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粮改饲”政策实施现状与未来发展路径选择

2021-09-10李元鑫胡向东周慧麻吉亮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1年2期
关键词:路径选择现状发展

李元鑫 胡向东 周慧 麻吉亮

摘 要:“粮改饲”政策的提出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注入了新的动力。为了解“粮改饲”政策的实施效果,掌握“粮改饲”政策的未来发展方向,以黑龙江省为例进行分析发现,“粮改饲”政策在黑龙江省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当前也遭遇发展瓶颈,主要表现为政策实施之初的目标并未在黑龙江省得到充分地展现,这主要与政策的贯彻落实与当地种植、养殖实际结合的不紧密相关,因此,黑龙江省“粮改饲”政策的发展应因地制宜原则,坚持市场导向,在未来结构调整中可适当考虑作物种植的多元化。

关键词:粮改饲;现状;发展;路径选择

2015年,中国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解决农产品供需结构性不匹配问题。同年,为有效调减籽粒玉米,国家出台“粮改饲”政策积极引导种植全株青贮玉米,并在有条件的地区引导种植苜蓿等优质饲草料,以改变农业种植结构和生产方式,走产出更高效、产品更安全、资源更节约和生态环境更友好的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截止2019年末,中央财政已累计投入73亿元支持青贮玉米、苜蓿等优质饲草料的种植、收储工作[1]。“粮改饲”补贴的下发为挖掘我国饲草料生产潜力,进一步发展草食畜牧业,走粮草兼顾、农牧结合、循环发展的新型种养结构道路提供了新的动力。2020年是“粮改饲”政策实施的第六个年头,过去五年的政策推行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需要思考的是,既然“粮改饲”政策的提出背景之一是调减籽粒玉米的同时增加青贮玉米、苜蓿等优质饲草料供给,那么,以肉牛、奶牛为代表品种的草食畜牧业当前的饲草料需求量和需求结构究竟是什么样的?当前玉米“三量齐高”现象更多的是一种阶段性供过于求,当库存量降下来后,“粮改饲”政策将何去何从?“粮改饲”政策的本质是通过财政资金的引导,依靠市场机制拉动种植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转变,其五年来的实施效果如何?本研究将重点回答以上三个问题,并结合对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和齐齐哈尔市的调研进行案例分析。

1 草食畜牧业饲料作物需求及其结构现状

草食畜牧业是饲料作物的重要需求方之一,肉牛、奶牛等牲畜是我国全株青贮玉米等饲草料作物的主要消费主体,其饲料消费结构的变动是引致我国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因素之一。2016年以来,我国草食畜牧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稳步推进。畜牧业在发展过程中应突出牧草的地位和作用[2],这主要与畜牧业,尤其是草食畜牧业的饲料结构相关。本部分以黑龙江省肉牛、奶牛养殖为例,回答这样两个问题:我国草食畜牧业当前的饲草料需求量和需求结构是什么样的,饲草料来源结构又是什么样的。

1.1 黑龙江省草食畜牧业养殖现状

黑龙江省养殖基础好,肉牛、奶牛均为该地区发展主导品种,2018年,黑龙江全省牛肉产量42.6万t,牛奶类制品产量455.9万t,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分别为6.61%、14.83%,对黑龙江省草食畜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现阶段黑龙江省肉牛、奶牛饲料构成及其来源。

1.1.1 奶牛养殖规模化程度较高 黑龙江省肉牛养殖规模化程度低,规模养殖场(户)占调研样本的比重为25%,2018年末养殖场(户)肉牛平均存栏59头,平均出栏124.3头,其中,规模养殖场(户)肉牛平均存栏159头,平均出栏435.8头。黑龙江省奶牛养殖规模化程度高于肉牛。现阶段,黑龙江省奶牛养殖均为合作社和企业养殖,规模化水平高,2018年末养殖场(户)奶牛平均存栏量为363.31头。散户养殖的奶牛牛奶质量难以达到收购企业的要求,而整合后的规模化养殖场(户)生产的牛奶在体细胞数、乳脂率和菌落数等指标上更符合市场需求,因此,黑龙江省养殖奶牛的散户在竞争机制下更多地退出了市场。现阶段,黑龙江省养殖户表现出更大的扩群意愿,在调研样本中,正处于扩群阶段的养殖场(户)占比为51.52%。

