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媒体融合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2021-09-10蔡少君

红豆教育 2021年12期
关键词:媒体融合思想政治教育高职院校

【摘要】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多元化思潮对大学生思想信念造成巨大冲击,轻松有趣的新媒体内容降低了思政教育的影响力和导向性,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积极探索新的教育路径和方法,直面融媒体时代的挑战,抓住思政教育的发展机遇,全方位解决思政教育效力式微的问题,提升融媒体时代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媒体融合;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效力

媒体融合指的是各种媒介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不同媒介形态融合在一起,会形成博客新闻等新的媒介形态,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有效结合,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拓宽传播途径,增强传播效力。在媒体融合背景下,信息高度开放,形成了一人一媒体、信息大爆炸的新局面,推动了自媒体、独立媒体、社会化媒体等形态的形成。这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教育方式和途径,也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传统思政教育的影响力,要求思政教育工作在教育理念、思路、方法等方面下功夫,与时俱进,以适应融媒体时代的需求。

一、高职思政教育效力式微的表现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重申,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将思政教育延伸到网络中,做到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这为高校把握住媒体融合的机遇提供了科学指导,然而当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仍然面临效力式微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思政教育理念落后

高职思政教育旨在培养大学生健康的人格,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念和远大的理想信念。然而,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依然以课堂理论知识灌输为主要模式,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知识深化效果不佳。尤其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海量信息在网络上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便捷传播,现有思政教育的影响力在不断缩小,学生更容易被新颖、有趣的网络内容所吸引,可能被多元化的价值导向动摇思政教育的主导地位,对思政教育疏远、排斥甚至持怀疑、反对态度。

当前部分思政教师未能充分认识到教育环境的变化,没有注意当代大学生在思想观念、道德品质等方面的转变,对媒体融合缺乏清醒的认识,依然沿用传统的教育理念和育人模式,习惯于依赖课堂上的理论宣教这一固化的教育模式。当代大学生崇尚个性自由,不喜欢受束缚,渴望情感交流,厌倦刻板说教。当前思政教育的僵化思维与固化模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更与网络媒体新颖、活泼、有趣的渗透性教育差距过大,导致学生更愿意自主从网络渠道获取信息,而对思政教育产生抵触情绪。

(二)思政教育方式单一

大学生是最有生机和活力的青年人群体,他们的思想正如社会思想的镜子,映射出整个社会思想的进步历程。这一特点说明大学生群体的思想观念尚处于形成阶段,是最易迷茫的群体,他们容易在复杂多元的社会思潮中迷失方向。媒体融合背景下,网络上海量、多元的信息更是加剧了这一状况,当代大学生追求个性独立和思想解放,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蚀和误导,产生错误的认识。

因此,大学生群体很难从心理上接受传统的思政教育形式,单一固化的理论说教无法满足大学生的情感需求,要求教育工作者以真诚的态度、科学的方式,使教育过程更加有效。当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对融媒体阵地的建设尚未成熟,局限于开设官方账号等方式,宣传方式匮乏,互动方式欠缺,互动频率较低。有的高职院校官方账号内部发布不及时,存在搬运的问题,不仅损害了官方账号的自身形象,更极大的降低了思政教育的实效性。而西方思潮通过网络渠道不断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侵蚀,商业资本为了利益争夺话语权,进一步对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产生误导,在种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消费主义、拜金主义等错误价值观念在大学生群体中盛行,削弱了思政教育的作用。

(三)思政教育内容契合度低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蕴含丰富的思想和理论知识,是中华民族精神与传统文化的结晶,是党和国家抵抗侵略、奋发图强历史经验的精华,然而过于倚重传统的思政教育内容,与当前大学生的需求不符,也与当前的媒体融合时代不适应。

大学生思想水平存在客观差异,且受到学业、就业、社交、恋爱等众多的生活压力,他们更多考虑的是个人的生存与发展问题,而非国家和人民层面的宏观问题,这是思政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刻认识到的客观现实。然而,当前依然有不少思政教师以同样的教条化内容对学生进行教育,无视学生思想水平、道德素质、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实际情况,没有将学生党员干部和普通学生划分开来,没有针对学生的课业压力和就业压力,没有考虑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和迷惑,没有注意学生厌学、焦虑、迷茫甚至抑郁等不良情绪,缺乏对大学生的合理疏导,导致思政教育的引导作用缺失。

不少思政教师缺乏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对当代大学生的所思所想和实际困难缺乏了解,教学情境封闭,教学内容脱离生活和时代,抑制了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导致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认知和交流上的鸿沟,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对思政课堂和思政教师缺乏好感,很多学生可能会转而接受其他信息来源,丧失了思政教育的主阵地。

二、思政教育效力式微的原因

当前,国内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媒体融合发展也在深刻影响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思政教育效力式微既有思政教育体系自身的问题,也离不开外部环境的客观影响。在外部环境层面,融媒体环境对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产生冲击。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极大的改变了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习惯,当代大学生更加习惯借助网络途径接收信息,理论性与科学性突出的思政教育越来越难以满足大学生的需求,无法吸引大学生的兴趣。同时,融媒体环境为西方思潮的传播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多元化的信息资源增加了大学生筛选、分辨信息的难度,大学生面对复杂多元信息缺乏科学筛选和正确分辨的能力,容易受到不良思潮的侵蚀。

