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如何进行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
2021-09-10陆锦美
陆锦美
摘 要:所谓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它即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学生运用一系列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身能力,最终完成全面提升的一类教学过程.它实质上是将科学领域引入知识,完成学生总体发展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案.在此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突破教学重难点.为进一步强化探究式教学具体教学成果,教师也需重视整体探究过程,重视学生的猜想假设.注重学生的合作交流,了解探究式教学过程中的注意点,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相应兴趣.
关键词: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方案探究
将探究式教学应用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已成为现今教师教学物理的一大必然趋势,它能够在保证教学科学性的同时鼓励学生自主挖掘课堂关键点.通过不断的科学研究,帮助学生理解各类科学知识.这样一种教学模式摆脱了以往课堂教学的机械呈现,学生会在教师的多样教学过程中了解探究课题呈现的关键要素.最终对物理学习产生兴趣,完成知识的理解接受.
一、重视物理探究的激发过程
提问是物理课堂教学的起点,同时它也是教师在开展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一大关键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在点子上引入问题.创设适当的问题情景,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引入到具体的问题探究过程中,让学生在问题探究、问题解决这一系列的学习过程中更为深刻的发散自我思维.
为此在物理课堂上,教师首先需要去做的就是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这样的问题情景可以是教师提问题,也可以是学生提问题.但是教师所提的问题必须是基于基本课堂教学重点、联系学生实际生活的有效问题.在教学时教师要利用好这些问题,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例如在教学《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这一课程时.由于以往的知识基础,很多学生都对空间内部的水、气、固体传播知识十分熟悉.这时教师若只是提问:“声音能在哪些物体内传播呢?”那么,学生也很难对具体的问题课堂产生兴趣,这样的课堂教学缺乏一定深入.这时教师不妨更换一个角度进行提问:“声音不能够在哪些物体内传播?”此时这一问题就突破了学生已有的知识掌握,它能够帮助学生开动脑筋.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更为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这样的问题探究过程会让学生觉得物理课堂十分有趣.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避免问题难度过高.提出适当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在学习课堂上跟随教师联系生活,完成整体物理教学内容的掌握.
二、重视学生的物理猜想与假设过程
猜想与假设是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过程,同时它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完成学生思维发散的一大教学重点.在这一教学环节内,教师可根据学生遇到的不同情况实施不同教学方法.
例如当课堂教学趋于局限,学生提不出假设时.这时教师就可引导学生从自我已掌握的相关知识出发,激励学生完成假设.当学生的假设过于分散时,教师则可以引领学生从个人的假设与团队的共同建设进行联系.从多角度方向帮助学生了解问题,这样的问题教学也更能够帮助学生感受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活用逆向思维、发散性思维教学模式,进一步活跃学生思维.让整体课堂变得更具开放性,例如在教学《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这一课程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生都会猜想滑动摩擦力一定与接触面积大小有关.此时教师应在学生了解这一知识的基础之上,提供如下材料――啤酒瓶,肥皂水,毛巾,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这时有的学生就会用手来直接提啤酒瓶,而有的学生则用肥皂水洗手再提啤酒瓶,这时他们就会显得十分困难.而在这时,有的学生则用毛巾裹住了沾有肥皂水的啤酒瓶,一下子就提起了啤酒瓶.通过交流实验,教师能够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完成知识接受.这样的一个猜想过程也让整个物理课堂教学得到了升华,它能够让学生了解物理课堂的真谛.
三、重视学生的物理合作交流
适当的交流方法是进行物理探究式教学必不可少的一类方法,同时它也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一环.在教学过程中用好交流模式能够给予学生一定的互动机会,帮助学生感受知识.毕竟不同学生对于某一物理现象的看法也是不同的,为此这时学生在实际操作时也会有着较大的不同性.大多数学生都会在合作交流过程中交换自我想法,最终在想法交换过程中创新思想.加深对于某一实验方法的具体了解,相关的交流探究结果也可以为学生学习提出观点.在教學时教师要深入学生的整体推论过程,根据相应资料查询帮助学生发散思维,找寻出不同问题的解决方案.有效的合作交流成果能够引入新的问题,同时它更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自我表达能力.