1.1.2 养殖主体年龄偏大,养殖经验丰富 黑龙江省肉牛、奶牛养殖主体平均年龄为46.91岁,从事养殖业平均年限达13.61年,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33年,为初中毕业水平,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因此,养殖户在长期的肉牛、奶牛养殖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养殖经验。调研地区肉牛、奶牛养殖模式主要为家庭养殖,一般由家庭劳动力负责统筹安排养殖工作。

1.1.3 养殖场平均占地2.27 hm2,奶牛养殖场占地面积相对大于肉牛 养殖场平均占地为2.27 hm2,其中,肉牛养殖场因存在较多的散养户,其养殖场平均占地为0.84 hm2,而奶牛养殖规模化程度较高,其养殖场平均占地为4.66 hm2。养殖场平均建设投资为316.81万元,其中,肉牛养殖场平均建设投资为77.90万元,奶牛养殖场平均建设投资为715.01万元。养殖场会根据规模配套相应的青贮窖,青贮窖平均建设投资为13.11万元。青储窖配套机械一般为压窖机、铲车和运输车等机械。

1.2 草食畜牧业饲料作物需求量及结构

肉牛、奶牛养殖饲料结构差异较大,且在同一养殖类型内部的不同阶段,也存在饲料结构的差异,因此,本部分将肉牛划分为成年牛和犊牛两个阶段、将奶牛划分为泌乳期奶牛、干奶期奶牛和后备奶牛三个阶段进行以肉牛、奶牛为典型品种的草食畜牧业饲料需求量及结构分析。

1.2.1 肉牛饲料作物需求量及结构分析 就成年牛而言,其日粮消耗差异较大。肉牛养殖存在较多的散户养殖,在饲喂过程中,饲料成本投入是养殖户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调研中发现,许多养殖户,特别是散户,为了尽可能地降低饲料成本,会选择在饲料配比中以青贮秸秆等粗料为主,青贮秸秆等粗料营养成分不高,致使饲料投入总量较多。整体而言,肉牛日粮饲喂为18~50 kg/d。犊牛日粮消费显著低于成年牛,平均日粮消耗7.39 kg。肉牛饲料需求结构基本相同,青贮饲料(全株青贮玉米和青贮秸秆)消耗量占日粮消耗总量比重最大。成年牛青贮玉米消耗量占日粮消耗总量的平均比重为65.51%,青贮秸秆消费量占日粮消费总量的平均比重为85.72%1,犊牛青贮玉米消耗量占日粮消耗总量的平均比重为56.46%,青贮秸稈消耗量占日粮消耗总量的平均比重为88.50%。成年牛和犊牛其余饲料构成主要包括羊草粗料、籽粒玉米加工制品等精料。绝大多数养殖户认为当前肉牛日粮构成合理。就青贮饲料而言,55%的养殖户认为当前肉牛日粮构成中青贮饲料占比已达到最优比例,25%的养殖户认为需要在日粮构成中大量添加青贮玉米,18.18%的养殖户认为需要在肉牛日粮构成中适当添加青贮玉米。

1.2.2 奶牛饲料作物需求量及结构分析 不同阶段奶牛日粮消耗差异较大,饲料需求结构基本相同。泌乳期奶牛日粮消耗量最大,平均日粮消耗量为45.35 kg,其次为干奶期奶牛,平均日粮消耗量为30.89 kg,后备奶牛日粮消耗量最低,为20.65 kg。

