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培养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021-09-10林锦河

中学生报·教育教学研究 2021年2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能力教学方式小学数学

【摘 要】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树立学生分析问题的意识,注重其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小学生积极转动自己的大脑,想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时,教师要针对一些情况进行研究,找到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将其运用于教学,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关键词】解决问题能力;小学数学;教学方式

当前小学数学实施教学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而为了实现这一目的,需要对目标和内容进行合理、详细划分,在这些目标中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它不仅是提升小学生数学成绩的根本保证,体现出教师的教学成效;同时也是增强小学生综合能力素质、推动学生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拓宽学生解题的思路

数学教师需要在学生思维固化的时候,引导学生转变思维方向,進而理清解题思路。例如,李华在第三单元考试中3科的平均分数为76分,在公布语文成绩后,李华比以前的单元考试平均分提升了4分,问李华的语文成绩分数为?教师如果采用常规解法,可以看出李华单元考试中进行了四门考试,欲求出语文成绩,可以用四门考试的总成绩减去除了语文成绩外的三门考试成绩。因为较三门考试成绩的平均分,四门考试成绩的平均分高了4分,所以,四门考试成绩的平均分计算公式为:76+4=80(分),所以四门考试成绩总分为:80×4=320(分),除语文外三门考试成绩总分则是:76×3=228(分),因此李华的语文成绩为320-228=92(分)。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再转换一下思维,如果李华语文考试的成绩也是76分,那么,四门考试成绩合起来的平均分依旧是76分。其实在具体的数学解题思维中,四门考试比起另三门考试的平均分高出来的分数会恰好分给每一门考试,让每门考试的成绩提升4分,由此便多出4×4=16(分)。在数学教师引导学生转换思路的同时,学生解题的思路也变得清晰,可以迅速推出李华的语文考试成绩为:76+4×4=92(分),从而使学生在解题中摆脱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拓展数学思维。

二、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

小学生年龄小、想象力不够丰富,在面对比较抽象的数学问题时,虽然学生对数学的定义、概念等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比较扎实,但由于缺乏生活的经验和对事物的直观判断,不懂得如何利用数学思维去分析和思考问题,导致解决问题的能力难以得到培养和提升。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依据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通过直观展示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问题实践教学中。

三、拟定计划,处理信息

数量关系有以四则运算为根据的基本数量关系,也有和生活实际有关的常见数量关系。在解决问题的练习过程中,学生慢慢积累起各种各样的数量关系,熟知之后就能熟用,有时问题较为复杂,找不出关系,就要考虑辅助问题,思考可以先解决哪个有关的问题,从这个问题出发又能知道什么、可以解决什么,从而得到一个求解计划,这样学生就能入手去解决。

小学数学教育的关键处在于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使学生数学思维及各项素质得到有效提升,深刻理解数学教育的意义,让小学生善用所学进行解题。所以,在未来的数学教育中,数学教师不仅需把握好学生学习数学的各个过程,令学生理解、学会数学知识点,还需在学生对数学知识进一步理解时,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印象,使学生解题能力中数学阅读能力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陈秀丽.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J].山西青年,2018(22):159.

[2]裴昌兵.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小学,2017(12):274.

揭阳市揭西县金和镇山湖世乔学校 林锦河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能力教学方式小学数学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培养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策略和方法
转换数量关系角色,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培养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