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农村小学劳动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21-09-10宋丰华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13期
关键词:实践农村

宋丰华

摘要:自人类进入到文明时代以来,并对人类的全面发展进行着深入且全面的探索。而劳动教育不仅是促进人类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带动其发展的重要形式,在小学阶段设置劳动课程,不仅是为了实现劳动教育目标,同时还是为了贯彻与落实党的时代教育方针与要求。

关键词:农村;小学劳动课程;建设探索;实践

1.农村小学劳动课程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缺乏劳动价值体现

在目前素质教育理念下,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是“立德树人”。但是在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劳动教育作为一个重要的途径,在素质教育中,劳动教育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目前小学教育中国,很多学校的教育模式还比较传统,很多教学对劳动教育的内涵也没有一个真正的了解和认识,而对劳动教育开展的主要内容和开展劳动教育的方法更不了解,很多教师认为劳动教育就是简单的进行卫生清洁等。还有一部分教师在实际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经常将一些热爱劳动的思想强行灌输给学生,有的时候还会将劳动作为对学生的一种惩罚。这样劳动教育的价值不仅不会得到体现,同时也会给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意识造成影响。另外,以前小学只设置勞动教育课程的过程中,一般是为了让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相关创作比赛等活动中,但是实际的劳动教育课程设置,教师只将重点放在了学生比赛参与方面,并没有将劳动教育的真正价值给体现出来。

1.2教学方法单一化

教学方法是教师教学中的关键因素,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会对课堂教学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根据有关调查发现,小学阶段的教师,在为学生们开展劳动教育的时候,因为对劳动教育不够注重,导致在实际教学中所应用的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单一化,而且有很多教师普遍认为,劳动教育其实就是让学生们进行大扫除,在实际开展劳动教育的时候,也是让小学生通过扫地等来开展劳动教育,还有一部分教师是通过让学生做手工来开展劳动教育学习,有的老师直接将劳动课变成了手工课。这些单一化的劳动教育模式,学生们在实际劳动的过程中,劳动积极性也会比较低,而且激发不了小学生劳动的兴趣,同时还降低了劳动教育的价值。

2.农村小学劳动课程建设的实践方式

2.1通过主题班会,彰显劳动价值

为了进一步加强小学劳动教育的效果,教师在实际开展劳动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理念和思想方面,在实际开展劳动教学活动的时候,要将这种新的理念和思想渗入到劳动教学中来。而要想实现这些内容,教师可通过主题班会的方式,围绕劳动教育主题,同时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设计多元化的主题班会,提高劳动教育效果。

首先,教师可以将我国传统的节日,来作为劳动教育活动开展的载体。在劳动教育主题班会开展的过程中,教师把我国的传统节日和文化作为一个切入点,然后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引导和带领学生来开展劳动教育,在班会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将自身的经验和心得分享给学生,通过劳动教育主题班会,将劳动主题的价值有效的体现出来。

其次,与其它学科进行有效结合,创建综合性劳动班会主题课程。在实际开展过程中,教师和通过主题班会,将品德或者是一些综合实践课程等融入到劳动主题班会中,然后将其作为切入点,为学生们开展综合性班会课程。在班会刚开始的时候,可以先为学生们播放一些音乐,放松学生们的心情,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兴趣。在对劳动班会课程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在设计中插入一些思想品德相关内容,让学生对劳动的价值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这样,在丰富班会内容的同时,还提高了劳动班会的创新性,同时也将劳动主题班会育人的良好效果充分体现了出来。

最后,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开展针对性劳动教育班会。小学生由于年龄都不是很大,如果只是通过简单的语言来引导学生,可能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因此,教师要与学生主体性原则进行结合,选择与学生情况相符合的方法,带领学生通过游戏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劳动教育主题班会中。

2.2加强家庭劳动教育

加强学生的家庭劳动教育,主要是指学生在家庭日常生活中,主动分担家务,在日常生活中自主的做好清洁卫生,使学生在家庭环境中,学生生活自理。家庭劳动中主要涉及五“衣、食、住、行、管”这五个方面。加强学生家庭劳动教育,让学生通过家庭劳动,培养学生自主进行家务劳动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品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家风。在学生进行家庭劳动过程中,把“衣、食、住、行、管”这五个方面内容作为家务劳动载体,在家庭生活中,为学生创造承担力所能及家务劳动的机会,让学生在进行家务劳动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承担家务劳动的优良品格,让学生理解作为家庭中的一员,承担家务劳动是必要履行的义务和责任,同时也让学生在家务劳动实践中,体会到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2.3结合实际生活,体验劳动成果

教师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其将开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劳动教育效果,因此,教师要想使劳动教育效果得到提升,还要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实际劳动过程中,感受和体验劳动教育中的乐趣和劳动成果。而主要想快速的实现这一教学目的,还需要学校和家庭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交流,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来不断加强小学生劳动教育。而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的方式,来让家长传达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并指导家长,为小学生列家庭劳动教育计划,让小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家庭劳动中来,比如说扫地、打扫卫生等。而这些都是和学生生活有关的劳动内容,所以,学生在开展的劳动教育活动的时候,也会更加有兴趣,让学生在劳动教育中提高自身的劳动技能,同时也将劳动教育的价值和成果有效的体现了出来。

结论:

在农村小学开展劳动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育人的目的,“劳”只是实现“育”的一种方式及手段。对于小学生来讲,该阶段时期是提升其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所以,我们要通过劳动课程的设置来促进劳动育人价值的发挥,改善劳动教育所出现的边缘化现象,使其走向正常化。

参考文献:

[1]魏莹.新时代区域推进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策略[J]. 基础教育参考,2020(11):21-23.

[2]邓登洪.试析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对策[J]. 速读(上旬),2020(11):196.

山东省肥城市汶阳镇中心小学 271606

猜你喜欢

实践农村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