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文化传播视域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探析

2021-09-10甘甜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14期
关键词:媒介素养教育大学生

摘要:面对复杂的媒介传播环境,少数民族地区的大学生是否具备基本的媒介素养?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将“民族文化传播”“媒介素养教育”“大学生”这三个概念结合在一起,关注民族文化的健康传播,并在此视域下关注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关键词:民族文化传播;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4-0131-02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专项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ZXXM-202009

“媒介素养是人们对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用的能力,媒介素养是传统素养(听、说、读、写)能力的延伸,它包括对各种形式的媒介信息的解读能力、批判能力、使用能力。”[1]

在传播媒介贯穿到人们日常生活各个领域的时代,对个体而言,媒介是与外部世界接触、沟通不可缺少的渠道,这必然对受众提出媒介素养要求,要学会在纷繁芜杂的海量信息中识别、判断、分析媒介生产的内容。对民族和社会而言,媒介素养的高低决定着公民文化水平、理性思考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英国学者开始倡导媒介素养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反对传媒中的流行文化价值观念,训练青少年抗拒大众媒介中提供的‘低水平满足’。20世纪60年代以后,学者对媒介素养教育的观点发生转变,即由抗拒转变为培养辨别能力。至20世纪70—80年代后,由于官方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介入,学校的媒介素养教育开始形成规模。很多国家都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学校课程内,并陆续发展出许多教学模式及课程教材以供参考,媒介素养教育逐渐成为一种终身教育。目前,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挪威、芬兰、瑞典等国家已将媒介素养教育设为全国或国内部分地区中、小学的正规教育内容。”[2]

本次研究的调查样本——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位于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丽江是一座拥有世界记忆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三项桂冠的历史文化名城,以其厚重的文化底蕴为依托,招收来自十多个省市及云南省内各个民族的学生。本研究着重从民族文化传播的角度调查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及媒介素养教育现状。

本研究采取问卷发放、随机抽样的调查方式,共发放调查问卷308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308份。

一、媒体接触调查

(一)接触的媒体种类

调查发现,大学生们的首选媒体中,手机占比94.81%,以压倒性的数量战胜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日益发达的社会大环境下,大学生们人手一部智能手机,成为他们课余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媒体中,对他们吸引力最低的两个媒体分别是报纸和广播,占比都为0.65%。

(二)喜欢的媒体内容

调查显示,电影电视、综艺娱乐成为大学生们接触媒体时最喜欢的内容,其次为新闻信息、生活服务、民族文化。调查还显示,男生最喜欢的媒体内容排名靠前的是電影电视、体育赛事,女生喜欢的媒体内容排名靠前的是电影电视和综艺娱乐。男生关注度最低的是教师教育,女生关注度最低的则是体育赛事。

(三)接触媒体动机

有42.53%的学生将“休闲娱乐”作为接触媒体的主要目的之一,其他动机依次为获取信息(占比23.7%)、学习知识(占比16.88%)、人际交往(9.09%)、调节情绪(7.79%)。大学生们接触媒体的动机呈现多样化的特点,体现其多元化的需求,同时,媒体提供娱乐的功能在大学生群体中表现突出。

大学生们手机上下载的APP排行榜前五名依次为抖音、微信、QQ、微博、快手,短视频APP占据榜首,成为大学生们的首选。这一数据也与他们的媒体接触动机相契合。

二、媒体认知调查

(一)对媒体信息真实性的认知

对媒介信息真实性的认知是衡量受众媒介新闻素养的重要标准之一。调查显示,64.94%的学生会主动过滤虚假信息,仅0.65%的学生完全不会质疑媒体信息的真实性。

(二)对媒体传播效果的认知

调查显示,76.95%的学生认为,媒体给自己带来的影响中,更多的是思想观念方面的影响,72.4%的人认为是知识结构方面的影响;9.42%的人认为没有影响。62.99%的学生表示,已经养成了对媒体的依赖,37.01%的学生表示未形成依赖。

三、媒体参与和利用调查

(一)媒体参与情况调查

调查显示,65.26%的学生在媒体上发布过文字或者影像资料,34.74%的学生表示从未发布过。在发布平台的选择上,排行榜前五依次为抖音、微信、快手、微博、QQ,这个数据和问卷里“你的手机上下载的APP有哪些”的数据高度契合。

数据显示,在与媒体互动过程中,短视频APP成为大学生们参与度最高的媒体。短视频生动的呈现方式、丰富的内容生产、简单的表达方式符合大学生群体娱乐、从众的心理状态。

调查还显示,90.91%的人没有主持或者参与自媒体直播的经历,有9.09%的人主持或者参与过自媒体直播。

(二)媒体利用情况调查

在受访学生中,9.09%的学生有主持或参与自媒体直播的经验。大学生们主要利用媒体进行学习、社交、购物。62.34%的学生使用手机时间为5~8小时,22.08%的学生为5小时以下,14.61%的学生为8小时以上。

