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2021-09-10黄梅
黄梅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4-283
叶圣陶曾说过“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可见习惯的重要性。“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对于“传道”,我的理解是他的最终目标就是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因此在学校教育中,教师使学生养成好习惯比“授业”、“解惑”更重要,有好的习惯,就有好的人生。作为一名教师,面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文明习惯、卫生习惯等等习惯,怎样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呢?本文结合多年教学实践总结了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一些方法。
一、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前提
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时,应当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而进行,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注意力、控制力、理解力、好奇心、性格等方面有差别,即使同龄的学生也有共性和差异化,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时,要实事求是和因人而异,既要照顾共性也要兼顾个别特殊学生,既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也要考虑所用教育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就拿遵守课堂纪律来说,小学低段学生的注意时间短,自我控制能力低,理解能力差,针对他们的心理特点,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利用“口令”,发现学生注意不集中,就发出“口令”提醒,然而,在课堂教学中,一味的发“口令”未免太苍白无力,纪律也难以维持。既然低段学生心理特点就是那样的,那么,教师为什么不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来设计教学过程呢,如果教师能通过丰富多彩的互动,例如表演、游戏等,吸引学生的注意,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合理分配讲练时间,全部学生都有事可做,那么这样的课堂就像春雨一样润物无声,在悄悄然中学生养成课堂纪律的习惯。对于特别的学生得采取特别的方法,记得一年级上期,班上有个叫刘宇珊的学生,上课时上着上着就自己下方位,去地上玩,我只好先叫他先站着上课,可他仍然控制不住自己,又蹲到地上玩,我把他叫到讲桌旁站着上课,五六分钟后,我表扬他能控制住自己了,叫他回到自己的方位上坐着上课,后来那样反复出现几回后就改掉了坏习惯,因为每次他控制住自己的时候,我都表扬了他。当老师们在抱怨纪律不好管时,是否思考过自己了解学生心理多少?是否思考过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有问题?抓住学生心理特点,用适当的方法教育教学,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才是循序渐进的,才是可持续发展的。
二、树立威信是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法宝
接手一个新的班级,能否在以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成功使学生养成好习惯,树立威信很重要,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所谓“威信”其实就是学生对老师的内化认识,一个有威信的教师,在学生心中就是又怕又爱又尊重的人。所谓“树立”是指教師的言行举止、教育教学行为实施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教师的严厉,爱以及尊重,教师的威信也会悄然树立。那么怎样树立威信呢?首先是要严格要求,不是一时的严格,而是持之以恒的严。时严时松,学生难以适从,教师威信难以建立。严师出高徒,需要教师狠下心来,不管学生出现那种状况,该出手必出手,绝不心软,教师时刻要牢记,自己对学生的严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起点。其次,如果教师只是一味的严,也未免太专制,即使学生怕老师,也是口服心不服,觉得那样的老师只是“恶”而已,威信难以树立。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如果教师能走近学生,走进他们的心灵,同时怀揣一颗爱心,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尊重他们的自尊心,不讽刺,不挖苦,与他们交心,关心和爱护他们,参与他们的文体活动,甚至课余与他们开开玩笑,那么,这样一位既严厉又有亲和力的老师,才是学生喜欢的老师,教师的威信在学生心中水到渠成地形成。
三、执行力和把握度是规范学生行为的金科玉律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有各种各样的不利于学习的行为习惯产生,如果不加以规范,有可能泛滥,严重影响组织教学,纪律难以控制,以致于影响学习效果,导致成绩下降。通常来说,教师对于这种情况,都会采取各种手段来纠正。成功的老师和失败的老师的区别在于所用手段的度和执行力,度是学生能受到触动而又能忍受的程度,比如难受,伤心等等。执行力其实就是落实,教师对学生行为纠正的实现。班上有个学生叫杨雅涵,喜欢上课玩削笔刀,不专心听讲,我警告她别玩,再玩就把削笔刀扔了,收敛一会儿后,她又开始玩了,这说明警告的力度不够,而我当着全班说过,再玩就把削笔刀扔了,此时就只能靠执行力了,但又得考虑到度,如果扔到垃圾桶,学生下课可能去垃圾桶重新捡回来,如果收缴了,又没有兑现扔掉的承诺,于是我把削笔刀假装扔到教学楼旁的排水沟里,其实,我是把削笔刀悄悄藏在了口袋中。从此,在没有学生上课玩东西了。学生明白玩什么就会失去什么,老师说到做到,学生虽然难受却也能接受。因此,在规范学生的不良习惯时,首先要把握好度,同时要及时执行兑现,以后即使再有类似情况出现,老师的一个眼神都会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四、及时鼓励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助推剂
鼓励对于好老师来说是毫不吝啬的,鼓励是一种正向的激励,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习惯的过程中,鼓励可以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而不是被迫学习,老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学习行为上的闪光点和锲机,及时而又特别地表扬,有可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譬如,班上一名叫黄梦涵的学生,在上网课期间,由于各种原因,上课时间不够,作业也不交。开学后,学习上拉下很多,没有办法,只有利用课间时间给她补,学习慢慢地能够跟上了,但是学习的主动性还不够,没有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特别是主动问问题的习惯,有一次,她居然主动把课堂作业拿来给我看看做对没有,于是我抓住这个机会,在班上表扬她,说她问问题跑得比兔子还快!从此以后,黄梦涵变化很大,课堂上也积极发言了,做不起的题也及时来问了。及时的鼓励不仅仅是助推剂,也是强心剂,强的是学生的信心,点燃的是希望。
五、认真打磨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保障
所谓“玉不琢不成器”,要想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只有靠老师认真打磨才能达成,认真了,就能持之以恒,就有了连续不断的时间保障,“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需要教师不断的反复抓,抓反复。要养成一种良好习惯,有人说要二十一天,对于刚上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些习惯需要一学期,有的需要更长的时间,教师认真只是老师的态度问题,而如何打磨则是教师的方法问题,所谓“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教育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创造性的劳动,要使学生养成好习惯,光靠一腔热血,认真的态度是不行的,所有使用的方法必须是学生能承受的,能接受的,能心服口服的,学生习惯了就自然了,自然了良好习惯就养成了。为了使学生养成及时纠错的好习惯,及时纠错的表扬,没有纠错的,抄题重做;为了使学生养成细心的好习惯,加大了计算题出错的惩罚力度;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考试习惯,在平时的训练中,凡是违反考试纪律的一律零分处理,绝不留情;老师既认真又“斤斤计较”,方法上又柔中带刚,分寸上又拿捏的恰到好处,成就的是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也使教师的教学过程顺风顺水,相得益彰。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是教育教学的重心,也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要解决的问题,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着眼于学生的美好未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需要老师的爱心,真心、恒心、信心、勇敢心。
四川省乐山市五通桥区金粟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