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心理辅导模式在聋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2021-09-10刘晶晶
刘晶晶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我国现代教育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断开展的过程中,班级心理辅导模式是一种适用于现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形式,这种教育形式能够充分发挥团队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从而进一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质量。基于此,本文通过深入探究班级心理辅导模式在聋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应用研究,以期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质量,为推动听障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 班级心理辅导;聋校心理健康教育;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136
随着我国现代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这是因为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听障学生的心理健康活动呈现出复杂化、多样化的趋势,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经难以满足听障学生的具体发展需求。在这种背景下,以班级为基本单位的心理健康辅导教育模式成为诸多普通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班级心理辅导模式主要以教师的团体辅导为主要形式,以心理健康学和团体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为主要理论指导,以学生的成长发展需求为主要的教育目标。这种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更适合听障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学习形式和心理内在发展需求。
一、应用班级心理辅导模式的必要性
(一)是立足于学校校情的基本形式
在当前我国特殊教育教育工作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学校的各项教育工作是以班级为基本的课程组织建立起来的。整体的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该是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将研究重点放在学生的集体形成以及发展规律,从整体上把握学生的个人心理素质的发展规律。因此,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应用班级心理辅导模式,是新课程教育理念的一部分,是践行素质教育理念的重要途径,是特殊教育学校实现发展的必然需求。
(二)是团体心理健康教育的必然需求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团体并非是互不相干的个体集合,而是一组具有个体联系的关系,团体的整体特征取决于每个团体成员之间的内在关系;于此同时,每个团队成员的个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都与其他团队个体的状况与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个体在参与团队性活动的过程中,各个成员之间的理解会更加深刻,从而形成整体意识。因此,在聋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应用班级心理辅导模式,能够通过构建社会情境的方式促进听障学生的发展。因此,运用班级心理辅导模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聋校团体心理健康教育的必然需求。
二、班级心理辅导模式在聋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一)立足学生实际,形成辅导计划
在应用班级心理辅导模式开展聋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納入到学校的正式课程计划中,在日常的班级心理辅导工作开展过程中,对听障学生进行专门的心理知识教育、心理素质培养和心理问题辅导活动。
我在应用班级心理辅导模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采用行为训练活动、角色扮演活动和价值观念教育活动的方式,来推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首先是行为训练活动,我结合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课程开展过程中以正向引导为主,适当添加“惩罚”手段,增加听障学生的积极行为,帮助他们克服不良行为习惯。我开展的行为训练活动主要包括人际交往技能训练、个人注意力集中训练以及发散性思维养成训练等等。角色扮演活动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戏剧表演的形式,指导学生开展情景剧角色的模仿、想象以及形象讨论等活动,以达到班级心理辅导的教育目标。比如我在班会课中开展的角色游戏、小品表演、心理剧和情景剧等。心理问题辅导活动主要采用价值澄清法,要求听障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选择与反思,在个人选择和行动的过程中,对自身的个人目标和生活价值观等进行有效反思,立足于实际生活经验形成适合于自己的符合客观生活经验的价值观念,从而实现听障学生心理素质的进一步发展。
(二)创新课堂教育,深化辅导效果
在班会课开展过程中进行班级辅导工作,需要班主任充分利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教育方法,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活动,帮助听障学生克服在日常生活和学习活动中所遇到的各项困难,从而有效提高心理辅导教育工作的质量。
为了深化班级心理辅导模式的应用效果,我在充分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基础上,根据他们的实际发展需求,以及学校的课程计划,在日常的课程教学活动中首先注重课程氛围的营造。在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上,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渗透文化、品德、思想情感等知识,同时渗透整体性的心理教育互动。
(三)开展课余活动,丰富教育内容
课程实践形式的课余活动是推动听障学生综合发展的重要形式。因此,在开展课余活动的过程中,可开展多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丰富听障学生课外实践生活,使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养成良好的个人心理素养,锻炼和提升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和个人思维能力,推动听障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以聋校的班级心理辅导工作为例,在进行听障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的过程中,以“课程游戏活动”为中介,将他们的内心世界投射出来,并对听障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辅导。这种教学方式在低年龄段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过程中尤其适用。低年龄段的听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兴趣导向性,班主任在此过程中应该注重听障学生在游戏过程中的个人行为,以及这些行为背后的内在心理层面的原因,通过针对性的课程指导活动,增进他们的各项技能。
结语
综上,在我国特殊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现行特殊教育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是在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很多指导班主任的教学目光局限在了听障学生的个人能力发展上,忽略了整体性指导工作对听障学生带来的深远影响。因此,我们在开展聋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要注重班级心理辅导工作的开展,通过整体性的课程教学计划,深化课内外游戏活动和团队心理辅导活动的影响,从而为听障学生今后走上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2]汪海华. 心理剧对小学六年级学生情绪调节能力发展的影响研究[D].沈阳大学,2020.
[3]徐畅. 学生自我接纳、接纳他人对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20.
本文系:柳州市教育科研课题《团体心理辅导在听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课题编号:2017B-03)研究成果。
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 广西 柳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