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核心素养在新高考数学教学中的融入分析

2021-09-10谈太平

高考·下 2021年2期
关键词:新高考数学教学核心素养

谈太平

摘 要:新的教育改革发展背景下,面对新高考的教育发展形势,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能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以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进行积极优化设计,激发调动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主动积极性。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应用,为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积极促进,才能实现高质量教学目标。本文主要从理论层面就新高考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融入的重要性和教学现状以及策略详细探究,希望能为实际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新高考;数学教学;核心素养

引言:新高考下数学教学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教师如果想要开展高效化的课堂,这就要求在教学方法措施的科学应用层面加强重视,以学生为中心进行积极优化设计,调动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主动积极性,从这一基础工作方面得到了强化,才能为学生可持续学习素养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一、新高考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融入的重要性和教学现状

(一)新高考数學教学中核心素养融入的重要性

新高考背景下的数学教学活动开展,和传统的教学活动有着不同之处,最大的不同就是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所以在新的教育改革背景下,这就需要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方面加强重视,通过核心素养的融入下,这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能起到积极促进作用,满足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为学生综合学习素质提升起到积极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够有更大的发展进步[1]。复合型人才是社会需要的人才,教师在数学教学方面要能和新高考的要求相结合,将数学核心素养融入到具体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去,为学生学习素养提升积极促进,从这些基础层面得到了强化,才能为学生学习素养提升起到积极作用。另外,数学课程教学中,教师通过在新高考的背景下融入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让学生能够在数学活动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缓解学生学习的紧张压力,融入人性化以及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从而能为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现状

新高考下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为能有效提升学生综合学习质量,教师在核心素养的融入方面要充分重视,但从实际教学的现状能发现,核心素养融入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多样,从以下几点教学问题层面要及时解决:

1.学生学习积极性低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主动积极性比较低,没有真正和学生学习的素养相结合,从而造成了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当中,调动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主动积极性,才能为学生可持续学习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学习难度大,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不高,这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为能真正促进学生学习质量提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能采用创新的方式,聚焦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从而才能为学生学习发展起到积极作用[2]。

2.教学的理念相对落后

新高考背景下数学教学质量提高需要融入新的教学理念,而在实际教学的现状能发现,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观念层面没有及时更新,教学的理念比较落后,没有突出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没有发挥出来,影响了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质量,在这一基础教学方面没有得以强化,这就必然会对学生学习的效率提升产生不利影响,对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提升产生阻碍[3]。

3.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僵化

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提升不仅要在教学的理念层面及时创新,还要注重在教学方式的创新应用层面加强重视,以学生为中心结合学生学习的兴趣创新教学的方式,从而才能真正为学生学习质量提升起到积极促进作用。而从实际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能发现,其中存在的教学方式单一化的问题比较显著,没有和学生学习的特点紧密结合起来,造成了学生学习效率低下的问题,由于缺乏创新的教学方式融入,使得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比较沉闷,学生学习的效率也比较低。

二、新高考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融入的策略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将核心素养融入其中,以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为目标设计教学活动,从而促进学生数学知识高质量学习发展,从以下几点策略的落实方面加强重视:

(一)生活化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高考背景下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要注重将数学核心素养进行有效融入其中,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为学生可持续学习发展打下坚实基础。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科学应用下,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在这一基础上能提高学生数学知识学习探究的能力素养[4]。高中阶段的数学学科知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在理论性的知识学习过程中也有着比较大的难度,学生无法跟上教师教学的进度,久而久之对数学知识学习缺乏了兴趣,成绩一落千丈。教师在新高考的背景下展开教学活动,要充分注重以学生学习的素质培养为目标,通过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来激发调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能够产生兴趣,如此便能够帮助学生对新的数学概念以及理论知识学习效率提升起到积极作用,能从整体上提升学生学习的质量。

如: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讲述空间几何的知识内容中,教师要能融入创新的思维观念,将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与之知识教学相结合,让学生能在联想生活实际的基础上理解数学知识,这对提高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质量和效率的提升有着积极促进作用,能为学生可持续学习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要能够突出空间几何知识的教学要点,让学生对几何体结构以及各点线面位置关系能够明确,如此才能为学生学习素养提升起到积极作用。通过为学生举出生活中的案例,或是通过几何画板,石膏模型以及塑料框架应用搭建教具,让学生能直观的理解空间几何的概念知识,生活化的拓展下能帮助学生提升理解的能力素养。

再例如为学生讲述指数函数内容中,为能让学生对指数式增长的内涵有充分的了解认识,可以从生活化的指数型函数入手,播放《物种入侵,澳大利亚的野兔》的新闻视频,根据这个实例,把现实问题呈现“数字化”,提出问题:若兔子种群每月成倍增长,由最初第一个月的一对兔子开始,月份用x表示,兔子对数用y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12个月后有多少对兔子?学生在生活化的问题思考探究下,用生活实例直观感知指数式增长,从而有更多的认识了解,从整体上提升生活化教学的质量水平。

