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间方寸,刚欲之间

2021-09-10王丽婷

国际商业技术 2021年10期
关键词:价值观念文学意义

摘要:孔子一直被当作一位圣人,在我们眼中圣人不会有七情六欲,不会有作为正常人的欲求,但是在细读《论语》之后,我们会发现孔子也是一个平凡的人,他也对欲望有着一定的追求,并不是一位纯粹意义上的禁欲主义者,他提出了与“欲”相对应而存在的“刚”,而这两者也对之后的文学发展、当代的价值观念有借鉴的意义。

关键词:“刚”与“欲”、文学、价值观念、意义

引言:关于欲望,杨伯峻先生在《论语译注》中说:“孔子向来认为,一个人的欲望多了,他就会违背用礼。”[1];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认为“无欲则刚”,钱穆先生在《论语新编》中也说道:“多欲不得为刚,非谓无欲即是刚。”[2]相较三者来看,杨伯峻先生关于欲望的观点更符合孔子的思想。

一、《论语》之“欲”和“刚”

《论语》中关于“刚”和“欲”的直接描写是在《公冶长》这一篇章中,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申枨,孔子七十二贤之一,在后代也备受赞誉,此处,是有人询问何人可以称之为刚,孔子说未曾见过,提问者提出了“申枨”,孔子则说他的欲望太多了,不能称之为刚。可见,在孔子的思想中,欲多则不能为刚,强调的是欲多不刚,并不是无欲论。

肯定欲望的存在的:首先在《论语》中孔子提到了衣食住行的欲望:“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其次提到了君子和小人对待欲望的不同,“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论语》中还举出了在欲望方面值得学习的人,如“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的颜回,“衣敝缊袍,与衣狐貂者立,而不耻者”的子路。无论是对日的日常生活中的欲的描述,还是赞扬在欲望方面控制好的哲人,抑或是用欲望来区分君子和小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前提,孔子肯定了欲望的存在。

欲望难以克制:一方面大事小情都会有欲望,“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说明对于欲望追求的快慢会影响到最后的效果。另一方面孔子直接说出控制欲望的困难,“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直接点出了克服欲望的难度。

欲望过多有弊端: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这两句阐述了过多的追求欲望不仅对他人对自己有害,也会危害国家的法律统治。

合理追求欲望:“富而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对于财富要取之有道,需违道取之,不取也罢。

在孔子看来,每个人都有欲望,这是无可厚非的,关键是如何有效的克服过多的欲望和欲望带来的一系列的弊端,从而合理的追求欲望。“食色,性也”,这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合理的追求欲则需要刚的助力,同样,孔子也谈到了关于刚的一些主張,暂且也分为四点:贫富刚、地位刚、理想追求之刚、刚的榜样。刚以欲为基础,欲是刚的动力,刚与欲并不像有些解释说的是绝对的对立,水火难以相融之境,而是两者相对应而存在,互相依存,只要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掌握好刚欲之道,亦可以满足欲望不失品质。

二、文学作品之“欲”与“刚”

《西游记》是教会我们正确对待欲,并以刚来应对的经验之书。我认为孙悟空是将欲与刚结合的最为出彩的人物,起初他只是一只石猴,拥有着动物一般的本能,即物性,贪图口食之欲、地位之高低,经过唐僧的教导,他一步步逐步向人类靠拢,借助着他的神性一路上斩妖除魔,追求精神的自由与崇高。尽管如此他还是有难以控制的失格的欲望时刻在作祟,为了能够控制欲望,紧箍咒应运而生,让他合理追求自己的欲望。同时在整部书中孙悟空具有强大的反叛精神,阿合提现了他的刚。他前期欲求与刚烈是极其放大的表现,后期则是欲与刚完美统一的体现,从而使其真正的成为一个物性神性与人性相统一的象征。

当代作品《冲出云围的月亮》是表现欲望和刚的代表作。王曼英是大革命失败后落荒而逃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她难以接受黑暗的现实和自己无助的抗争,于是采用了极端的手法,她和不同的敌对方的男性相结合,从而达到“与其改造这世界,不如破毁这世界,与其振兴这人类,不如消灭这人类”的目的,虽然她带着目的,但是更深层次的是内心的欲求的推动。在后期,王曼英将欲望追求到了荒唐的境地后能够及时调整自己,合理的控制欲望,从而实现了刚,刚正不阿反过来也让她在实现欲望的过程中少走了弯路。

三、当代之“欲”与“刚”

受孔子的刚与欲的思想启发,小到个人,大到社会国家都在刚欲之中穿行着。虚荣心是人上进的阶梯,此处的虚荣心并不是极端的虚荣心,而是儒家中庸的思想,即是处于中间地位的虚荣,我们可以为了自己的一点点虚荣心自尊心,向着一个目标不懈努力,虚荣心使人进步,这便是由欲至刚;另一方面,当我们做到了心无旁骛,自然也会更快的实现自己的理想。

结语:孔子的思想《论语》的精华无论到什么时候都会熠熠生辉,在经济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金钱观念时刻都在冲击着我们的灵魂,稍不留神便会掉进罪恶的深渊,《人民的名义》为何会掀起收视狂潮,正是因为反映了当今社会的一些真实现状,我们是社会中的一员,不管今后是否有机会成为位高权重、享受荣华之人,我们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欲望,正像孔子所言,欲望是人人都有的,关键在于能够合理的控制欲望,达到刚的目标,为了时刻警惕,也需要一直锻炼精神中的刚。人间方寸,尽在刚欲之间。

注释:

[1] 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9

[2] 钱穆.论语新解[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参考文献:

[1]张艳国.站在人类文化的高端领悟《论语》智慧——《〈论语〉智慧赏析》跋[J].社会科学动态,2020(11):125-126.

[2]陆建华.《论语》“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章前半部分新解[J].邯郸学院学报,2020,30(03):60-62.

作者简介:

王丽婷(1999-),女,汉族,辽宁丹东人,辽宁师范大学,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

猜你喜欢

价值观念文学意义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有意义的一天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留学的意义
论中国哲学经世致用传统
电影《老炮儿》的价值困顿
浅谈高雅艺术对大学生的重要影响
混血家庭的悲剧
文学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