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下模具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

2021-09-10张国锋

科技研究 2021年16期
关键词:模具专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张国锋

摘要:模具专业所采用的专业教材大部分都是机电类学生通用的教材,所设计的内容不能满足现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发展趋势,主要是不能贴合实际企业的发展需求,企業生产的设备,生产工艺日益精进。这也是国家深化产教融合的目的之一。

关键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学改革、模具专业

2018年2月,教育部等六部委印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规定了校企合作实施办法和具体要求。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都有提到校企合作,由此可见,国家对于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是不能离开企业的需求去培养人才。现在很多学校都有校企合作的单位,但是没有针对于校企合作的专业课程教材,这样就会导致我们培养的学生脱离了企业的需求。对于存在的问题,既然我们在不能统一教学内容的情况下,可以把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运用到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合作单位,把企业的项目引入我们的课堂。

我校与华达高木模具有限公司进行校企合作,为了发挥校企合作的目的,我们安排学生参与校企合作校内的产品加工和校外的学生顶岗实习。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是我们的学生都并不太具备企业所需的专业能力要求,教学与实际生产相脱离。据调查统计,我们学校培养的模具毕业生刚开始走上岗位所从事的工作基本与模具关联性不大,校企合作单位所反馈的学生就业岗位安排来看基本都在从事机加工工作,同学的岗位与模具相关,但企业反应的问题是我们的学生也不能很快就满足岗位要求,而且基本从事的就是数控机床操作加工 、电火花、模具装配等之类的工作,适应能力不强。企业需要花费比较长时间和精力物力在他们身上,那样就没有起到校企合作效果的最大化。针对企业提出的问题,我们通过问卷调查了参加顶岗实习和已经在该企业就业的往届毕业生,还有从事模具行业的毕业生,从数据来看主要原因主要是教学脱离了实际生产,在学生的脑海里已经养成了根深蒂固的传统的学习思想,老师负责教,学生学。一但我们的学生步入社会后,脱离了课堂的模式进入企业,他们所接受的是要学会独立思考的能力,然而我们的学生缺乏了在岗位工作中独立思考。为此在2019年针对企业的反应需求,经过教研组教师和企业师傅的讨论,尝试在学生学会本门专业课程基础后,把企业的订单工件应用到教学中。在教学模式上我们进行改革,基于企业生产任务的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注重学习内容与工作岗位一致、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相结合、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相统一,突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1]。下面以模具专业课《UG造型设计》为例

《UG造型设计》相类似的教材主要是针对于机电类学生设计的,作者在编写教材时为了保证能适合更多不同专业的学习者,自然把内容通用化,基础化。这样授课时按照教材进行传授,显然学生只能掌握基础的软件命令操作以及与本专业相关联性不大的三维造型。为了解决我们在授课时书本上的内容不能满足于本专业的学生需求,最直接的方法是在网上搜索相关与本专业相符的三维造型的图纸运用到教学中来,通过这种方法确实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帮助,学生接触到的图纸类型也不断增加。但是当学生分配到参加校企合作任务时,学生之前所掌握的知识内容,并不能很好的运用到实际的生产加工中。通过调查主要的原因是学生的思想没有脱离课堂,因为我们在授课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没有把真实的工作过程引入到教学中,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还不能脱离老师的教学的模式。教法是教学内容的实施过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提升人才培养和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2]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对模具专业的部分专业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主要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法,前期学习通用教材的基础部分,后期根据校企合作生产的产品把订单以任务的形式引入课堂,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以及演示法进行授课。下面以企业订单汽车灯罩的实体建模为例加以简要阐述。

以上课的18模具班为例,班上共有 40人,将分为 8 个小组,每小组 5人,每组有一名小组长。

1、课前学习,教师在超星学习通平台发布课前学习任务观看汽车灯罩的微课,学生登录手机端,领取并完成学习任务。目的是导学引思,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心态去探索新知。

2、温故知新,回顾我们在课前所布置的任务,各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任务的完成情况,并回答问题。

3.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4、任务的提出。校企合作现在接到汽车灯罩的加工订单,根据厂家提供的图纸,我们对灯罩进行造型的绘制,然后发给CAM部门进行程序的编制及工艺编写。请同学们完成任务。

5、任务讨论。通过讨论,确定实施方案,每小组提交一份方案。分小组上台进行实施方案的展示。教师进行总结,选出比较合理的方案。通过各小组的团队协作,更容易突破教学的难点。

6、任务实施。每个小组根据老师提出的方案进行自主练习,教师巡查学生出现的问题做好记录,对问题较多的地方进行讲解。通过小组团队的自主练习和老师的讲解,从而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整个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就在这样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掌握了实体建模的操作,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掌握了操作技能。[3]

7、考核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采用过程性评价,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结束语

经过小组合作的模式,学生们在组内共同学习,共同交流。把原来枯燥的课堂变得活跃。把课堂模拟成企业生产,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学生的兴趣也大大的提高。基本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完成后的产品给学生一种成就感,提高学生自信。从校企合作单位的反馈,采用校企产品进课堂、项目式教学的模式学生的能力得到了企业的认可,学生进入企业后投入生产的周期变短了。

参考文献:

[1]王洪珍.校企合作视野下数控专业《UG软件设计》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8,(39):52-53

[2]陈刚.校企合作视域下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认识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32):80-82

[3]庞寿平.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UG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科教导刊,2014,(17):29-30

猜你喜欢

模具专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微课在模具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逆向工程技术在高职模具专业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高职模具专业技能竞赛实践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