(二)互动性教学促进学生创新能力

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为能促进学生数学知识学习质量提升,这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积极优化,以学生为中心创新教学的活动,为学生可持续学习发展打下坚实基础[5]。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占据着主体的地位,学生处在被动的学习位置,这对学生综合学习素养的提升会产生很大的不利影响,不利于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提升,为能从整体上提升学生学习的能力素养,促进学生创新发展,教师在实际课堂中要采用互动性的教学方式,激发调动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学习的动力,为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只有如此才能为学生学习能力提升起到积极促进作用,通过和具体的数学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下,让学生在数学课堂活动中能够产生创新思考的动力,这对学生学习能力提升能起到积极作用。

如:数学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讲授概率的相关知识点中,让学生思考和提出随机事件,如见天下雨,中奖等,随机投掷骰子出现的数字是5的概率。让学生对影响随机事件概念的因素进行分析,如最近的天气以及季节和地区等对今天下雨的事件概率产生的影响,通过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相互讨论,调动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学习的主动积极性,为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积极促进,从而才能真正实现高质量的教学目标,Wie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提升起到积极作用。

(三)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建模思维

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比较重要的时期,为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水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能从多角度出发进行优化设计教学方案,将学生在数学课堂中主体地位鲜明突出,为学生学习质量提升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从而才能真正有助于为学生学习发展打下坚实基础[6]。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中,要能将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主动积极性调动起来,针对学生建模思维的培养,结合实际教学的内容科学化设计,从而才能真正为学生可持续学习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通过数学模型的教学进行积极优化,从而能够为提升学生学习的数学结构优化起到积极作用,让学生能够对原型简化以及抽象处理,促进学生在理解数学知识的时候能够更加的深层次,为学生综合学习素养提升打下坚实基础。数学建模的思维培养过程中,要能将教材当中的生活案例作为引入的基础。

例如在设计《等比数列》教案时,引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案例引入等比数列的概念:

1.细胞分裂模型

2.银行利率的计算

3.经典名句《庄子天下篇》“一尺之锤,日取一半,万世不竭”

展直观,引入概念,教师结合学生学习的需要进行科学设计,保障数学教学方案的完善,促进学生从整体上提升教学的质量,这对学生学习能力提升能打下坚实基础。数学建模的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举措,课堂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的素质培养为目标进行优化,才能真正實现高质量的教学目标。

例如:数学客厅教学中为学生讲述平面向量的内容中,教师要充分注重以学生建模思维的培养为目标,平面向量是特殊概念,是代数概念也是几何概念,代数性质通过向量具有大小决定,向量大小就是向量的模,通过代数性质获得零向量以及单位向量和相等向量概念,然后定义向量加减法以及数乘运算,向量是代数对象,代数学习中积累的知识经验成为向量认知基础质疑,通过运算对象抽象和表示,以及通过向量能方便为代数构建几何直观,能够采用代数运算进行对几何规律进行有效研究,从整体上提升学生建模的能力素养。

(四)情境教学深入数学文化

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数学知识进行阐述,这就需要从教学方法的创新应用层面加强重视,以情境化的教学方式作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保障,渗透数学文化的内容,从整体上提升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质量水平,让学生在数学课程知识的学习中能深入了解数学文化,这对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起着积极作用,能为学生可持续学习发展打下坚实基础[7]。数学教学中是数学文化的内容比较丰富,教师在实际教学当中在课前进行渗透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对相应的数学公式以及相应理论知识进行理解学习,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水平。

结束语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中,为能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提升,教师在课堂中要和新高考的教学要求相结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激发调动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主动积极性,为学生可持续学习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任子朝、赵轩.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数学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J].中国考试,2019(12):27-32.

[2]舒脐仙、田祥春.数据分析素养在高考真题中的渗透研究[J].教育科学论坛,2019(35):72-75.

[3]张彩霞.新高考背景下数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J].才智,2019(30):128.

[4]李娜.逻辑推理在高考试题中的渗透[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9,33(05):193-194-197.

[5]廖光及、林剑、张景信.基于数学文化的高考数学核心素养考查水平分析[J].教学与管理,2019(28):41-44.

[6]张礼勇.浅析高考数学命题对核心素养培养的导向[J].数学通报,2019,58(03):46-52.

[7]常毓喜.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2018年高考数学试题分析[J].数学通报,2019,58(03):53-58.

猜你喜欢

新高考数学教学核心素养
如何打造新高考下的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新高考来了,家长该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