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出版流程管理,提升图书质量
2021-09-10王兰玉
王兰玉
[摘要]图书出版的过程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涉及多个环节多个部门,需要各部门相互配合才能共同实现出版的目标。因此,科学规范的流程管理是保障图书质量的重要因素。质量是图书的生命线,这就要求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政策法规、出版管理规定,切实遵守图书出版重大选题备案制度,严守出版流程,严把编校质量,完善图书评价制度,健全图书评审体系,实现图书出版质量的全程管理,切实提高图书出版行业整体质量水平。
[关键词]生命线;流程管理;图书质量;选题论证;三审三校
当前,在我国图书出版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出版社应该秉承“质量第一”的原则,规范出版流程管理,建立健全图书质量管理体系,认真执行出版管理部门的各项政策法规,为社会提供更多的高质量图书。
一、质量是出版社的生命线
内容是图书的灵魂,质量是出版社的生命线。图书不同于一般的产品,它兼具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的属性,对质量有更高的要求。
从古至今,在众多出版的图书中,真正能够流传于世并经久不衰的图书,都是那些经得起历史考验的高质量图书。2006年,美国《读者文摘》和《纽约时报》组织欧、亚、美、澳、非五大洲的十万读者进行投票,评选出了世界十部文学经典:《十日谈》(1350)、《忏悔录》(1782)、《白鲸》(1845)、《罪与罚》(1866)、《复活》(1889—1899)、《九三年》(1895)、《尤利西斯》(1922)、《魔山》(1924)、《永别了,武器》(1929)、《百年孤独》(1967)。这些作品在世界各国最受好评,它们当之无愧地代表着世界文学的最高成就,被一代又一代人尊为文学典范与思想巅峰,成为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精神源泉。中国历史上最经典的十大名著有《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镜花缘》《儒林外史》《封神演义》《聊斋志异》《官场现形记》《东周列国志》。这些古典名著是中国乃至全人类共同拥有的宝贵文化遗产,对整个中华民族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反之,品质低劣的低水平图书很快就会被时代淘汰掉。高质量的图书能够体现出精神产品的丰富价值,一本高质量的图书,就是一份营养价值很高的精神食粮,有很高的使用价值和文化积累价值,同時还具有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能哺育一代又一代人茁壮成长[1]。
高质量的图书不仅能给出版社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还能给出版社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一个出版社的社会影响力,最重要的是看它产出了多少高质量图书,看它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一个出版社如果总是追求数量,看短期效益,出版大量低水平的图书,即使短时间内赚了一些钱,很快它就会因为质量问题被相关部门调查处理,甚至带来更加严重的后果[2]。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是一家以出版学术专著、教育图书为主的高等师范院校出版社,建社以来始终秉承“出精品书,做卓越人”的办社理念,严抓图书质量,坚持为高等院校的教学、科研服务,为基础教育服务,坚持“高品位的学术专著和高质量的教育精品”两手抓的方针,出版了一大批高质量、高水平的学术专著及教育类图书,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质量是出版社的生命线,每一个出版社要取得长足的发展必须坚守这一宗旨。
二、图书出版的流程
图书出版的过程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涉及多个环节多个部门,需要各部门相互配合才能共同实现出版的目标。因此,科学规范的流程管理是保障图书质量的重要因素[3]。图书出版的流程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编辑进行市场调研,策划选题。(二)编辑与有价值的图书作者联系,约定作者(或接受作者投稿)。(三)编辑上报选题,出版社进行选题论证。(四)出版社批准选题,签订出版合同,出版社受理书稿。(五)编辑对书稿进行编辑加工,三审完成后对书稿进行发排,排版后进入三校流程,最后核红,质检合格后申请书号,做CIP数据,全书定稿后连同封面设计文件交出版部。(六)办理印刷委托书手续,做样书,核验没有问题,下印厂正式印刷。印刷完毕送达样书。
三、出版流程管理与图书质量之间的密切关系
图书质量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内容和编校质量,二是整体设计、印刷包装质量。由于图书的社会影响力主要通过内容和质量来体现,所以,对图书质量的管理应该以第一方面为主,也就是内容和编校质量。
