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关大学生健康体质测试成绩提高的应对方式

2021-09-10段淑芳

当代体育 2021年19期
关键词:早操体质课外

段淑芳

大学生健康体质测试作为了解大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各大高校格外注重此项工作。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对影响大学生健康各项因素的分析,并结合大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出了有针对性的应对方式,以此希望能够为大学生健康体质测试成绩提高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同时也希望能够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各大高校越来越重视大学生身體的素质情况,因此对其进行体质测试就成了重要的途径。在我国相关部门颁布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中明确指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以此为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打下基础。另外,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发展建设的主力军,其身体健康尤为重要,其不仅与我国国民身体素质的提升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也对高校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本文以T市大学生为例,以此找到影响其体测成绩的因素,并根据其原因,找到其具体的应对措施,以此提升大学生健康体质测试的成绩。

1 大学体育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1.1 学校体育教学的现状

在学校体育的教学过程中,体育课程是其主要的载体。通常情况下,高校的体育课程有必修和选修两部分组成,必修课的设置是为了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同时使其了解有关运动的基本知识和操作过程,培养其终身锻炼的意识。选修课的设立是为了让学生的爱好在大学中也能得到延续,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爱好选择一门课程,不仅能够使学生运动的兴趣得到提升,身体的各项机能得到舒展,同时还能使其掌握一项具体的运动技能,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学生之后的体育锻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由于每个学校发展的状况不同,其在师资力量、场地器材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学生的兴趣爱好不能得到完全的满足。另外,通过对T市5所大学教师的访问中发现,其每个学校对体育课的设置也不尽相同,有的学校运用的是俱乐部模式,有的学校是基础课与选项课相融合的模式。本文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经统计发现,有53.2%的学生觉得有必要上体育课,有22.5%的学生觉得没必要上体育课。另外,发现有24.3%的学生对上体育课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虽然大多数学生是喜欢上体育课的,这其中大多数是男生,有大部分女生对上体育课没有太大的兴趣,这也就从侧面说明了体育课对学生的吸引力较小,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通过学生对体育课态度的结果来看,在此种状态下进行体育课程的教学,不仅不会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终身体育理念的培养。通过对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体育课程中所教授的内容不能得到学生的喜爱;其次,教师的教学方式不符合学生对体育课程教学的需要;然后,学校的基础设施不够,同时场地较小;最后,学生觉得体育课程的运动量太大,其身体机能负荷不了;除此之外,还有部分学生的身体素质不适合学校所安排的运动。通过这些情况,也说明了学校的基本条件不能达到学生的要求,使其体育课程教学的效果较差。另外,在对5所学校体育教师的访谈结果中发现,有大多数的体育教师认为体育课程中的运动量并不能够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标准,另外,再加上女生的运动量要远远小于男生,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体育教学的效果,同时也不利于学生体质测试成绩的提升。

图1:T市大学生对体育课程设置的态度

1.2 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

课外体育课程是对校内体育课程内容的补充,其不仅能够让学生的运动量得以提升,同时还可以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有利于其综合素质的发展。另外,还能使学生的业余生活得到扩展,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双重发展。在进入新世纪之后,我国相关部门就出台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文件,其内容中提出:在设置体育课程中,一定要有计划、有目的进行,合理的安排校内、校外体育课程的内容,使其能够有机的联合起来,将其结构变得更加完整。

另外,通过对T市5所高校活动形式的调查,发现其大多数学校组织锻炼的形式为早操、课外活动、运动会、体育社团活动等。但一般情况下,早操只有大一的学生参加,而其上早操的时间,其他年级的学生是自由活动时间。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对于早操呈抵触心理,另外,大一学生的早操内容为广播体操或跑步等,这就导致了早操所起到的锻炼效果不佳,不能达到运动的目的。除此之外,在课外活动与社团活动当中,都与学校的设施比较落后,再加上缺乏专业教师的指导,同样锻炼的效果也不佳。关于校内外的运动会,其一年最多两次,有的一年一次,同时能够参加的人数有限,这就导致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较少,甚至有的学校因为经费原因,不但没有组织运动员们进行集训,甚至停掉了比赛。这种情况就造成了校园体育文化的缺失,让学生不能得到良好氛围的熏染,同样使得锻炼的效果较小。

通过对T市5所高校学生对课外体育运动的态度研究中发现,大一学生参与锻炼的次数要高于大二的学生,其比例能够占到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左右,另外男生的人数要多于女生。通过对学生兴趣爱好的调查中发展,其主要爱好是球类运动,排名最靠前的篮球,依次是羽毛球、网球、乒乓球等,其展开活动的形式均是以社团为主。在对学生课外体育活动频率的调查中发现,有35.6%的学生从不运动,有39.7%的学生一周运动2—3次,只有11%的学生每周的运动次数能够达到5次及以上,并且其每次运动的时间超过了半个小时,13.7%的学生偶尔运动一次。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高校大学生对于运动的积极性并不高,但通过将课外活动运动频率纳入体育成绩之后,发现高校学生的运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同时提体测成绩也有了大幅度的进步。所以,缺少合理、有效的锻炼方法,是影响大学生健康体质测试成绩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

图2:T市大学生运动的频率

2 影响大学生健康体质测试的主要因素

2.1 学生缺乏对体质测试的认识

通常情况下,学生缺乏对体质测试的认识,这就影响其对体育测试的态度,而一个人的态度就决定了其做这件事情的成功率,相应的,大学生对于体质测试的态度也就决定了大学生体测的成绩。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T市5所大学的800名学生对体测的态度进行了调查,其结果显示:有51.5%的学生表示愿意参加体测;有30%的学生觉得无所谓;18.5%的学生对体测持抵触心理。另外,通过对其问卷答题数据的分析,发现有60.5%的学生在体测中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特别是在中长跑的测试中,只是将自己的成绩控制在及格以上就行,认为没必要浪费过多的时间在跑步上。而这种情况,就会使得部分学生体测结果的不准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T市大学生体测数据的真实性。引起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学校没有做好有关体测重要性的宣传,进而导致学生的态度不端正,使得体测成绩不准确。

