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预防与疏导实践研究

2021-09-10玛依努尔·阿卜力孜

红豆教育 2021年14期
关键词:实践研究

玛依努尔·阿卜力孜

【摘要】社会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今天,人们从关注吃饱穿暖到关注品质的提升,同时对自身心理健康也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全面地培养学生,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既为学生学习知识也为学生身心健康。在互联网发达的时代,学生过早的接触繁杂的外界影响,可能比以前更早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本文主要探讨一些针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疏导的实践方法。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预防疏导;实践研究

引言:小学生生理、心理都尚不成熟,自身社会经验匮乏,又处于发展的时期,很容易受到社会上尤其是网络上的不良影响,出现不良的心理发展趋势,很有可能导致他们走上错误的人生道路。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为了他们身心健康的成长,教师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将他们的心理问题扼杀在摇篮中,为学生做心理疏导,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因素

目前普遍存在的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有许多种,例如自卑、焦虑、叛逆等,这些问题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包括家长、教师、社会以及学生本人都是影响因素。

(一)学生自身主观因素

现在学生的学习压力都很大,很容易产生焦虑,对自己的成绩感到担忧,过多的逼迫自己投入学习,出现问题,既影响自身的身体健康,对知识的吸收也不会有什么增长,甚至可能导致成绩下降。

小学生知识水平和经验不足,又容易被外界的声音所影响。现在大多数中年人都离开家乡在外打拼,且只有一两个孩子,导致孩子可能产生孤单、沉默孤僻的性格,不愿接触外界,自己困在自己的世界,不与人交流,最终产生心理问题。

如果孩子没有兄弟姐妹,很容易受到溺爱,在家中父母都迁就着孩子,孩子无法养成独立的能力,很容易被挫折困难打倒,反而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同时还可能养成孩子自私、不愿分享的性格。

(二)家庭因素

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助于塑造更优秀的人。如果家长对学生的教育过于放松,可能导致孩子过于松散和自由主义,产生不认真对待学习,不尊重长辈等心理。如果养成了不良习惯,想要改掉比培养好习惯更加困难。过于自由不仅不利于孩子对知识的学习,对于孩子与同龄人的交往也有坏处,粗心马虎不尊重人的态度是无法交到朋友的。

如果家长过于注重对孩子的管控,强加自己的意愿给孩子,也会导致孩子心理出现问题。父母的强硬要么会导致孩子的恐惧,形成软弱的性格,产生自闭或自卑的心理,要么可能激起孩子的叛逆,对父母的反抗,做出更加无法挽回的事情。

(三)学校因素

学生阶段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学校,在学校学习的同时也与身边的人长期相处,心理受到老师、同学的影响也很多。好的学校环境,良好的班级氛围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而压抑沉闷的环境会导致学生心理问题的滋生。

在应试教育下,学校、老师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每天密集的课程,稀疏的课外活动,以及对学生兴趣爱好的漠视会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及自身个人特点,投入到学习中变成只知道学习的机器,忽视了学生的情感诉求,在压抑中学生的心理很容易出现问题。

二、预防或疏导心理问题的手段

(一)教师与学生多交流

教师首先是成年人,生活经验与文化知识都显著高于小学生,同时,教师作为职业需求还进行过心理疏导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培训,在调节学生心理问题上有充分的发言权。因此,教师要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深入到班级中,鼓励学生表达自身思想感情,在字句中感受学生的心理状况,对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有基本的认识。

同时,教师要意识到个别学生的畏惧心理,开通匿名表达的渠道,做好保密工作,给予学生充分的安全感去抒发自身的情感。教师还可以进行针对性的谈心,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在班级的交友情况,关注可能影响学生心理的方方面面,对症下藥,照顾到每位学生的悲伤或喜悦。

(二)积极开展班级活动

良好的班级氛围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可能无法攻克某些知识点,或者学习过于沉闷枯燥,都会影响学生的心理。为了放松学生紧绷的神经,教师可以在平凡的学习生活中开展一些趣味活动唤醒学生的活力,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既有利于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也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轻松愉悦的班级氛围有助于学生释放自身压力,缓解焦虑,抚平学习中带来的挫折,同时,集体活动对于学生的团队精神的培养也是有所帮助的。

(三)联合家长关爱学生

家庭教育也是对学生影响很大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不同,孩子的心理状况发展也不同。教师应该做好学校与家庭间的联合,多与孩子的父母沟通,让双方对学生现在的学习情况和心理情况有所了解。和家长之间的联合既有助于教师在学生在家中受到挫折时在学校给予鼓励平衡学生的心理,也有助于家长在孩子在学校学习或班级交流中受挫时及时得到家庭的鼓励,使学生的心理情况一直处于稳定的状态,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结束语:现代社会学生可能受到互联网的影响,心理发展较快,但知识与经验不足,跟不上心理的变化,导致可能产生心理问题。教师和家长对于学生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学生会受到他们的性格经验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学会把控教育的程度,并时刻关注学生的心里情况,与家长一起给予学生积极良好的生活氛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莫黎明.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与干预[J].中外交流,2017(31):161.

[2]许乃文.浅谈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和预防矫治的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1(18):227.

[3]王秀萍.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与干预[J].基础教育研究,2016(21):69-70.

[4]孙艳丽[1].浅析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预防与疏导[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5):282-282.

猜你喜欢

实践研究
基于自主学习的初中化学“学案导学”实践研究
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认识与实践
汽车专业学生创业孵化园提升职业能力的实践研究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校创业教育中的实践研究
问题教学法在思修教学中的实践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拓展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水轮发电机组状态监测分析系统及其在抽水蓄能电厂的实践研究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