图书出版的各个环节都有对应的工作规范和质量要求。只有每个环节的参与者都按照规范和要求去完成本环节的任务,并达到规定的标准和要求,层层递进,相互配合,才能使图书质量达到出版的要求。近几年,出于节约成本和加快出版进度等原因,有些出版社把校对部门取消了,采取编校合一的模式,一本书的编辑和校对均由一人完成,这就不能发挥校对和编辑查漏补缺的作用,很可能导致差错一旦出现就会一错到底,无法保证图书的质量。出版流程中重要环节的弱化和缺失是导致图书质量参差不齐的真正根源。所以,出版流程的把控直接决定图书的质量[4]。
四、规范出版流程管理的重要举措
(一)立足选题源头,优化选题申报
选题申报是出版流程的源头,源头的把控能使出版的流程更加规范化,从而极大地提高出版社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1.选题申报的依据
选题的方向性要与出版社的规划相对应,板块归属要明确,各类选题结构要合理。出版社要对选题的基本内容、特点、读者对象、同类书的出版情况、作者情况做深入的调查和分析,确保选题的可行性;对选题的营销策略、途径、发行方式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预测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成本核算,预估社会反响和市场效应。
2.选题申报材料的撰写
所有选题都要撰写选题论证报告,其中包括该选题的基本名称、读者对象及销售数量预测、作者简介、选题价值及特点等,其中作者简介、内容简介、选题价值及特点、国内外同类书与相近书的出版情况这几方面要求介绍得尽可能详尽。同时,编辑要对该选题的完成进度做必要说明。此外,如果是丛书,编辑要对丛书主编的情况、分册作者情况及其所承担的工作做必要说明。凡选题内容涉及重大选题备案的,编辑须在论证报告中表明,并提交完整书稿。
3.选题申报的时间
出版社在年终的时候会向上级出版管理部门预报第二年的年度选题。比如,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在当月要把这一个季度的选题在社内申报系统中进行填报,供社委会次月初开会讨论。如遇临时紧急性的选题,编辑可随时在系统中进行填报,由总编室召集相关部门负责人开会。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使用的选题申报程序是出版社的云因编务系统,流程图如下:选题申报→室主任签发→发行部意见→总编辑审批→社委会论证→社长签发→分配选题编号。源头上的管控是出版流程管理的前提,任何一家出版社都应该重视选题的申报,这是出版的关键因素所在。
(二)严格落实选题论证
选题论证会通常由总编室负责前期准备及相关会务工作,由总编辑主持,出席人员包括选题申报人、全社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相关编校人员及发行部人员。具体程序如下。1.选题论证以选题论证报告为依据。2.各编辑室在选题论证会召开前对本编辑室人员提出的选题进行充分论证,签署选题论证报告同意意见。3.总编室负责归类整理各编辑室、分社的选题论证报告。4.总编辑及有关人员审阅。5.召开选题论证会。
选题论证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始终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在此前提下,注意经济效益,力争做到“两个效益”的最佳结合。出版社要坚持选题论证结果符合质量第一的原则,符合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增进效益的总体要求。选题论证会通过的选题进入出版流程,未通过的选题无法出版[5]。
(三)贯彻执行责任编辑制度和“三审三校”制度
贯彻执行责任编辑制度和“三审三校”制度,是出版流程管理的重中之重。编辑工作是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而责任编辑在保障图书质量上起着尤为关键的作用。图书的责任编辑由出版社指定,一般由初审者担任。责任编辑必须具备出版专业中级及以上执业资格并持有责任编辑证书。除负责初审工作外,责任编辑还要负责稿件的编辑加工整理和付印样的通读工作,以使稿件的内容更完善,体例更严谨,材料更准确,语言文字更通达,逻辑更严密,要消除一般技术性差错,防止出现原则性错误,并负责对编辑、设计、排版、校对、印刷等出版环节的质量进行监督。为保证图书质量,出版社也可根据稿件情况,适当增加责任编辑人数[6]。
《图书质量保障体系》在“坚持三审三校制度”中指出“审稿是编辑工作的中心环节,是一种从出版专业角度对书稿进行科学分析判断的理性活动”。因此,在选题获得批准后,编辑要做好编前准备工作,加强与作者的联系。稿件交来后,出版社要切实做好初审、复审和终审工作,三个环节缺一不可。三审环节中,任何两个环节的审稿工作不能同时由一人担任。在三审过程中,审稿人始终要注意政治性和政策性问题,同时检查稿件的科学性、艺术性和知识性问题。
责任编辑要对书稿进行整体编辑加工,包括全書的政治质量、学术质量、文字质量,以及体例、注解、图标、附录等是否达到有关要求。责任编辑要注重对书稿篇章结构、内容表达的加工润色。复审要审读全部书稿,提出复审意见并对责任编辑提出的问题进行处理。终审作为最后一个审级,总编辑应从更高的角度来审视稿件,审查文章本身是否与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相悖[7]。
编辑工作是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而专业校对是出版流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直接影响图书的质量,所以,贯彻执行责任编辑制度和“三审三校”制度是保证图书质量的核心因素[8]。
