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防治背景下歌曲创作在音乐治疗中的当代价值与反思
2021-09-10杜乔羽
杜乔羽
摘要:音乐干预是现如今社会上针对广大受波及群众进行心理疏导的范围最广,最有效的方法。在公共卫生事件中,音乐治疗有关歌曲的积极创作使得音乐干预对群众心里产生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正面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在2020年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音乐干预起到的作用,整合分析歌曲创作的时代意义,从现有音乐治疗歌曲中进行艺术反思,并总结歌曲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音乐治疗;心理危机;艺术反思
一、音乐的社会功能与责任
《乐记》中记载到:“凡音之起,由人心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与物而动,故形于声。”①一切音乐艺术的开始,都是人的内心在思索以及感触。音乐是音阶与内涵的统一与整合,在人类千百年以来的艺术文化的形成和历史沉淀中,已经成为了人类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和思想文化的具体载体。
音乐在人类社会中承担的责任十分重大。其中最被重视的就是音乐的社会功能—教化。人们最初聆听音乐的目的是娱乐,但人们在听到有差异性的音乐后会产生各样的生理反应和内心活动,潜移默化的受到音乐带来的影响,从而对人们的心境,理智,认知看法等产生影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人们的行为,最终影响到社会。所以多创作出正能量的音乐作品,就变成了民众所需,社会所需。
二、歌曲的音乐干预作用
1、简析音乐治疗干预
音乐治疗是利用不同的音乐对人的内心和情绪产生的的巨大影响力,通过音乐改变人的情绪,心态,最终改变人的行为认知。接受式音乐治疗的方法包括了聆听、歌曲讨论、等;再创造式音乐治疗则包括了歌曲创作、乐曲创作、通过音乐聆听,歌曲讨论的形式可以有效的治疗大众的心理创伤,舒缓心理压力。缓解社会危机对人心理的影响。
2、音乐治疗对公共卫生事件的有效干预
音乐创作者和民众的体验是同步的,音乐创作者从中的大爱小爱中获得灵感,听众聆听歌曲时也会与创作者产生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从而催生歌曲的作用——安抚内心的不安和心灵上的恐慌,达到安抚,治疗的效果。音乐创作者们从自己的专业性服务大众的目的出发,结合时事,洞察群众内心细微心理变化,使得听众可以从中得到力量,这就是音乐治疗歌曲的创作的初衷。运用音乐让听众在情绪,感情,思想,信念等方面加强祖国与自身的认同感。
在对公共卫生防治的过程中,音乐界的艺术工作者们没有停下手中的笔,用最美的音符支援祖国,中国音协的交响乐团联盟积极举办活动,用音乐的独特方式致敬医护人员,致敬恪守岗位的每一位奉献者。中国爱乐乐团,中国交响乐团等三十多个乐团举办的线上音樂会,音乐讲座等活动,发挥着音乐的教化作用,使人获得精神力量,自然的惹出一股子凝聚力,让武汉人更加团结,也让全国人民知道了武汉的城市文化,从而衍生出一种民族认同感,从民族认同感又衍生出更高级的民族凝聚力,让大家有信心共克时艰,既不放松警惕,也不会恐慌。
在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期间,不仅仅不仅仅有交响乐团的努力,中央电视台,新华网,国家教育部纷纷征集相关歌曲。无数爱国音乐人和专业院校的同学们都参与进来。通过新媒体的宣传,在全国范围内的多家电视台,电台广播,视频软件上播放。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安抚大众心理,用充满正能量的歌曲让群众提高面对公共卫生事件的自信心,更加相信国家和政府做出的指示。
很多的出版社也积极发行相关作品,进行收集与整理。上海音乐出版社发行书本《出征,出征——抗击疫情优秀歌曲集》和音像制品《加油武汉,加油中国——抗击疫情优秀歌曲选》,在2020年2月底已经相继出版。一经出版,就获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同和好评。社会认同音乐作品对公共卫生事件的干预能力,策划推出了多部优秀歌曲集,鼓励创作者创作出跟能打动人心的歌曲。
三、其他公共卫生事件中的音乐干预
在很多的灾难来临时,往往都伴随歌曲创作。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牵动着中国千千万万民众的心,当时就有歌颂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地震中临危不乱,抢险救灾的歌曲创作出来,只不过在当时网络没有普及,很多歌曲没有流传到大众的耳朵里。在后面的淮河、长江抗洪、以及03年的抗击非典、2008年的汶川抗震救灾中都有大量的歌曲创作。在1998年的长江抗洪抢险救灾中,《为了谁》这首歌曲唱到了全国人民的心中。也让这一支持抗洪为初目的的歌曲流传至今,成为抗击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经典作品。音乐创作与祖国安危贯穿在一起,为安稳民众的心理提供一剂强心剂。
四、音乐干预代表作品及传播力之《武汉伢》的歌曲创作背景
《武汉伢》由段思思、谭旋作词,两位主创均来自湖北武汉。两位作者谱写词曲只用了一个晚上,完成之后立刻联系分散在全国各地的来自武汉的音乐界的朋友进行录音工作,特殊时期,条件艰苦,全民在家自主隔离,他们仅仅凭借手机,录下这首饱含内心真实情感的歌曲,用他们最动听的声音谱成歌曲,只为了来自全国的朋友可以与武汉一起共度难关,了解武汉的魅力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这个城市顽强的生存力。截止2020年4月30号,这首歌曲在网易云音乐中得到七万多的点赞量,将近7000条评论,新浪微博观看该视频最多的一条微博里,有1709万次观看量,有34.6点赞,5.6万次转发,2万多条评论。这首歌曲也被各类政府公众号推送,被人民网报道转发。
听众的声音是代表了一切。这首原创歌曲的反响是巨大的,许多人在网易云评论里留言:“我的武汉生病了,但是我仍然爱着他,所有人都爱着他!”“相信政府,相信人民,相信中华儿女可以挺过这场灾难!”“感受到了全国人民对武汉的支持!谢谢大家,谢谢中国!”“武汉,这座英雄城市,经历了多少年的风风雨雨,这点痛苦,压不倒他,也压不倒伟大的中国人!”
