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021-09-10代建军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10期
关键词:动手能力培养农村

代建军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小学数学教学需要及时的改革创新,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都需要进行改变,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组织多种形式数学活动,吸引他们参与实践操作,这样的数学教学会更有趣味性,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上,也能培养提高动手能力,促进了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具体来说,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具体教学情境创设,引导学生操作探究,要注重利用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还应该结合实际生活,延伸教学空间,从而实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目标。本文主要围绕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的策略进行了探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动手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小学数学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在农村的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着重于公式定理、计算能力的培养,着重于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但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是具体形象的,对于数学中蕴含的抽象化的理论思维很难获得充分的感知,因此教学难度是比较大的。对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理论教学方式,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理论描述的内容,充分的引导学生的思维认知,使其能够在抽象和具象的转化中了解问题的本质,并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在学习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1动手实践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教育实践证明,学生如果只是从书本上学习并掌握理论知识,这并不能算是真正的掌握这门课程,只在动手实践操作中才能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在这个过程中更为直接地切身体验到学习探究的乐趣,这对他们的以后学习发展都是有着重要促进作用的。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这样的动手实践操作活动,可以促使学生全面系统地理解和把握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了自主學习的能力,他们不再被动地接受学习,而是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到课堂中,在动手操作中熟练运用所学理论知识,不断提高数学学习能力,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标。通过开展有效的动手实践操作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觉意识,引导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这种意识的培养虽然需要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但这种自主学习观念对学生终身受益[1]。

2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策略

2.1创设具体教学情境创设,引导学生操作探究

数学的一大特点就是其抽象性,这也是阻碍学生数学能力增强的一个难点,但是数学又有着宽泛的真实场景。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将这些现实场景进行改良还原,让学生从熟悉的情境和事物中进行分析,能够有效地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实用性。通过教师积累的经验进行情境创设,能够更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进行操作研究,从而抽丝剥茧,掌握数学知识的本质[2]。例如,在学习“三角形三边关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收集一些细树枝,要求是树枝要直,长度在10厘米以内不等,在课堂上让学生用自己的树枝拼凑三角形,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很快就发现了问题:有些树枝用不上,放在一起拼不成三角形。这时可以教师提出问题:“什么样的树枝放在一起拼不成三角形呢?”通过逐步的探索,学生会发现能够组成三角形的三根树枝,在长度上都有一定的规律,之后再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猜想进行试验,完成操作、发现规律、猜想、假设、验证、得出结论的整个过程,引导学生的操作探究。

2.2注重利用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兴趣

好奇心是一种动力,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好奇心是与生俱来的,也是提高他们学习效果的关键。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以此为出发点,带动学生的动手操作[3]。例如,在学习“多边形面积”的时候,教师可以准备两个看上去一样大的盘子,一个菱形,一个正方形,让学生猜猜这两个盘子哪一个面积更大。有的学生认为菱形面积更大,有的认为正方形更大,但更多的学生认为面积一样大。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让学生拿出两张纸,分别制作一个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和一个边长5厘米的菱形,在分别计算面积之后,学生惊讶地发现,正方形的面积要大于菱形,这样的结果对于大部分学生的认知造成了较大的冲突,进而就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学生在交流中会逐渐明确自己的认知,有的学生回答:“因为菱形虽然边长和正方形相同,但是高变矮了,所以面积就变小了。”还有学生回答:“正方形的底和高是相等的时候,就是面积最大的时候。”

2.3结合实际生活,延伸教学空间

数学新课标中强调,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的同时啊,还应该认识到数学是存在与现实生活中的,能够运用到现实生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深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新课程改革倡导学以致用的理念,小学数学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动手实践操作,就是要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之中,所以需要延伸教学空间,从课堂拓展到课外,关注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这样的动手实践操作会更为开放和灵活,可以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4]。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到商店中留心观察,研究商品的买卖,之后在课堂上模拟超市购物情境,可以将文具盒、书包、铅笔等文具用品当作商品,同学们扮演售货员和顾客,动手绘制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这样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就会掌握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所学知识进一步的巩固,也深刻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重要价值。

结语

总之,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的思维创新,这也是对教学提出的重要要求。对于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来说,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带动作用,通过加强实操训练,让学生获得直观的感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发散思维和动手能力,从而全面增强数学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耿春艳.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J].中华少年,2018(36):16.

[2]张原望.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J].都市家教月刊,2017(8):34-35.

[3]潘春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的误区及对策[J].小学教学:数学版,2017(12):18-20.

[4]王佩玺.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J].读写算:教师版,2019(7):83.

猜你喜欢

动手能力培养农村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动手能力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培养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