各阶段奶牛日粮消耗均以全株青贮玉米为主,干奶期奶牛日粮构成中全株青贮玉米占比最低,为46.31%,泌乳期奶牛日粮构成中全株青贮玉米占比最高,达55.80%,后备奶牛日粮构成中全株青贮玉米所占比重为50.58%。籽粒玉米加工制品与羊草、燕麦等粗料在日粮构成中所占比重相当。对于泌乳期和干奶期奶牛而言,籽粒玉米加工制品在日粮构成中所占比重略高于羊草、燕麦等粗料;而对于后备奶牛而言,籽粒玉米加工制品在日粮构成中所占比重低于羊草、燕麦等粗料。

绝大多数养殖户认为当前奶牛日粮构成合理。就青贮饲料而言,69.23%的奶牛养殖户认为当前日粮构成中青贮饲料占比已达到最优比例,23.08%的养殖户认为需要在日粮构成中大量添加青贮玉米,15.38%的养殖户认为需要在奶牛日粮构成中适当添加青贮玉米。

1.3 草食畜牧业饲料作物来源结构

肉牛、奶牛饲料作物主要有两个来源渠道,一是养殖场(户)配套土地所种植的饲料作物,以全株青贮玉米为主;二是养殖外购的饲料,主要包括全株青贮玉米、籽粒玉米加工制品、羊草、苜蓿和豆饼等饲草料。

就养殖场配套土地而言,肉牛养殖场平均配套土地面积为2 801.4 m2/头,奶牛养殖场平均配套土地面积为1 187.26 m2/头。肉牛养殖因存在较多的散户养殖,其配套土地不一定全部用于种植全株青贮玉米等青贮饲料作物。对于外购的饲料,80%的奶牛养殖场全株青贮玉米购买来源为散户,88.89%的奶牛养殖场苜蓿等饲草料购买渠道来源为牧草公司。肉牛养殖场(户)需要外购青贮玉米的数量较少,购买渠道主要为散户,苜蓿、燕麦等饲料的购买渠道则主要为牧草公司。

2 农作物种植结构及销售去向探讨

黑龙江省作物种植为一年一熟制,在调研区域,种植种类主要包括籽粒玉米、水稻和小麦,其中,玉米种植面积最大。

2.1 种植业农作物种植结构

2.1.1 种植主体以个体户为主,主要种植作物为籽粒玉米 散户种植主体占调研样本的比重为47.72%,平均种植面积为0.22 hm2;大户种植主体占调研样本的比重为48.45%,平均种植面积为1.14 hm2。其余种植主体为养殖企业,主要为肉牛、奶牛养殖的配套种植土地,平均种植面积为2.48 hm2,其中,肉牛养殖的配套种植土地面积为1.12 hm2、奶牛养殖的配套种植土地面积为4.19 hm2。籽粒玉米是主要的种植作物,种植籽粒玉米的主体占调研样本的比重为82.47%,这主要是因为籽粒玉米具备一定的抗灾害能力,被黑龙江地区人民誉为“铁杆庄稼”,即相对其他作物而言,保障种植户收益的程度更高一些。籽粒玉米收获后主要有两种用途,一是作为商品粮出售,二是将籽粒玉米用作全株青贮玉米,或用于自身肉牛、奶牛养殖消耗,或出售给肉牛、奶肉养殖场(户),出售给养殖场(户)的青贮玉米一般采用经口头协议的订单模式。受“粮改饲”政策推行影响,2019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鑫富村与春艳养殖场达成协议,开始种植专用型全株青贮玉米,农资投入及收获全部由春艳养殖场负责。部分种植主体在種植籽粒玉米的同时会相应地种植水稻、小麦等作物。

2.1.2 种植主体平均年龄较大,教育程度接近初中水平 调研地区种植主体平均年龄为51.51岁,最小为28岁,最大为70岁,绝大部分种植主体将在20~30年后推出农业生产活动;该区域40岁以下(含40岁)种植主体占全部调研样本的比重为12.37%,占比较小。玉米种植户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89岁,接近初中毕业水平,受教育年限超过10年的种植主体比重为11.34%,多为种植大户和养殖企业里的种植负责人。