表1:学生对体质测试的态度

2.2 体育课程缺少对体质健康知识的讲解

就目前而言,大多数学校在开设体育课程时,并没有将体质健康知识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体质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通过调查,发现T市大学对体质健康的了解不够全面,甚至有高达45.7%的学生不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只有8.2%的学生基本知道有关体质健康方面的知识。有69.5%的学生认为不生病、力气大就是身体健康,另外,只有极少部分的学生认为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也属于体质健康的内容。通过调查研究表明,大多数大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运动的重要性,同时也说明了T市大学生对体质健康知识掌握较少。而这种情况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对自身体质的重视,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学下没有意识到体质健康的重要性,没有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使得学生对这方面理论知识了解的程度较少,不利于其体测成绩的提升。

2.3 学生生活习惯不健康

生活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结果,并且不会在短时间内轻易做出改变。具相关研究显示,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的因素,有50%以上的几率来自于人们长期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在作息规律与体质健康的研究中,有相关人员提出,作息规律的人体质健康状况明显好于作息不规律的人。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吃早餐的调查情况中发现,只有35%的学生吃早餐,但大一的学生几乎人人都吃早餐,通過对其学校教师的访问中发现,T市这5所学校均有设置早操,但只针对大一的学生,对于其他年级的学生没有太多的要求,这就意味着大一的学生每天需要早起,早操完之后有充足的时间去吃早餐,但对于其他年级的学生来说,学校没有对其作出硬性的规定,他们想要多睡一会,但又不能迟到,只能牺牲不吃早饭的时间,如果早晨没有课,为了睡懒觉就直接不吃早饭。同时还存在熬夜现象,相对而言,女生熬夜较少,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熬夜对皮肤不好,因此,其为了保护自己的皮肤,会减少熬夜的频率。不良的生活习惯可能会给身体带来不好的影响,最终导致其身体机能受损。

3 提高高校大学生健康体质测试的应对方式

3.1 加强对健康体质测试的宣传

通过上述情况发现,许多大学生缺少对健康体质测试的正确认识,对其呈现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严重影响到了体测成绩的科学性。在此背景下,学校要担任起宣传的工作,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其加以引导,让学生意识到健康体质在我们发展中的重要性,以此提高其参加测试的积极性。另外,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对体育课程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增设与健康相关的理论知识,或者聘请一些这方面的专家,以讲座的形式向学生讲授体质健康知识,让其从多个方面了解到相关知识,以此确保在之后的运动中能够掌握科学的运动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学校应该加大在这方面的投资力度,建设体质健康测试中心,并聘请专业的教师,让其负责学生体质测试方面的工作,并将其体测结果及时告知学生,并根据其每个学生存在的缺点,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此帮助能够做到健康运动,使其身体素质得到提升。

3.2 根据改革要求,优化体育课程的教学模式

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体育课程改革逐渐成为了教育改革的重点,因此,各大高校要想落实好改革内容,首先就要学会利用体育课程的资源,将体质健康相关的内容纳入到体育课程当中,加强学生对健康知识的认知,并在学生发展需要的前提下,对其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在《标准》中曾提出,体育教学的内容、目标等,可以根据体测的成绩进行适当的调整,并根据其具体的结果设计出最佳的教学内容,以此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锻炼当中,提高对运动的兴趣,进而增强其体质状况,提高健康体质的成绩。

3.3 加强对学生生活习惯的管理

在课外活动或者早操期间,学校可以运用广播的形式,向学生传播饮食搭配、科学运动等内容的好处,使学生在生活中改掉其暴饮暴食、不吃早餐等坏习惯,学会合理搭配、健康饮食,以此提升其饮食的质量。另外,也可以通过加大对宿舍熄灯或者断电的管理,养成学生早睡早起的习惯,以此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作息习惯,使其睡眠质量得到提升,进而促进其身体素质的提高。

3.4 完善学校课外体育锻炼制度

课外体育锻炼作为体育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其也能为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提供一些帮助。因此学校要注重此项内容的开发,并制定出科学的管理措施。同时,学校还可以将课外体育融入体育课程中,将其化为成绩评判的指标,另外,学校应加大对体育运动的引导,以此提高学生参加课外体育运动的自觉性。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各种体育竞技比赛,不仅能够提高丰富学生大学生活,还能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学校还可以加强对课间操、早操等活动的管理,让所有年级学生都可以参与,并对课外锻炼的评价机制进行优化和完善,并明确规定学生一周至少要运动几次等,以此使学生的运动量均能达标。

4 结论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中,身心健康是其最主要的内容,因此,在高校的教育中,体质测试就成了得知学生身体素质情况的重要途径。就目前而言,大学生健康体质测试成绩越来越不理想,如何提升其体测成绩,成了高校体育教师尤为注重的话题。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对T市5所高校学生体测情况的研究,提出了以下应对方式:加强对健康体质测试的宣传、加强对学生生活习惯的管理、根据改革要求,优化体育课程的教学模式、完善学校课外体育锻炼制度等,以此来提升大学生的体测成绩。

(作者单位:云南财经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早操体质课外
高校“以人为本”模式下早操制度的理性思考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做早操
兼加体质
早操
做一做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针对产妇体质特定食补
取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