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
2021-09-10黎明栋
黎明栋
摘要:学生在小学低年级已经奠定了一定的数学基础,接受高年级教学的重要目的就是真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面对将来更高难度的学习时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潜力,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最终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创造思维;教学策略
小学阶段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阶段在保证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学科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对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学习能力。由于小学生都涉世未深,对于具体的社会环境和生活没有清晰的认知,这样小学生就不会有固有思维的束缚,也就是说小学教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比培养初中生简单得多。数学又是一门抽象知识较多的学科,所以在小学高年级阶段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最佳阶段。
一、创造思维的内涵和作用
(一)创造思维的内涵
思维就是日常生活中常常提到的思考,创造的含义就是不同于其他人发现新事物。创造思维就是人作为思维活动主体,利用不同于其他人的思考方式发现新事物和新规律,对问题提出新的解决办法。创造思维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就是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1]。
(二)创造思维的作用
正如上文中提到的,创造性思维就是利用不同于他人的思考方式对旧有的事物提出新观点,得到新的解决办法。或者是直接发现新事物。现阶段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深水区,创造力是保证社会能够进行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像我国现在提倡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是要求具备创造力的民众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找到传统商业中没有发现的盈利点,既要提高自己的经济收益,也要保证能够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在现阶段的科学研究中,创造力也是科技取得不断进步的重要基础,无论是以前爱迪生发明电灯,还是现在我国研究出新冠疫苗,创造力在科研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正是人的创造力推动着世界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二、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措施
(一)教师更新教育思维,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课堂活动中,不允许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方式进行质疑。这种课堂模式不能充分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甚至压抑了学生勇于探究和思考的天性[2]。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更新自己的教育思维,在日常的数学教学课堂活动中渗透自己的教育理念,通过这种方法提高自己的执教能力。
教师可以向积极改变教学思维的优秀教师进行学习,和优秀教师沟通,创新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同时教师可以在优秀教师的课堂听取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在面对优秀教学方法的重要表现,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课堂反应。通过这种方法提高自身的执教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其次教师可以听取新课标背景下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标准的解读,听取专家对于新课标的讲座,从思维方式上进行转变,改变自己传统的教学观念。
(二)设置问题情境充分引导学生锻炼创造性思维
教师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是十分常见的办法,教师使用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的注意力聚焦在数学课堂中。同时教师使用这种方法时,还可以结合生活实际,采取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情境。这样做的优点就是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教学情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3]。
比如说在进行五年级下册中《分数乘法》的数学教学课堂活动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探究:四块相同大小的蛋糕,每两块分成一份给大家品尝,能分多少份,通过学生以前的基础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知道整数除法的意义。然后教师可以继续提问:4块同样大小的蛋糕,每1/2块1份用以供给大家品尝,一共可以分成几份。通过学生对于分数意义相关知识的学习,学生知道1/2代表的就是一半大饼,那么这个问题的数学列式应该是4/1/2,学生第一次面对这种式子可能不会计算。通过对于题目的重新解读一张大饼可以分成两份,那四张大饼可以分成八份,也就是说4/1/2=4*2=8。
通过这种问题情境的创建,既能够吸引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同时也能带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使学生自己通过多种方法学习数学知识,最终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三)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学生能够高效参与数学课堂的重要基础,同时良好的课堂氛围一个重要的检测标准就是学生能不能在课堂上进行自主积极踊跃的发言。教师可以针对以下两个方面与塑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首先就是建立师生之间良好的关系,帮助学生认识到教师是学生的朋友,教师的工作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素质,在这个过程中减少学生对于教师的抵触感。教师做到这一步其实很简单,只需要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对学生进行关爱教育,在学生突发疾病时对学生关心爱护,在学生对自己打招呼时及时微笑点头回应。学生就能通过在日常生活中的接触慢慢了解教师,教师也能顺势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其次就是教师在学生发言时不要急于打断或者否定学生,学生进行发言时,教师应该仔细聆听,通过对学生发言的分析,详细剖析学生的思考方式和思考方向。即使学生说的结论并不正确,教师也应该充分尊重学生。教师可以在学生发言之后通过合理的方式指出学生的思考方向的误差,通过这种课堂活动进行时的双方尊重的行为,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学生在这种氛围下能够踊跃发言,有利于教师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一个是学生的预习活动,另一个是学生的复习活动。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学生提高自己创造思维。因为所有的创造性思维都是建立在坚实的知识基础上的,不是无根漂萍的创造,没有根据的创造思维不是真正的创造思维,而是幻想。
提高学生的预习效率,教师可以在数学教学课堂活动开始前对相关数学知识进行问题创建,引导学生解决相关问题使学生掌握相关数学知识。像在学习《长方体》时,教师可以设置有关长方形的知识复习,引导学生提前预习长方体的相关知识。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学生想要实现较好的复习效果,学生应该在学习的当天晚上或者课堂结束后的两个小时内对教师讲解的数学知识进行复习。教师在指导学生的复习内容时,可以选择微课视频对学生的复习活动进行指导。微课具有知识点凝练,同时微课的形式能够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提高复习的效率。高效复习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奠定牢固的数学知识基础,进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结束语
创造思维不是学生凭借自己异想天开的想法就能够培养成功的,创造思维的培养需要学生自己具备相当牢固的数学基础知识,不然学生异想天开的想法只是无根之木无水之源,不能够帮助学生实现真正的自我发展。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时,一定要注意打好学生的数学知识基础,通过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最终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连新.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0,(4):153-153.
[2]徐歡.创造教育,聆听花开的声音——浅谈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J].好日子,2019,(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