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民族歌剧在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的应用实践分析

2021-09-10曹晓静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17期
关键词:高校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高校民族教学工作也将进行改革和创新。目前高校民族声乐教中对于中国民族歌剧的实践内容重视不够充足。为了实现中国民族歌剧在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的长效融合,应该扩展声乐教学中的内容,拒绝单一教学。同时,将声乐中的理论知识与实践中的技巧相互融合,以此提高学习成效。基于此,本文介绍了中国民族歌剧在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中国民族歌剧;高校;民族声乐教学

引言:简而言之,歌剧就是以音乐歌唱形式来表达舞台剧情的戏剧艺术。歌剧在十七世纪,源自于古希腊时期的剧场音乐,其演出形式同戏剧一样,是要将演出者的服装、表演及舞台背景作为典型元素的。随着不断的发展创新后,形成了现代歌剧,到现在更具特色的民族歌剧。根据民族声乐的不断发展历程来讲,民族歌剧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及审美特点。

一、中国民族歌剧对高校民族声乐教学发展的影响

(一)民族声乐学习体验

中国民族歌剧教学是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部分学生对于民族歌剧接触面过于狭窄,甚至出现完全没有接触过的情况出现。高效的音乐储备量相对来讲是不够完善的,这些情况对于学生的声乐学习课程产生了较大影响。为了增加学生对于音乐的热爱,民族声乐学习体验是必不可少的。

授课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参加民族声乐歌舞演出,让学生融入进声乐教学的大环境当中,用实践的方式去了解民族歌剧。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及对民族歌剧的兴趣。并积极开展民族歌剧活动,让学生了解中国民族歌剧的特色,增加实践课程。学生可以主动去参与民族声乐实践,增强其关于音乐审美方面的能力。

(二)丰富声乐教学内涵

我国对民族文化保护意识日渐增加,民族歌剧作为音乐文化的,其独特的民族特点更应得到发展传承。民族歌剧的演出更能让人们去接受,歌剧编排是根据当地的文化特征、贴合人文情况来编排演绎的,具有独特艺术魅力。为了增加学生对于民族声乐的学习兴趣创造出完美的声乐作品,将声乐中的内容更加完美的表达出来,适当地给学生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民族歌剧作品,剪辑好视频片段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模仿演绎。告知学生可以适当的对作品进行改编或续编,可以在编排过程中让声乐作品更加贴合实际,使学生更好的去接受、学习和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让将学生编排的作品进行放映,跟原作品进行对照指出作品中的差异和存在的不足,提升高校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教师可以收集更多的著名作品让学生进行观看领悟,让学生对此产生兴趣[1]。

二、中国民族歌剧在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结合歌剧角色、人物特点及历史背景

开展高校民族声乐教学时,授课教师需要着重在歌剧中角色、人物特点及创作历史背景三个方面进行传授与引导。对于歌剧中的具体角色进行分析时,要了解歌剧具体的人物形象,并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学到的声乐知识,鉴赏过后进行自我演绎,锻炼自身的舞台表演能力。例如,在民族歌剧《江姐》这一作品中(江姐是以四川民歌音乐为主),创作的历史背景是根据196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文工团的一本小说《红岩》中有关江姐的一个片段改编之后,荣登歌剧大舞台的,后被命名为《江姐》。全剧是以民族风格作为主题,具有强烈性的戏剧性风格,通过段落性的唱功来诠释江姐这个歌剧角色。这部作品中还运用了腔体技巧,字正腔圆的唱法,用富有人物特点的语调、语气、语势变化,展现出当时歌剧中江姐面对特务头子威逼利诱下不服输的英雄形象。

再以经典民族歌剧《王贵与李香香》来讲,其是由著名诗人李季于1946年的一首诗歌改编而来的,是宁夏演艺集团秦腔剧院创排的一部秦腔化的现代剧。其看点在于秦腔中传统的梆子敲击与钢琴伴奏相互结合,老唱腔的唱法与西方传统歌剧唱法相融合。整部民族歌剧的演绎主体是王贵与李香香革命时期农民阶级的爱情故事,以此来推进故事发展。该部民族歌剧展现了“三边”(三个不同地区的合称)人民的革命历程,通过王贵与李香香两个角色不服输不认命的人物特点,显示了该革命时期劳动人们的个人命运和革命事业的必要联系。

在了解上述角色形象、人物特点、历史背景等信息之后,学生便会对相应的民族歌剧作品产生更深入的技巧感受与情感理解,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降低声乐教学难度、强化学生艺术素养的效果。

(二)多层次化表演

在歌剧表演教学实践中,是可以通过不同的演绎方式来进行舞台表演的。例如,关于小品创作表演、小剧场的演出、舞台形体表演、诗朗诵等不同层次的表演。针对不同层次的演出方式,进行多元化的教学训练,以舞台形体表演为主体进行培养。根据不同角色的人物特点进行相应人员分配,让学生熟练掌握声乐演绎技巧并带入情感到演出中。对于学生演出前做好心理辅导、克服紧张情绪,初次登台后获得舞台表演经验,也是为之后的民族歌剧实践打好基础。让没有登过舞台的学生进行观看学习,通过优秀作品欣赏是可以提高对歌剧表演的兴趣,并达到精神层次上的愉悦体验。此外,还应多开展实践“舞台大课堂”,根据传统民族乐曲及中国民族歌剧发展史内容进行相关教学引导,并鼓励学生自行探索学习民族音乐相关内容。

(三)演唱技巧更具情感化

为了使舞台表演更加生动形象,对于情感的投入是必不可少的。但作为投入情感的前提,演唱技巧的提升更为关键。在声乐教学中要做到一视、二唱、三练、四耳。音调唱的要准确、歌剧唱的动听,这两点也正是老师要去对进行音准学生评判的关键。对于培养学生声乐水平,更重要的是先讓学生热爱乐曲,对乐曲足够热爱,在演唱过程中自然而然就会投入情感。因此,作为一名成功的演唱者必须两者兼备,既要具备对乐曲的理解能力、情感投入,又要具备良好的演唱技巧。

在练习过程中,学生要特别注重音乐旋律的变换在平缓、高潮旋律部分要自行进行分析判断。歌唱时学会自主换气,根据音乐旋律的变换对准气息,然后自己去掌握歌唱过程中的演唱力度。必要时可以进行真假声的转换,以此做到整首歌曲流畅贯通[2]。

结论:综上所述,作为综合艺术的中国民族歌剧为高校民族声乐教学带来了充足的发展资源,将民族歌剧融入到民族声乐教学当中,能够有效优化声乐教学质量,让学生体验到本土化、特色化的民族歌剧艺术。中国民族歌剧发展至今,是经过不断创新才成为优秀艺术形式存在的。现如今,我国已经有很多不同类型的优秀舞台作品,作品中彰显的是具有时代性的、民族性的文化特征,其与民族声乐教育的融合对社会文化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张丹.中国民族歌剧在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戏剧之家,2021(19):47-48.

[2]武玉.传统民族歌剧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重要价值[J].戏剧之家,2021(16):52-53.

作者简介:曹晓静,1987年2月,女,汉,湖南长沙,硕士,毕业院校:中国音乐学院,专业:音乐表演,单位:湖南艺术职业学院,研究方向:声乐表演教育。

猜你喜欢

高校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浅议高校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
高校安全隐患与安全设施改进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新常态下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提升的策略研究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