2.1.3 专用型青贮玉米种植面积小 43.30%的种植户有种植青贮饲草的经历,在当地主要表现为将籽粒玉米用作全株青贮玉米。当地农户种植青贮饲草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供应自身养殖所需要的饲草料,二是在解决销售渠道的情况下,种植饲草更加省工,特别是在当前玉米价格市场化后,将籽粒玉米用作全株青贮玉米出售,种植户收益得到了更好的保障。对于不种植青贮饲草的种植户而言,反映没有市场需求的种植户占比最高,为23.71%。其余原因则主要体现在饲草种植收益低和没有种植饲草的意识等方面,究其根本原因,则还是可以归结到销售渠道的问题难以解决,进而使得专用型青贮玉米种植效益过低。

现阶段,黑龙江地区专用型青贮玉米品种较为少见,这既与该地区多年来将籽粒玉米用作全株青贮玉米进行肉牛、奶牛饲喂的养殖习惯有关,又与适合当地的专用型青贮玉米品种较少、种植户选择专用型青贮玉米种植的意识薄弱等方面有关。

2.1.4 全株青贮玉米纯收益高于籽粒玉米 在专业种植主体中2,将籽粒玉米改作全株青贮玉米出售后的纯收益高于按商品粮出售的收益。根据调研数据计算结果,籽粒玉米改作全株青贮玉米亩均销售收入为1 148.09元,亩均成本(不含家庭用工折价)为524.03元,亩均纯收益为624.06元;籽粒玉米按商品粮出售亩均销售收入为804.62元,亩均成本为521.28元,亩均纯收益为283.34元。由此可见,将籽粒玉米改作全株青贮玉米出售后,亩均纯收益是籽粒玉米亩均纯收益的2倍多。

2.2 种植业农作物销售去向

2.2.1 专业种植主体以销售籽粒玉米为主 黑龙江地区农作物专业种植主体是指除种植外不从事其他生产活动以取得收入的农业生产主体,调研中发现,这部分种植主体会选择将种植的籽粒玉米以商品粮的形式出售,即使附近1 km之内存在肉牛或奶牛养殖场(户),一般也不会改变他们长期形成的种植习惯和玉米销售方式。

2.2.2 兼业型种植主体以自产自销为主 在调研中,兼业型种植主体一般为从事肉牛、奶牛养殖的养殖场(户),这部分种植主体会将种植的籽粒玉米改用作全株青贮玉米进行肉牛、奶牛饲喂。对于规模化养殖场或养殖大户而言,除配套土地所种植的青贮玉米外,他们一般还会选择外购青贮玉米。对于规模较小的养殖散户而言,除部分用作全株青贮玉米外,部分籽粒玉米会按照商品粮出售。

3 “粮改饲”政策的未来发展方向及路径选择

结合上述对黑龙江地区养殖现状和种植现状的分析,本部分将着重探讨黑龙江地区“粮改饲”政策的实施现状,总结作物种植结构调整中的制约因素,探讨“粮改饲”政策未来发展的路径选择。

3.1 黑龙江省“粮改饲”试点区种植结构调整进展

黑龙江省“粮改饲”试点区主要种植结构调整表现

为籽粒玉米种植改为专用型全株青贮玉米种植。以哈尔滨市和齐齐哈尔市为例,2018年,哈尔滨市双城区“粮改饲”任务面积为9 464.73 hm2,齐齐哈尔市龙江县粮改饲任务面积为2 101.05 hm2,总计11 565.78 hm2,占黑龙江全省粮改饲任务面积的比重为29.06%。按青贮玉米亩产4 t计算,哈尔滨市双城区、齐齐哈尔市龙江县2018年青贮玉米增量最低为693 600 t。

专用型青贮玉米种植在黑龙江省逐步展开。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江县推行专用型青贮玉米种子补贴,对购买专用型青贮玉米种子的种植户按市场价的50%给予补贴。2019年,哈尔滨市双城区春艳养殖场与鑫富村村民经口头协议,由春艳养殖厂为玉米种植户免费提供专用型青贮玉米种子和化肥等农资,进行专用型青贮玉米种植,并由春艳养殖场负责收储。

