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管理中渗透“爱”

2021-09-10许映冰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1年13期
关键词:中小学班级管理班主任

许映冰

摘  要:中小学是学生奠定生活基础的关键时期,这就是为什么小学班主任越来越重视班级管理的原因。在新时代,中小学教师管理观念需要不断创新,积极引导学生,理解学习要点,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班主任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的管理计划,不仅要注意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質。用爱去包容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怀,从而更好地成长。因此,本文探讨了完善中小学班主任管理对策,仅供参考。

关键词:中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

中小学教育不仅应使学生积累知识,还应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具有健康的人格。学生的发展与班主任的管理密切相关,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需求,注意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并确保管理的有效性。班主任是学生学习的对象,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运用到中小学班主任的管理中,可以使学生与老师积极合作,规范自己的言行,体会参加各种课堂活动的重要性,并了解学生作为主体的作用。中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有效的班级管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不仅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愉快的课堂环境,而且还使学生发展出卓越的学习素养。

一、中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现状

(一)部分班主任班级管理理念落后

目前,一些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观念是落后的。为了促进管理,一些班主任采用单一的管理方式,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加课堂活动的热情,导致了枯燥的教学环境,不利于积极的课堂学习,对学生的发展有负面影响。同时,一些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对管理工作缺乏理解,对学生的关注不足以及对各种学生活动的不关心,学生无法获得老师的帮助和指导,这会导致学生学习成绩变差。班主任有必要加强教室的秩序,及时更新管理观念,了解课堂实际情况,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各种潜能。

(二)班主任工作职能失调

中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细节很复杂,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并注意时间和精力的合理分配。有些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实施过程中无法理解班级管理工作的重点和本质,所采用的管理策略和管理概念与个别学生的成长和实际的班级管理要求出现偏差。例如,一些中小学班主任直接将事务性工作作为核心要素,并将其视为班级管理的基础。他们不重视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无视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无法完全反映班级管理的性质和好处,导致教育和学习资源以及管理资源的流失,并且学生对班级老师对班级管理的接受程度相对较低。此外,一些班主任没有足够的教学经验,也不了解班级管理的性质和价值。他们直接利用上课时间与学生沟通,简要解释班级管理的内容和形式,而完全忽略其他的学习时间段。这种班级管理实践不仅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而且也没有充分反映出班主任应发挥的作用。

(三)管理方法不科学

班级管理对班主任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项工作的内容相对复杂,管理对象的也较多,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是反映这项工作基本要求的主要方法。其中,管理方式的应用尤为重要。不同的管理方法扮演不同的角色,只有采用针对个体学生差异和班级管理要求量身定制的管理策略和管理实践,才能体现这项工作的性质和价值。但是,一些中小学班主任所采用的管理策略相对简单,直接要求学生通过集中管理进行简单的服从。一旦学生行为和思维上出现偏差,老师将以一种简单的惩罚方式直接解决问题,而忽略鼓励和适当的建议的启发,导致学生抵触班级管理活动。

二、完善中小学班主任管理对策

(一)在班级管理中贯穿育人观念

班级管理只有通过育人的观念才能体现管理的教育性质。首先,教育需要体现在思想和情感管理上。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是班级日常管理的内容,班级可以直接显示的内容,例如卫生条件、黑板设计、标语等,反映班级的环境是物质水平;需要一些规章制度的执行是制度层面;一切都是以学生为中心,给学生尊重、信任等,动员学生的主动性是精神层面。如果仅注意课堂的物质层次和制度层次,让学生遵守法律,就会过分地压制学生的人格,各种课堂规章制度将无法有效解决教学问题、学生生活中的情绪和心理问题,难以保证育人的效果。因此,只有将思想教育与情感管理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意识和主动性,班级管理才能得到高质量、有效的管理。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需要激励、鼓励、关心和尊重学生,以提高学生对管理制度的接受程度,并形成育人管理。其次,教育需要反映在管理过程中。班级规章制度不仅要体现科学性,而且要体现育人的原则,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形成教育与管理的结合。