四、民族文化传播接收途径及传播效果调查

在参与调查的学生中,22.08%的人从未接触过本民族语言创办的媒体,24.03%的人表示经常接触,53.9%的人是偶尔接触。71.43%的学生有从媒体学习、接收本民族文化的习惯,从未在媒体上接触过本民族文化的占比为2.6%。

在接收和学习民族文化的途径中,82.97%的学生选择网络媒体,接下来依次为电视(66.23%)、书籍(63.96%)、展览(50.65%)、其他(35.06%)、报纸(21.75%)、广播(21.75%)。大学生们在学习民族文化时,倾向于从网络媒体上获取。而针对“你认为哪种媒体最容易出现虚假信息”这一问题,他们认为网络媒体是最容易出现虚假信息的,这也反映出大学生们在民族文化学习、接收方面和对媒体的认知方面存在矛盾。

调查显示,61.04%的学生认为,当前媒体在传播本民族文化方面发布的内容并不多,34.74%的学生认为多,还有4.22%的学生表示从未在媒体上接触到本民族文化。68.51%的学生表示媒体对于本民族文化的传播没有歪曲和误解,有21.43的学生表示媒体对本民族文化的传播有歪曲和误解的现象。

81.82%的学生表示,愿意主动积极地通过媒体宣传本民族文化,12.66%的学生表示对此没有感觉,3.9%的学生表示不愿意。

64.61%的学生对“怎么利用媒体去传播本民族文化”表示不是很清楚,比较清楚的占比25.32%,很清楚的占比5.19%,还有4.87%的学生表示完全不了解如何传播民族文化。

75.32%的学生表示,有必要开设有关媒体介绍、媒体普及、媒体甄别、媒体使用的相关课程,13.96%的学生表示对于是否开设相关课程没有感觉,10.71%的学生表示没有必要。

五、结语

从媒体对受众的影响力、受众的参与意识等方面看,少数民族地区民众总体的媒介素养明显低于媒介发达地区,显然,对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教育还存在諸多不利因素;此外,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主动利用媒介信息的意识和能力还非常欠缺,远不能和媒介发达地区的大学生一样使用和享有同等的信息资源。在媒介资源日益丰富的当今社会,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与媒介发达地区大学生相比,在大众传媒信息资源的接收、信息批判能力、教育资源的分配等各方面仍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传播媒介的发展,从用户使用人数的角度看,作为“第五媒体”的手机,与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共同构成了媒体传播大格局。面对复杂的媒介传播环境,在大众媒介所创造的拟态环境中,少数民族地区的大学生是否具备基本的应变能力、大学生群体中是否存在信息异化等内容,都是本项目需要调查研究的问题。“民族文化传播”“媒介素养教育”“大学生”这三个概念结合在一起不仅仅是一个命题,更为关注民族文化的健康传播、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观察视角和研究领域。

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现状还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第一,不能正确对待和使用媒体。部分学生没有利用网络媒体获取资讯的意识,反倒沉湎于网络无法自拔、迷失自我;同时,也有部分学生喜图像信息轻文字阅读,养成了不善于思考的习惯。

第二,辨别媒体信息真伪的能力较差。很多学生对媒体盲目崇拜,认为只要是刊登在媒体上的内容,没有不真实、不准确的,这种错误的观念直接导致学生不会甄别媒体信息。

第三,对媒介缺乏主体性的批判意识,主张媒体的“去意识形态化”,对我国新闻媒体所坚持与强调的党性原则、舆论引导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第四,版权意识差。无视原作者的著作权,随意转载的现象较多。

一方面,民族文化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得以记录和传播;另一方面,在新媒体时代的大环境下,“数字鸿沟”变大,少数民族地区在传播技术、传播手段等方面未获得强有力的话语权,民族文化输出能力有待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民族文化传播的重要生产力,注重民族文化传播的媒介素养教育,需要从大学生开始培养,学会对本民族文化符号作出正确解读、正确输出。

参考文献:

[1] 张开,丁飞思.回望与展望:中国媒介素养教育发展的20年[J].新闻与写作,2020(8):6.

[2] 张志安,沈国麟.一个亟待重视的全民教育课题——对中国大陆媒介素养教育的回顾与简评[J].新闻记者,2004(5):11.

作者简介:甘甜(1981—),女,湖北利川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新闻理论、新闻教育。

猜你喜欢

媒介素养教育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浅论信息时代下的媒介素养教育
全媒体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全媒体时代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浅析研究
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体系建构刍议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新媒体视角下的我国媒介素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