(四)完善审读环节,严把质量检查关
无论是对学术性、专业性特别强的选题,还是对一些交叉学科、社重点、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等,或者是对编辑觉得自己难以把握准确性的稿件,出版社都应该增加审读环节,请社外相关专家审阅,及时发现疏漏,共同配合,更好地保障图书质量。
近几年,国家新闻出版署高度重视图书质量问题,每年都开展不同类型的图书专项检查,严厉整治图书市场,对不合格图书的责任编辑和出版社进行通报批评或给予经济处罚,对质量良好的图书给予通报表彰。比如,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对质量检查两次才合格的图书编辑会在出版社的宣传栏进行张贴警示,三次质检才合格的图书编辑给予批评惩罚;对一次质检合格的图书编辑年终进行奖励。合理有效的奖惩制度能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激励他们做出更多更优秀的精品图书[9]。
(五)加强图书出版法制建设,强化培训制度
加强图书出版的法制建设,是图书质量保障体系正常、有效实施的根本保证。国务院颁布的《出版管理条例》是出版行业的重要法规,也是图书质量保障体系依法实施的保证。比如,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依据《出版管理条例》《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和《图书质量保障体系》制定了《首都师范大学规章制度汇编》,有效地加强了对出版社内部的管理,提高了图书出版的管理水平。除此以外,出版社还要定期组织员工参加法规、制度培训班,带领全体员工学习出版法规,分析研究问题,制定整改措施[10]。
五、数字出版时代下流程管理的几点思考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步入了数字出版时代,大众阅读的方式发生了改变,这给出版管理工作带来出版模式上的变化,以及出版流程管理方式和观念的改变。
数字出版技术应用于出版流程会改变编辑校对人员的工作方式和主体定位。传统编辑应尽早学习数字出版相关的知识,树立数字出版的观念和意识,不要被时代淘汰。同时,出版社要高度重视人才建设。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出版社应做好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工作。
出版社要整合传统资源,从本社实际情况出发,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整体协作水平,循序渐进地向数字化出版转型。出版社不要盲目追求转型,应该坚持以挖掘读者需求、提升出版的文化价值为导向;要做好市场预测,学习其他出版社的先进经验,有步骤、有计划地向数字出版转型。在这个过程中,各环节的制约,流程的管理尤为重要[11]。
由于数字出版的法律法规较技术、产业发展而言相对滞后,数据的交换有可能导致用户、员工的隐私信息泄露。因此,出版社应该重视信息安全的保护和监督,合理有效地保护用户和员工权益。
六、结语
出版物兼具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特征,为广大读者提供优秀的阅读作品是每个出版社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无论时代如何发展,科学合理规范的流程管理都是图书质量的重要保障。只有对现有流程进行不断的梳理和优化,坚守出版的目的和文化的本质,创新图书内容,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生产出更多更好的高质量图书。
[参考文献]
[1]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办公室.出版专业基础·中级(2020年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20.
[2]王树伟,杨鸲.图书出版质量管理刍议[J].出版广角,2012(09):80-81.
[3]王艳丽.基于出版流程的图书质量控制与提升策略研究——以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为例[J].采写编,2018(05):142-143.
[4]杨然,张小霞.做好校对工作 提升图书编校质量[J].新闻传播,2019(22):73-74.
[5]马慧婷.浅议如何提升图书的编校质量[J].传播力研究,2019(15):159.
[6]王韵涵.编辑视角下教辅图书的质量提升策略研究[J].传播力研究,2020(23):97-98.
[7]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办公室.出版专业实务·中级(2015年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8]赵海霞.提升图书编辑出版质量的路径探索[J].新闻研究导刊,2020(12):190-191.
[9]丁桂焱.图书编校质量提升策略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8(16):209,212.
[10]郭丽丽.浅谈图书出版质量的提升[J].新闻研究导刊,2018(04):225.
[11]金月华.论图书出版质量的提升[J].科技与出版,2017(12):6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