(二)用爱打动学生的心灵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可以将对“与人为善”的爱心和班级集体的“普遍的友爱”倾注在后进生身上。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教师需要看到他们的更多优势,而忽略他们的劣势,以便尽可能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在学生时期,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照顾、理解。如果老师缺乏理解力和爱心,无法热情地提供指导和帮助,却公开批评,学生将会对老师感到失望,对课堂失望,并容易与团体分离。在教室里,班主任营造一种平等、和谐与友谊的氛围,可以让那些后进生可以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并感到自己在课堂上占有一席之地。相反,如果一班主任不关心他们,只关注表现良好的学生,那么会增强一些同学的自负心理,而班主任的冷漠会增加落后者的自卑感,导致师生之间的差距,后进生的转换难度就会变得越来越大。

例如,我们班上的一位学生不爱学习,我找他进行了一次深入交流,通过交流我才知道,他父母都在外地上班,平时不怎么管他。然后我就对他进行了家访,通过和他爷爷奶奶的交流,把相关情况记录下来。在后面更加关注他,平时多鼓励他,表扬他,给他信心,一段时间后,他的成绩明显有所进步,能沉得下心来好好听课了。所以说,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从关心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其他琐碎的问题开始,从关心学生的角度出发,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针对学生的个性进行教育和管理,有效地激励他们成为人才。

(三)密切观察学生的心理动态

身为班主任,需要密切观察学生的心理动态,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改善自我内心的负面情绪。在一次期中考試结束,成绩出来后我们班一位同学的脸上失去了平时的笑容,取而代之的是闷闷不乐的表情。这种反常表现让我感觉到这位同学肯定是遇到了什么困难,又不好意思跟同学或老师诉说。我把她叫到教室外的楼梯口聊聊天,刚开始她还笑容满面地强装着没有事的样子,但说着说着眼泪就流下来了。原来她觉得自己很努力在学了,可是成绩不仅没有上升还下降了,有些题平时做练习的时候会做,等到考试的时候就忘记怎么做了,有点怀疑自己不是学习的料。听她这么一说,我感觉问题还有点严重,还好我及时发现了。针对这种情况,我开了一次“我该如何做练习”的学法指导主题班会。让同学们改掉一边做题一边看答案的习惯,看着答案做出来的题并不是你真正掌握的题,一看答案好像和自己的思路一样就懒的去计算,直接抄答案,这种做法是没有效果的,等到真正考试的时候遇到相似的题就不会做了。我告诉同学们做题时一定要经过大脑的思考,实在不会做再看答案,看答案的思路和自己的有什么不一样,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他们提升学习成绩。

(四)对学生要有耐心

一些学生意志薄弱,自我控制能力差,经常犯错误。因此,在为他们进行思想工作时,不要仅仅认为他们通过一次谈话或一项行动就能变得更好。面对学生中的不当行为,班主任需要耐心地分析不当行为的原因,及时发现,及时提示并预防。当然,对学生的教育并不是消极的等待,而是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并积极创造条件以改变学生状况的需要。尽管一些学生有许多劣势,但即使是最差的学生也总是具有某些专业或优势,例如,学业成绩差的学生,在运动、音乐和艺术专业方面有特长,而班主任也需要抓住他们的闪光点,释放他们的潜力,充分鼓励他们,毫不犹豫地称赞,积极的评估可以使学生的主动性更加成功,让那些学生有勇气纠正自己的不足,恢复信心。教师应注意自己的言行,并以高尚的教师风范向学生证明自己。只有这样,班主任才能有意识地利用自己的个性魅力来影响和教育学生,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

结论:总之,在中小学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中,班主任必须落实教育改革要求,积极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班级管理道路,通过以身作则,用爱心关怀学生,助力小学生优良行为、正确三观、良好品格的形成,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班主任要将班级管理与班上的每个学生联系起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管理内容,以使中小学生能够实现综合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华谊.基于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小学班级管理模式[J].新课程,2017(09).

[2]王善香.小学班级管理中师生对话管理模式的构建[J].吉林教育,2019(08).

(作者单位:汕尾市城区田家炳中学香洲学校,广东   汕尾  516600)

猜你喜欢

中小学班级管理班主任
我的班主任①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我们的班主任等
我的班主任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