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庭教育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研究
2021-09-10陈丽娜
陈丽娜
摘要: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引领之下,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并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之中完善自身的行为,积极的与学校教师进行沟通,以便于为学生带来良好的家庭环境,通过学校教育和教育的共同努力,促进学生的持续健康发展。本文主要从家庭教育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具体策略展开论述。
关键词:家庭教育;自主学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最初环境,也是对学生一生发展会产生突出作用的环境。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行为会极大的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此,父母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让学生在家庭教育中能够不断的获得成长,通过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具体而言,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探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促进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方面,当前阶段小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上课时的注意力不够集中、经常喜欢做小动作、容易溜号的现象,在课堂开始之前,学生不能对知识进行有效的预习,在课堂结束之后,不能在复习巩固的基础之上认真的完成作业,有些学生甚至不能独立完成作业,课后作业并未发挥有效的作用。为此,作为学生家长,必须关注到这些问题,对学生未来成长和发展的负面影响,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情况,采取合理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在课堂开始之前能够进行课前预习,在课堂结束之后能够进行课后复习。
小学阶段的学生自我约束和控制的能力相对较差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因此,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家长要予以积极的陪伴,通过合理的方式引导小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当学生进行课后复习时,家长要避免一味的干预,而要让学生在课后复习的过程中能够充分的发挥自主性,养成靠复习的良好习惯。当学生能够在一段时间内积极主动地进行课后复习时,家长要给学生一定的鼓励,发挥强化理论的作用,使学生能够坚持不懈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工作。
二、发挥有意注意习惯的作用
有意注意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的、有选择性的注意。小学阶段的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持续相对较短,他们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因此,学生在做家庭作业时,家长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安静的、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抓紧时间完成课后作业。家长要避免一味地批评式教育法,而要采取鼓励的方式,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够获得巨大的成就感,从而在成就感的驱动之下进行自主学习。
此外,实现学生有意注意习惯的培养,需要家长为学生科学合理的安排作息时间,劳逸结合是非常重要的,家长要给学生足够多的休息时间,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运用多种思维,实现学习过程中的多种感官参与,提高注意力,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的习惯
勤于思考、乐于探究的良好习惯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要想真正地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家长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乐趣,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思考与探究,能够对学习更加的感兴趣,对未知事物更加的感兴趣。为此,家长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要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培养学生坚定的毅力和强大的自我控制能力,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家长要鼓励学生勤于动脑思考,而不是知难而退。一些学生在作家庭作业时,遇到不会的问题经常会向父母寻求答案,在这种情况之下,家长要避免單纯帮助学生解决困难的做法,而要以坚定的眼神和言语上的鼓励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能够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用热情的语言激励学生勇敢的克服困难。
在辅导学生完成家庭作业时,家长既要关注到具体的题目也要将相应的方法讲给学生,通过解决问题,让学生认识到前进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是只要勇敢坚持,始终保持自信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就能够不断的克服人生路上的困难。
四、培养学生预习新知和复习旧知的习惯
预习是学生学习的前奏,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意识的关键。复习旧的知识,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实现学习能力的提升。为此,家长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之中要关注到旧知识的复习和新知识的预习,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和认知能力的影响,往往不能找到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因此,家长要积极地指导学生完成预习任务,当学生遇到不懂的内容时,家长要避免将问题的答案告诉孩子,而要引导孩子通过自主查阅资料和向教师请教的方式进行知识的学习,最终获得学习能力的提升。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结语
总而言之,学生家长必须关注到教育方法的选择和教育内容的完善,要通过有效的家庭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通过对知识的巩固与复习,让学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获得自我成长。当然,家长也要及时的与教师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在学校内的表现,并采取合理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
参考文献
[1]佐藤学.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Z].教基一〔2015〕10号.
[3]林杰.家校合作构建学习共同体的策略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4]朱永新.家校合作激活教育磁场——新教育实验“家校合作共育”的理论与实践[J].教育研究,2017(11).
兴义市桔山街道办事处凤仪路一小 56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