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园足球训练有效性探究
2021-09-10周宇峰
周宇峰
“少年强则国强”这句话是我国教育一直遵循的守则。在新课程改革背景的影响下,校园足球不断地深入在小学课程中,为全面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提升,学校对于小学生的足球训练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往往由于一些外界因素,比如:校园缺少足球训练设施、教师能力有限以及学生对于训练没有正确认知等,使学生的训练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对此,为提高小学校园足球训练有效性,完成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本文作者将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来对校园足球训练的现状展开调查研究,在此过程中,提出针对性的改革建议,为小学生足球教育提供重要参考,为我国足球人才的培养提供便利条件,并以此产生积极意义。
足球被称为世界上的一项大众形的运动。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足球运动不断受到人们的重视,而青少年儿童是属于未来的重要接班人,对于其身心健康和整体素质有很高的要求。因此,为提高我国青少年儿童的综合素质发展,足球训练教育需要从小学校园开始抓起,以此来强健学生的体魄,为国家储备人才。在中小学的教育中,创新原有的教育方式,大力开展足球活动,创建足球运动训练的机会,满足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为国家体育足球提供后续力量。
1 小学校园足球训练的改革措施
1.1 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训练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对于一切新奇的事物都會充满好奇心,但总是“三分钟热度”,没有一定的耐心,在足球训练过程中,如果只是死板的训练学生的专业度,小学生会逐渐失去足球训练的兴趣,并以此产生厌烦程度,降低训练效率。对此,为提高学生对于足球训练的积极性,学校教师可以转变教学方式,通过“游戏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训练兴趣度。比如说:在足球训练的教学中,设定“抢圈”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冠军欲望,增加参与动力,不但完成了足球课节训练,还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足球训练的效率;除此之外,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育中的深入应用,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在足球训练课堂上通过多媒体播放教学视频,让学生跟随视频教学进行模仿训练,增加训练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感受足球的魅力,培养学习兴趣,进而降低教师的授课压力,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1.2 增大资金投入,完善足球训练设备的建设
为满足学生足球训练的专业要求,学校可以设定专门的经费来对学生的足球训练场地和设施给予完善。传统上的小学教育对于学生的足球训练并不引起重视,大部分学校并不会专门创建足球场地,限制了学生的足球训练,对此学校需要根据现实情况来为学生提供可以训练的场地,有利于学生进行技术类型的训练,让学生在舒适的场地内提高专业能力;另一方面,对于教师的要求需要严格筛选,合理的设定足球教师的薪资待遇。需要要求教师在除校园课堂教学以外,在学生周末休息或者正常放学的时间进行单独训练,对于掌握较差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教学,由于足球是属于合作性的运动,对于团队的契合度需要花时间来磨合,创建完整的校园足球队。教师格外的付出,学校可以合理安排教师的补贴,调动教师授课的积极性。
除以上两点之外,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纪比较小,在足球训练时很容易发生受伤的情况,为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学校需要保险公司介入其中,对于意外的理赔情况成立科学合理的机制,保证学生自身和学校的双方利益,使学生的足球训练工作正常开展。
1.3 创建专业的教师团队
党教育指出:为提高其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满足国内的足球建设目标,培养青少年学生足球训练属于现阶段教学的重要内容。遵从党教育的正确方针,小学教育需要重视学生的足球培养。学校教师作为学生的重要引导者,对于教师专业素质的考核,校园领导也应该提出更严格的要求,特别是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授课能力,要不断的挖掘教师人才并创建培训机会,完善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下一步,根据现阶段学生的自身特点来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系统化的设定足球训练流程,避免在正常训练中出现意外,保证足球训练的正常开展,完成足球训练任务。
2 总结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竞技类型的体育项目不断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并以此成为一种合作性的体育活动。新课程改革后,对于小学足球教育也不断引起重视,为满足小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各学校创建专业的师资队伍,提供专业的足球设备和场地,改善学生足球训练的环境,逐渐调动起学生对于足球训练的积极性,高效率的完成训练教学任务,将足球运动推向崭新的发展方向。
(作者单位:江苏省溧阳市杨庄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