例如在教学《探究声音是怎样形成的》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准备如同杯子、水、琴弦、带绳的小球、扬声器等素材.让学生以分组模式展开探究,要求学生以各类方案说明声音是振动产生的.这样一来,通过合理的实验设计,教师一下子就调动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性.每一位学生都会在小组内部积极学习完成了解,有的学生会对杯子吹气,有的学生则把杯子盛半杯水.有的学生会用手指轻轻拨动琴弦,有的学生则敲响音鼓.不同学生对于该实验的探究方法也是不同的,通过这些材料的给予,大多数学生都会自由发挥自我想法.最终完成整体实验过程,最后教师再鼓励学生上台进行整体实践交流.在这样的生生互动、相互学习过程中巩固整体探究环节的实际效果.
四、了解物理探究教学注意点
初中物理教师在进行探究式教学时要注重启发学生,由以往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注重从以往的教学结果转变为教学过程,面向学生感受不同学生之间的相互差异.
在因材施教教学过程中统一知识规格,照顾学生的全面发展,让物理课堂变得更具人性化.同时在进行探究式教学时,教师还要辩证性的处理好自我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倾听学生的自我想法,重视处理学生已有的经验.重新构建学生的新型物理知识学习体系,强调学生的合作交流.注重各类方法的应用探究,将课程教学变成更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有效教学模式,提升物理课堂教学的实质效果.
五、控制探究的物理量
在物理的探究式学习当中,教师需要组织同学们开展相关的探究活动,但活动的组织往往都需要涉及到比较多的因素,如果让每一个同学单独行动的话,耗费的课堂时间肯定会很长,而且也未必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面对这样的教学情形,其实各位教师能够很快地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方式方法.首先,我们引导同学们进行物理量的探究,一定要把握探究的代表性,选择一些更有代表性的因素,让同学们开展活动才可以让同学们在短时间内实现快速的提高.其次,探究的任务也需要得到分解,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多个人的力量往往是无穷的.所以,各位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当中,也一定要引导同学们发挥集体的作用,可以组织同学们开展分组探究的形式,给每个小组分配不同的探究任务,如果时间充裕,再把这些任务相互调换,让同学们能够把所有的探究任务充分完成,进行交流探讨,这样得出来的结论对同学们来讲会更加深刻.
例如,在带领同学们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时,同学们的猜想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学生认为物体密度和液体的密度会影响浮力的大小,还有的同学认为物体的质量和物体的重力会影响浮力的大小,除此之外,物体体积、物体在液体中的体积、物体在液体当中的深度、物体的底面积对浮力大小也存在影响.同学们总结了很多的猜想的因素,但是这些因素不可能在课堂上一一探究,所以可以选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物体的密度、液体的密度、物体在液体当中的体积以及物体在液体当中的深度这四个因素进行探究,把同学们分成四个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因素来进行探究,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合适的器材,并设计相关的实验,从而在相互交流之后得出结论.对于那些物理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同学,在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之后,也可以去尝试其他小组的探究活动.这样的活动形式既可以节约课堂时间,又能让同学们的探究能力得到根本上的加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的内在需求作为课堂教学的整体出发点.注重评估教学,了解学生在以往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强化物理课堂内部的分组讨论,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利用材料给予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让物理教学与实验操作完成统一结合.提问是物理教学的基础,合作交流则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一种有效途径.在教学时教师要用好上文所说的相关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应用.鼓励学生反思自我学习过程,这些知识会让学生受益终生.
參考文献:
[1]董金英.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初探[J].学周刊,2017(24):39-40.
[2]王永启.浅析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J].神州,2013(2):164.
[责任编辑:李 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