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血常规检查中应用末梢采血法与静脉采血法的临床效果

2021-09-10曹继龙

健康护理 2021年2期
关键词:静脉采血效果对比

曹继龙

摘要:目的:对血常规检查中应用末梢血和静脉血两种不同采血方式的检验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11月-2020年2月158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临床分别采取静脉采血和指尖(耳垂)末梢血,对应用不同的采血方法对血常规检验结果(8项指标)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不同采血方式的检验结果,其中静脉采血RBC、WBC、HGB、PLT、MCHC、MCV六项指标P<0.05,WBC指标更低,其余5项则略高,差异具有统计學意义;而HCT和MCH两项指标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血常规检查,采集静脉血作为检验样本,检验结果更为准确,更具有临床意义,具备推广和使用价值。

关键词:血常规检查;静脉采血;末梢采血;效果对比

1 引言

血常规检查是临床普遍应用的检查方法,其结果是医师做出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临床血常规检查用血液样本的采集,包括末梢(指尖或耳垂)采血和静脉采血两种方式,而静脉采血检查结果的准确性更高,更具有临床价值,本文对此进行分析。

2 临床资料与方法

2.1 临床一般性资料

选择本院2019年11月-2020年2月158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5-61岁,平均年龄42.4±4.7岁,男性81例,女性77例。本次研究的入选人员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本院伦理道德委员会审查批准。对于处于生理期、妊娠期女性,1年之内发生过严重创伤、心机梗死及脑卒中人员,患有内分泌疾病及肝肾攻击并的体检人员予以排除。

2.2 研究方法

本项研究临床采血包括两种方法,静脉采血和末梢(指尖、耳垂)采血:

第一,静脉采血。采血前,告知受检者者空腹,先进行静脉采血并在7-9时完成,将采集的静脉血液样本置于血常规检查专用的抗凝管中摇晃均匀,粘贴受检者专用条码标识并在样本采集1小时之内送交检验科进行血常规实验室检验[1]。静脉采血完成后,受检者静坐休息15分钟后,进行末梢血监测样本采集工作。

第二,末梢采血。受检者休息15分钟后,开始采集末梢血检查样本。采血部位为受检者左手食指内侧面或左耳垂,先进行采血部位皮肤清洁消毒,待皮肤干燥后再进行穿刺采血[2]。对所采集的末梢血样本,置于粘贴有受检人员专用条码标识的血常规检查专用抗凝管并在规定的时间内送检。

第三,检验方法。全部血液样本(静脉血和末梢血)均采用SYSMEX-800i血液分析仪进行实验室血常规检查,所使用的稀释液及清洗液均为血液分析仪专用配套试剂。

2.3 临床观察指标

对两种采血方式的血常规检查结果的差异性进行对比分析,本项研究的临床观察指标共包括8项指标,分别是:RBC(红细胞计数)、 WBC(白细胞计数)、PLT(及血小板计数)、HGB(血红蛋白)、MCV(红细胞平均体积)、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HCT(红细胞比容)以及 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

2.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应用SPSS20.0版统计软件对各项统计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研究,计数资料用(%)表示并用x²做检验;计量资料用(x±x)表示并采用t做校验,以P<0.05为本项研究具备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本研究血常规检查8项指标,其中:RBC、WBC、Hb、PLT、MCHC及MCV等6项检测指,与末梢血检验结果相比较,静脉血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更高,WBC的检验结果值略低于末梢血,其余5项检验结果值则略偏高于末梢血,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HCT和MCH两项检验结果值,两种不同的采血方式基本相同,二者差异(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4 讨论

(1)血常规检查是目前临床采用的最广泛的检查手段,对于医生诊断病情具有极其重要的辅助和参考作用,临床医师通过对血常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能够较为准确的判断出受检者的身体健康状况及潜在的疾病种类及性质,进而采取积极主动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对可能存在的潜在的疾病隐患做出进一步全面细致和有针对性的检查,使受检者能够做到对疾病的及早发现,及早采取对症治疗措施[3]。

(2)临床所进行的血常规检查,其检的样本象是受检人员的血液,在临床应用中,血液样本的采集包括两种方法,即:采集静脉血或采集手指(耳垂)末梢血,传统的血常规血液样本采集方式为末梢血,但是由于末梢血所采集的血液量较少,并且在采集和送检过程中容易受到包括温度在内的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影响到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因为,由于温度的原因极易产生溶血现象[4]。

(3)通常情况下,末梢血的采集部位大多选择食指内侧面作为采血的穿刺点,或选择耳垂,具有一定的特殊性[5]。但是由于末梢血循环比较慢,不能及时的反应出受检者的全身血液状况,很容易对某些潜在的致病因素漏诊货误诊;同时由于末梢血中会含有一定数量的细胞内液、组织内液、动静脉血及毛细血管血,这些因素也会使血常规检查结果的准确性有所降低。

综上所述,血常规检查过程中,血液样本的采集包括静脉血和末梢血两种不同的方式,本项研究实践证明,在血常规检查过程中,采集静脉血的检查结果更为准确,能够更加准确的反应出收件者的健康状况,给临床诊断提供更加可靠的数据支持,具有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秦秀华.分析血常规检查中运用不同采血方法的临床效果[J].家庭保健,2020(1):129-130.

[2]秦红珏.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查在临床应用在的效果分析[J].家庭医药,2019(9):120.

[3]张洋,任宪辉,张瑜.血常规检查中不同采血方法的运用价值分析[J].江苏科技信息,2015(24):39-40.

(淄博市临淄区金岭卫生院 山东淄博 255400)

猜你喜欢

静脉采血效果对比
品管圈在护士采血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病所致抑郁症临床观察
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桦甸地区机械深松联合整地作业技术与特点
采血点对婴幼儿采血成功率的影响分析
循证护理在小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自锁髓内钉与交锁髓内钉在胫骨骨折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对比
静脉采血后不同按压方式及不良反应发生的现状研究
门诊婴幼患儿静脉采血成功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