在面臨多重冲击的大背景下,对思政教育的效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缺乏活力与创新,也是导致思政教育效力式微的重要原因。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理念落后、方式单一、内容契合度低,多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表现形式局限于传统的教师口述、教材展示等,教育内容多依照教学大纲选定,理论性强而与大学生的契合度不高。究其原因,在于教育工作者综合素养有待提升。当前高职院校思政教师多为思想政治理论研究者,精通思政教育理论,但缺乏实践经验,对大学生群体的了解有限。而且不少思政教师、辅导员缺乏融媒体素养,不擅长融媒体的运用,教育方式和内容仍沿用传统模式,部分教育者无法接受媒体融合对教育的冲击,把握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存在偏差,无法与时代发展紧密联系。有的思政教育者认识到媒体融合时代创新的重要性,试图借助新媒体创新思政教育方式和内容,但越过了思政教育的底线,盲目迎合媒体融合和大学生的需求,反而忽略了思政教育的理论性和科学性,形成过度创新、盲目创新的局面,导致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经验的内容出现在思政教育中。

由此可见,当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未能充分认识到媒体融合带来的影响,没有结合时代发展趋势对思政教育理念、方法和内容进行创新,缺乏对思政教育科学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归根到底,需要提升教育者的综合素养水平,不仅打好理论基础,还要提升新媒体素养,及时转变教育理念,善于运用新媒体手段创新教育方式、丰富教育内容,通过合理方法发挥媒体融合的优势和作用,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三、提升高职思政教育效力的策略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要打造一支高水平、专业化的思政教师队伍,大力开展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使思政教育工作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创新思政教育理念、方式和内容,提升思政教育效力。

(一)坚持科学指引,创新教育理念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需要坚持科学性原则,保持住原本理论性和科学性强的优势,实现传统教育与新媒体教育的有效衔接。

媒体融合背景下的思政教育,依然要坚持思政教育的底线和本色,尊重思政教育规律,把握思政教育要求,在此基础上再结合时代背景,将思政教育与媒体融合有机融合,更新教育理念,体现时代节奏,体现科学人文关怀。这要求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坚持以生为本的基本原则,守住课堂教学这一思政教育主阵地,并积极拓宽思政教育的途径和渠道,丰富思政教育的形式和内容。

具体来说,要积极革新教育理念,认真学习新的教育形式和方法,也要避免为了迎合环境变化而盲目创新,要对新媒体保持谨慎使用的态度,做到不忽视新媒体也不迷信新媒体,使思政教育更加符合当代大学生的需求,更加适合媒体融合的时代背景,具备更强的思政教育育人效果。

(二)把握时代脉络,创新教育方式

面对媒体融合背景下思政教育效力式微的困境,应着重在教育方式上下功夫,激发思政教育载体活力。高职院校要加强官方平台的建设,不仅开设微信、微博等官方账号,还要做好信息发布和交流互动工作,提高官方账号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原创性和趣味性,灵活运用音乐、视频、图片等新媒体手段,提升对大学生群体的吸引力。要安排专门人员负责官方账号的运营,运营维护人员应熟悉大学生群体的兴趣爱好和话语习惯,巧妙使用网络话语来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增强官方平台的亲和度和感染力。同时,思政课堂教学要积极引入新媒体手段,营造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引导大学生夯实理论基础,自觉在网络平台上正确的表达自我。

媒体融合背景下思政教育的方式创新不仅局限于官方账号的建立和使用,还要主动推动线上与线下教育的结合。比如通过抖音等平台组织大学生参与红色文化育人实践活动,以视频直播等形式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展示,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去宣传和推广红色文化育人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和影响学生。此外,高职院校应以学生党员为中心建立学生自治委员会,充分利用各种媒体的信息交流功能,借助媒体平台宣传思想政治文化,帮助广大学生群体接受思政教育,激发学生群体的主观能动性,推动大学生思想文化建设。

(三)挖掘文化元素,丰富教育内容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要立足于中国国情,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总结经验,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并在丰富多元的网络资源中筛选出优质的教育资源。这需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将思政教育内容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整合社会思潮中的多元价值观念。

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坚持批判继承的态度,深入剖析外来文化和网络文化,厘清媒体融合环境下的价值误区,剔除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保留并吸收其中优秀的思想观念。同时,思政教育工作者要贴近大学生日常生活,从学生身边的真实案例中搜集素材,从网络热点时事中挖掘资源,引导大学生由浅入深,透过现象观察本质,提高信息甄别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拥有健康人格、远大理想、坚定信念的时代新人。

结语:

在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我们必须做好青年一代的思想教育工作,撑起国家和民族未来的脊梁。作为思政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积极转变育人观念,熟练运用新媒体技術手段,灵活运用大学生喜爱的教育方式和内容,通过线上和线下开展多渠道、全过程的思政教育工作,用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去感染学生,用党和国家的实践经验去激励学生,引导他们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朱杰.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创新研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1,40(07):105-107.

[2]胡刚.实现人工智能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的创新思考[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3(04):89-97.

[3]付丽丽.短视频语境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构建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1,{4}(28):10-11.

[4]朱子文,金承志.新媒体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优化[J].衡水学院学报,2021,23(04):82-85.

[5]高盼.从工具理性僭越到价值理性回归:“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现代职业教育,2021,{4}(27):1-3.

[6]董亚君,徐东升,张晋.基于全媒体时代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1,37(07):96-98.

作者简介:蔡少君,女,1989.7,广东潮州人,毕业于武汉大学,硕士研究生,工作单位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中级经济师职称,具备五年以上的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经验,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的研究及工作基础。

猜你喜欢

媒体融合思想政治教育高职院校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