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践行“教学做合一”,让“陶花”绽放课堂

2021-09-10傅明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10期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陶行知初中化学

傅明

摘要: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对化学教学有极大的指导和现实意义。本文针对自身对“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的理解,结合教学实例,介绍如何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践行这一教育思想。

关键词:陶行知;教学做合一;初中化学;课堂教学

传统化学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师传授知识并概括知识要点,甚至仅专注于考点讲解。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对所掌握的大部分知识停留在机械记忆上,对知识的应用也仅处于大体模仿阶段,不能很好地进行迁移应用。这样的陈旧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今天的新课改要求。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与今天的新课改要求不谋而合。老先生指出:“教学做”是一件事,而不是三件事[1]。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先生在做上教,学生在做上学,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光学不做,或光教不做,都不是彻底的教育,可见“做”在教学中的重要性。那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和学生都要以“做”为中心,在“做”上完成教与学的任务,实现“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对化学教学有极大的指导和现实意义。笔者将结合自身对陶行知先生的“教學做合一”的教育思想的几点理解,初探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践行“教学做合一”的思想。

一、“教学做合一”思想渗透化学课堂教学设计中

以人教版初中化学《溶液》章节中《溶液的形成》一节的教学为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努力实践了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将课堂还给学生,整个课堂教学设计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趣味学习”、“自主学习”、“互助学习”、“探究学习”等原则。本节课作为本章的第1课时内容,着重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之间的关系,掌握溶液的特征,认识常见溶液。

本堂课首先用火锅配雪碧爽辣双刺激的广告视频吸引学生,拉近化学与生活的距离,引导学生读桌上雪碧瓶上的配料标签,思考雪碧是怎样形成的,导入新课。接着,引导学生自学课本内容,完成导学案上面关于溶液的概念、基本特征以及组成的知识填空,带着自学中的疑问进入课堂学习中。然后,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常识发问:是否所有的物质都能溶解在水中,形成像雪碧这样的溶液?自然过渡到溶液形成的教学,学生大胆猜测,在问题的驱动下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实验。从小组实验中,学生已形成关于溶液形成的感性认识,于是顺势引导学生讨论:溶液一定是无色的吗?形成认知冲突,合作探讨。最终,形成溶液的概念。随后,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区分溶质和溶剂,如白砂糖溶液、碘酒等。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溶质、溶剂的状态,同时引出常见溶剂:水,酒精,汽油。接着,教师自然提问: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的溶解性相同吗?引导学生思考与猜想,然后小组合作实验探究影响溶解性的因素。最后,联系实际,介绍溶液的广泛用途,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用”化学。整个课堂将趣味视频,学生讨论,小组实验有机结合起来,让师生在“教学做合一”的轻松氛围中一起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是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自疑、自做来达到学习的目的。这样的教学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在“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的目标。

二、“教学做合一”在化学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新课改要求教师课堂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因此,我们还需要分析学生的特征以及学生的认知。初三的学生,正处于长身体最快的阶段,精力相对而言比较旺盛,同时,该阶段的学生表现欲极强,也有极强的好奇心与好胜心,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些特征在课堂上适当展开小组及个人竞赛,多开展小组及个人展示,以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和激发其学习兴趣。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尽显“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唤起兴味”,说道:学生有了兴味,自然就会用全部精神去做事情[2]。因此,在新课导入时,我常设计一些小魔术,在“做”中发现问题,产生疑惑,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他们对新知强烈的求知欲。

如在讲《燃烧与灭火》时,老师一个“魔棒点灯”的小魔术收获学生无数崇拜,学生都很好奇不用火源点燃酒精灯的原因,此时教师巧妙引入新课。

2合作学习,探究实验,引导“教学做合一”

初三的学生厌静好动,渴望表现自我,在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创设教学内容的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动手实践,让他们自己总结得出结论。

如在讲《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时,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眼见为实,利用教师提供的酸、碱、盐药品两两混合,观察现象,小组讨论,总结得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这样既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又可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

3趣味练习,寓教于乐,融入“教学做合一”

由于一个人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是有限的,课堂前半段学生注意力集中,后半段进行到学以致用,巩固练习时,单纯的习题巩固效果不佳。此时,若将枯燥的习题穿插于趣味游戏中,效果将会截然不同。例如,在复习《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时,借助于多媒体,将关于酸与碱的通性习题换成“喜羊羊闯关,寻找灰太狼”的小游戏,如图1和图2所示。这样的小游戏,寓教于乐,将“教”、“学”、“做”完美结合,有趣的巩固练习帮助学生掌握了知识,形成了技能,收效甚佳。

结语

在初中化学课堂上引入和践行“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实现“教”、“学”、“做”的有机统一,是教师实现职业理想的重要源泉;是学生实现快乐学习的便捷之路。作为教师的我,下阶段我将更加努力学习和领悟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并认真诠释和积极探索,力争完美践行“教学做合一”的思想,让一朵朵“陶花”在化学课堂上绽放出美丽的春天!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全集2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

[2]李庆.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实践“教学做合一”[J].化学教与学,2012(9):19-20.

猜你喜欢

教学做合一陶行知初中化学
陶行知:书香年少时
陶行知夜归
陶行知不花一分公款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改革研究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教学做合一”思想在职校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实践研究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