师要能围绕文本的核心问题展开,通过引导学生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探究文本,让学生积极思考核心内容并同时提出问题发现矛盾,进入思辨求证。只有问题设置的好,才能激发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并不断深入。否则,只会让讨论变得毫无意义。比如《项羽之死》一文中,项羽反复强调自已的失败是“天之亡我,非战之罪”,教师就可据此提问“项羽的观点是否有道理”,让学生们之间通过文本内容的了解进行思考和对话,寻找佐证材料与项羽的话进行比对,发现矛盾之处,以此启发学生的思辨意识,探究项羽失败的原因,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最终从自已的角度出发对文本形成一个完整而有逻辑的观点,同时也对项羽此人有更全面的解读。

在文言文教学中,对文本核心问题的高效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在阅读中思考拓宽思维,萌发出思辨意识,这有利于学生的思辨意识的培养。

(二)引入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拓宽学生的思辨视角

在文言文思辨性阅读课堂上,教师要有意的引导学生依据文本内容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推论,通过查阅相关资料,随后找到相关论据证明自己观点的合理性。选入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绝大部分几乎都是精选名家的名著和美文,从文章的语言、人物形象、构思立意都有独到之处,也蕴含着丰富的思辨资源,所以思辨的视角不能只局限于人物形象或主题方面。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引入信息技术和资源,通过采用呈现视频和音乐、图片等方式,创设更生动的教学情境,指导学生发散思维、多维质疑,让学生对文本的思想内容、语言风格、写作的目的等多个方面进行不同层次的深入挖掘,进一步的拓宽学生的思辨视角。如《烛之武退秦师》教学中,通过多媒体展示秦晋郑三国地图,让学生直观看到三国的势力分布,同时也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引导对“秦王的弃晋护行为是否背信弃义?”“晋军以不仁,不义,不武为由退兵,是否就是仁义之师?”等问题的思辨探讨,此时文本的理解就不仅是停留在对烛之武等人的能力品性方面的评价,而是进一步对春秋战国时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都会有更独到的理解。

(三)立足文本构建良好氛围,提高学生的思辨水平

学生通过阅读经典文本可以陶冶自身的多种情操,促进学生文化思想的进一步升华。在教学环节中为了培养学生的思辨水平和思辨能力,教师可以收集诸多的历史资料深入挖掘教材,将学生的学习需求与教学目标紧密的融合在一起,在学习的过程当中那我学生们构建良好的阅读氛围,以氛围带动学生思维,指导学生分析文本的词汇语言以及形式结构,让学生将思考与阅读结合在一起,促使文学素养与思辨能力共同发展。

比如在《阿房宫赋》这篇文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前指导学生自行阅读,品味其中的思想情感,随后让学生们之间互相交流 ,分享自身的阅读感悟和心得,有些同学从阿房宫“覆压三百余里”中感受到秦王朝的强大,有些学生可以从“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中品味出作者的苍凉心境 ,也有学生能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这句话中读出匡时济俗的情怀。为了帮助学生验证感悟,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文章创造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和状态,通过这方面的了解这可以帮助学生了感知作者想通过笔触表达的思想情感 ,再次阅读中可以更好的理解文本内容与蕴含的情感,通过对文中人物际遇的进一步感知,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拉近与人物之间的距离,最终在情感上和思维上产生思辨性,思辨水平也会在这一过程中获得进一步的提升。

(四)群文阅读实现纵横链接,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思辨性阅读内容和形式的扩展,也强调读者思维方式和思考广度的延展。从不同文本的某个特定视角切入却能发现开拓出深刻丰富的意义世界,这是思辨性阅读延展性的价值所在。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文言文的种类也非常繁多。文言文的学习非常有利于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感知和了解,相关的教育从业人员在课堂教学之时,应该鼓励学生把课外阅读素材引入课堂,在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群文阅读中,实现纵向与横向的链接,教师指导学生质疑文章观点,并积极探寻、求证,从而养成阅读思辨的好习惯。学生的思辨能力与文学素养也能获得极大的发展。比如,学习《赤壁赋》时,可以链接阅读《前赤壁赋》,从文章内容与写作时间比较前后两文的异同,进而了解儒道释思想对苏轼的影响。学习《项羽之死》,可以搜集历朝历代对项羽不同评价的诗词文章,思考对项羽的评价为何有这样的差异?思考各人的立场有何不同。学习《过秦论》,可以比较阅读《六国论》等等……当学生带着问题去链接他文思考对比,深入其中,去发掘文本内涵,积极思考求证时,学生的阅读的思辨能力就必然会得到提升。

结语

对高中学生来讲,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养成阅读的思辨习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其可以促使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发展,从而获得理想的成绩。在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合理采用思辨性阅读教学来促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不仅要鼓励学生对固定的文言文翻译提出质疑,更要让学生试着从自身的角度去理解文本,再结合教师的指导对文本内容产生深刻认知,从而获得语文素养的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才能获得发展,最终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詹蓉. 基于思辨性阅读的英语专业TBI教学模式的研究报告[J]. 海外英语,2018(22):96-97.

[2]喻志钦. 用思辨提升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水位”——以《项脊轩志》为例[J]. 职業,2019(06):123-124.

[3]蒙骄杨. 例谈训诂学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J]. 文学教育(下),2019(07):18-19.

[4]苗盼盼. 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J]. 教育探索,2019(06):39-41.

[5]陈美娥. 文以载道 以文化人——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探讨[J]. 华夏教师,2016(07):32-33.

(本文系福建省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农村高中文言文思辨性阅读教学模式研究》立项批准号 FZ2019GH142)

猜你喜欢

思辨性阅读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创新线上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
高中英语“读写学思”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语文教学应注重思辨性阅读
浅析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
以思辨性阅读彰显语文课堂思维品质
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策略探讨
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