听众倾听这首优秀作品的同时也在抒发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封城,恐慌……这个时间节点的每一个中国人都十分害怕,生活在武汉的中国人内心更加难熬。但是这首曲子下留下的满满正能量,也足够说明这首歌曲的成功之处。它起到了最重要的作用,就是给予力量,让同行的人们更加坚定,更加相信中国政府,相信中国人拧成一股绳的力量是无比伟大的。
2021年1月23日,微博视频重新采访《武汉伢》创作团队。主创人员陈志斌回忆自己的创作历程,这样说到:“音乐可以给人一种希望,因为好的音乐音乐会感染人的。”“音乐在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期间,肯定是会给人心灵上的安抚,让人们的内心不要太绝望。”
这首曲子的创作初衷就是安慰人,让人们在这突如其来的突发事件中安稳下自己的内心。”曲作者谭璇说:“当时就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武汉做点事儿,我觉得任何音乐在任何时期一定是人们精神上的一个慰藉和最好的鼓励方式,尤其是当我们面对一些灾难的时候。
《武汉伢》这首歌曲可以得到快速传播是有原因的。作为一首特殊时期创作出来的歌曲,它没有将歌颂人间大爱写在歌词中,而是描写了武汉人从小到大的记忆画面,那些回忆中的人和地点,点燃和温暖了千千万万在家里隔离的中国人民。不仅让在武汉城市中封城的民众内心得到了安慰,知道还有无数人在为他们加油打气,也让全国各地心系武汉的中国人了解了武汉这座有着无数回忆和历史的城市。
灾难虽然无情,但是人间有情,中国人民有情!中国人民在大灾大难面前表现出来的信心和决心,让我们面对强有力的敌人时,也不惧任何困难,怀着必胜的决心,对困难用迎刃而解,什么都不能组织中国人民的步伐。
五、关于公共卫生事件下歌曲创作的几点思考
在公共事件歌曲创作如同泉涌的状态下,什么样的创作才是民众需要的和想听的呢?不可为了数量的可观不去注意歌曲质量的好坏。不可因为潮流所趋而去创作歌曲。
作为一首真正拥有创作性的音乐干预歌曲,应该具备以下几点优点。
1、体现公益作品的艺术审美
文艺可以引领时代风气,音乐更是文艺中的重要组成成分。一个时代的音乐可以展现时代的精神风貌和人文精神。音乐干预歌曲创作作为音乐中的一个特殊的分支,在国家经历大灾大难面前,给予民众安抚和慰藉。面对此类的特殊音乐体裁,更要体现出公益作品的价值和内涵,提高公益作品的艺术审美。作者在进行歌曲创作时要更加注重思考人与人,人与生命,人与社会,人与民族之间存在的联系,用自己的笔杆子写出自己对艺术和生活的感悟。创作者需要更加细致的理解生活的意义,体验生活。要进行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研究,对公共卫生事件中发生的感人事迹,人和故事用音乐具体创作出来,创作出感人至深的歌曲,宣传向上向美的正能量,体现高尚的艺术审美,将有血有肉的感人故事通过音乐一直延续下来。
2、针对不同受众群体创作不同类型的作品
音乐干预歌曲创作的受众十分广泛,上到八九十喜欢听戏曲的老一辈,下到刚学会牙牙学语的儿童。这时,针对不同受众人群的同一主题的歌曲创作可以更加的针对年龄层次和收听喜好进行宣传和干预。如果对公共卫生时间的音乐干预创作的歌曲都是一水的歌颂无私奉献,那也只是多了一份跟风热潮和粗制滥造。如歌曲《希望》是说唱歌手刘夫阳(AR)的一首原创歌曲,歌词对中无私奉献的白衣战士们表达了崇高的敬意,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希望世界和平,全世界人民相亲相爱的愿望。这首原创歌曲的所有收益都通过阿里公益等官方渠道捐献给了武汉,购买了相应的抗疫物资。创作者刘夫阳说:“这是送给彻夜奋斗在医院的战士们,感谢你们在黑暗中点亮的钻石灯,想告诉你们,you are not alone,即使身处不同地方无法感知你们的痛,但是我们的心永远在一起!”
