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语文教学中问题导学的有效应用策略
2021-09-10王广平
王广平
【摘要】众所周知,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由于学生年龄较低,其学习能力是受到限制的,进而就容易导致学生在课堂学习当中无法有效的理解相关的知识,降低学习效率,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到学生的长远发展。为此,在语文教学当中,老师就应该采取科学有效的导学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学习,做好学生的引导工作。本文将对问题导学法在语文教学当中的应用进行简单的探讨和分析,并不断寻找措施促进问题导学法的落实。
【关键词】小学语文;问题导学;实施目的;相关举措
问题导学法指的是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老师要根据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学生在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的时候自身的分析能力也有所提高,并且也掌握了语文的答题技巧,进而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问题导学法是目前语文教学当中已经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广泛认可,其优势也是非常明显的,对于学生学习的帮助很大。
一、问题导学法在语文教学当中实施的主要目的
1.1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在语文教学当中,老师不管应用哪种教学方法,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问题教学法的应用也是如此。为此,老师应该科学合理的设计问题,并且会恰当的利益问题引导学生,加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这样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就会有所提高,学习成绩也会有所增长。
1.2可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学习
问题导学法主要是由老师采取问题引导的方式来进行语文教学的,在此学习期间师生之间的互动非常频繁,进而就更加方便老师了解学生。其次,学生在该过程当中也应该学会思考,并且与其他学生进行互动,这样才可以不断提升自己,锻炼自己的思维。此外,问题导学法长期应用在语文课堂当中不仅会帮助学生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帮助学生学习。
二、该如何将问题导学法应用到语文课堂教学当中
2.1应科学合理的设计问题
在语文教学当中,老师在利用问题导学方法来进行教学之前,应该先对问题进行合理的设计,只有其设置的科学合理,才可以确保课堂上的有效性。其次,在问题设计方面,还应该不包括以下几个要求:第一,问题设置应该与教材紧密相连,问题只有于课堂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才可以促使学生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锻炼其语文学习能力;第二,老师在进行问题设置的时候,应该与学生的学习能力相符合,众所周知,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其学习能力是有限的。如果老师问题设置的难度超过了学生的能力就会导致学生无法回答问题,进而影响课程进度,降低学生的自信心,由此可以知道,问题导学方法也就失去了其教学的意义。所以,老师在进行问题设置的时候就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习能力进行一定的了解,并且应该根据学生之间学习能力的不同,将问题分为三个层次,这样每一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得到相应能力的锻炼。譬如,学生在学习《丑小鸭》这篇文章的时候,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以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组,然后每组选一位组长,让学生来阅读丑小鸭这篇文章。不同层次、不同能力的学生你这篇文章的理解是不同的,因此,老师在涉及问题的时候就可以以此为标准。设计出不同问题。
2.2要利用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老师在问题导学法来进行教学的时候,应该利用问题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老师应根据课程进度情况,每天为学生布置相关的学习任务和预习任务。在预习的过程当中,老师要明确的提出问题,并且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进而跟着预习的内容来回答老师提问的问题。如此一来,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就可以掌握一些基础的语文知识,对于那些没有掌握的知识可以做上标记,当老师讲课的时候就可以进行提问,进而不断提高学生自身的学习效率。其次,老师也可以为学生布置相应的问题,那学生带着相关问题完成知识探索,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特别是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不再将依靠老师作为第一位,可能是靠自己自主学习和思考来解决问题。比如,学生在学习《将相和》这一篇文章的时候,老师就可以以文章题目来设计问题。将是谁?相又是谁?在哪里发生了什么事?学生就可以带着老师布置的这些问题去阅读文章,然后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来回答老师布置的问题。老师科学合理的设置问题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文章,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3要科学合理的利用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
在语文教学当中,老师可以科学合理的设置问题来引导学生去思考,进而学生的思维就得到了一定的锻炼。过去很长时间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课堂效果一直不好,不是师生之间互动少,就是学生回答不出来或者老师直接給出问题的答案,此教学现状不仅不利于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锻炼,也间接的影响着学生的长远学习。但是问题导学教学策略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方法是有区别的,在问题导学应用的大背景下,老师就可以利用问题,科学有效的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学会思考。比如,学生在学习《草船借箭》这一篇文章的时候,当学生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会有很多疑问,这时老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的疑问来设计问题,然后再让学生进行互相讨论和思考,学生在讨论的时候,老师可以进行充分的引导,帮助学生理解这篇文章,理解这篇文章的真正寓意。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语文教学过程当中,老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语文这一门学科的特点,科学合理的设置问题,并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来进行学习,进而不断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注意力,锻炼学生的思维,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秀文.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问题导学的有效应用[J].才智,2020(01):121.
[2]李丽.“问题导学型”课堂建构:小学语文学本教学变革[J].华夏教师,2018(2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