年轻的创作者谱写的音符可以让喜欢不同音乐风格的人们都听到适合自己音乐口味的音乐干预歌曲,从而获得音乐给予的力量。
不仅有针对年轻群体创作的歌曲,还有歌谣,儿童歌曲等针对低年龄层次的原创音乐干预歌曲。针对不同受众群体创作不同风格类型的创作可以更好的通过同龄的思想和见解去安抚和进行音乐干预的目的。
3、正确辨识音乐干预创作歌曲的质量
自开始公共卫生防治以来,各大报刊,新闻自媒体,知名网站都充分发挥自己的广大号召力,通过微博,微信,知乎,客户端等各种新媒体网络平台发出了歌曲创作比赛和作品征集。这些歌曲创作不仅仅有专业的学院老师或专业作词作曲人的参与,还有很多普普通通的民众的积极参与,想要通过音乐传播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如此的大环境号召和人民积极参与下,能否正确的辨识一首优秀的公共卫生事件原创歌曲也变成了一个值得人们思考的问题。这不仅仅需要的是我们对歌曲的判断,更需要时间的沉淀,好的音乐是经典的。时间的沉淀可以告诉人们一切想要的结果。一首作品如果达到了一定的精神高度和艺术内涵,那么在“铺天盖地”的创作中会自然而然的脱颖而出,成为代表和经典。
六、作品的时代意义
一个强大的国家需要民族灵魂,需要人民共同的精神来维持的。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华民族在共产党的带领下,从困苦走向富强。经历过一次次的巨大考验,积累经验,用中国智慧通过一次又一次的难关。这次的公共卫生事件来势汹汹,正值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为关键的一年,对待事件的态度和做法也可以更好的体现我们国家制度的优越性和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全面封城,紧急调员,举全国之力共克时艰。每到祖国有危机和磨难的时候,总会有一些音乐作品与国家一起共患难。歌曲的创作和大力宣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对于发生重要卫生突发事件的时候对社会人民心理干预的积极应对能力,通过音乐为载体,安抚群众内心,提升国家综合治理能力。
公共卫生事件音乐干预原创歌曲的创作能迅速凝聚特殊时期下的中国力量。以时代为背景,以音乐题材为载体,创造出普及大众,雅俗共赏的歌曲,在特殊时期下,不同职业的人民群众运用不同的方式述说着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力量。为社会注射一剂安心药,也为所有中国人民的内心增添了温暖。创作和传唱能缓解疏导人们的精神和心理壓力。艺术创作反映的是作者内心的感受,用音乐作为载体呈现出来。文艺创作工作在卫生突发事件面前不是抗击第一线,而是后援的工作。虽然不能在一线像广大白衣天使一样积极作战,但是可以在敌后方为群众做好内心建设和心理基础。全国各地的文艺工作者和平凡的人们都用心关注这武汉的情况,用自己手头的笔杆子抒发出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武汉的牵挂。用音乐的无穷力量安抚人们的内心,舒缓人们产生的心理压力,扫除社会中的恐惧之风,驱散人们的消极思想。音乐发挥着它独特的作用,用动人的音符疏导群众心理,这是音乐干预心理,舒缓压力的最好方式。
精神作战还在继续,音乐工作者需要在学习中进步,在音乐创作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创作出更好的音乐作品来,追求更高的艺术水平,为世界的公共卫生事件的原创音乐留下更多优秀的经典作品。
参考文献:
[1]康伟.让抗疫歌曲成为一场“驰援”[N].中国艺术报,2020(11)
[2]冯文双.疫情下的赤字之歌--评湖北音乐人2020“抗疫”歌曲制作[J].艺术传播研究,2020(1)
[3]承颖.社会学视野下的“抗疫歌曲”创作反思[J]艺术百家,2020
[4]周甜甜.精神引领与责任担当:抗疫中的音乐行动.艺术传播研究,2020(2)
注释:
①引用自《乐记》中第一篇章《乐本篇》
注:此文系湖北省2020年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结题成果(指导教师:丁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