3.2 黑龙江省“粮改饲”试点区种植结构调整制约因素

3.2.1 销售渠道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玉米种植户结构调整积极性低下 在明确回复在未来是否增加饲草等作物种植面积的群体中,不会增加饲草种植面积的种植户比例为45.21%,视收益情况而定的玉米种植户比例为26.03%,两者之和达71.24%,明确回复会增加饲草种植面积的玉米种植户比例为28.77%,相对较低,这主要是因为当前青贮玉米的大面积种植可能因最终销售渠道不畅而使种植户利益受损,而多年来形成的养殖习惯和种植习惯无市场利益的诱导在短时间内是难以发生大的改变,只有专用型全株青贮玉米的市场益处在养殖环节和种植环节均得到体现,养殖行为和种植行为才会更加符合政策导向。因此,专用型全株青贮玉米应为养而种、以养定种,市场利益诱导是关键前提。

3.2.2 农户市场观望态度明显 黑龙江省玉米种植品种以粮饲通用型青贮玉米为主,即通常意义上所理解的籽粒玉米,这给玉米种植户观望市场的机会,玉米种植后最终按商品粮出售还是将玉米全株青贮取决于玉米种植户对收益的考量。若玉米价格高,则玉米种植户会将籽粒玉米按商品粮出售;若玉米价格不理想,且在销售渠道畅通的条件下,玉米种植户会将籽粒玉米改作全株青贮玉米出售。调研中发现,存在养殖企业与农户经口头协商后引导其种植全株青贮玉米,并承诺成熟后收储,口头订单协议因不具备充分的法律效力,对玉米种植户的市场价格观望行为不存在有效的束缚作用,甚至发生毁约的可能。

3.2.3 收储环节的“粮改饲”补贴对种植环节无利益传导 养殖环节的“粮改饲”补贴的确降低了养殖成本,但补贴的联动效应不大,一般表現为补贴多少即降低多少饲料成本,对养殖场(户)饲料结构的改变无明显的带动作用,青贮玉米的市场收购价格也并未显著上升,养殖户“不给补贴也得养下去”是对当前“粮改饲”政策在养殖环节实施现状最好的总结。补贴对玉米种植户的影响较小,给养殖户的补贴并没有合适的机制将利益传输到种植户,而玉米种植户恰为黑龙江地区种植结构调整的关键因素。

3.2.4 肉牛养殖规模化程度较低 哈尔滨市双城区以奶牛养殖为主,平均养殖奶牛390头,单个奶牛场规模化程度较高。不同于哈尔滨市双城区奶牛养殖,龙江县肉牛养殖以散户养殖为主,规模化程度较低,养殖数量在10头左右,少数养殖场(户)养殖数量可维持在100~200头,存栏量低致使养殖户青贮玉米收储量低,达不到当地“粮改饲”政策收储量在200 t以上的补贴标准,因此,当地“粮改饲”资金经整合后已用作其他农业农村相关工作。昂昂溪区同样在奶牛、肉牛养殖方面规模化程度较低,6家初具规模养殖场(户)甚至不足以支撑当地“粮改饲”项目的推进落实,因此,当地“粮改饲”政策在推行一年后即取消。

3.3 黑龙江省“粮改饲”政策未来发展探讨

“粮改饲”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有力推动因素,对黑龙江省“粮改饲”政策的认知与定位应与当地农业结构调整有效联结。黑龙江省畜牧养殖呈现典型的种养结合模式,养殖场(户)配套土地种植养殖所需的饲草料,养殖粪污多还田处理,少部分养殖场(户)送给周围种植户或做其他处理。当前,调研区“粮改饲”补贴发放均存在一些问题,哈尔滨市双城区补贴仅下发一半,齐齐哈尔市补贴下发工作受各方面因素影响已经终止。结合当前黑龙江省草食畜牧业发展特点与种植业现状,黑龙江省“粮改饲”政策的发展应紧握以下三个方向:

3.3.1因地制宜,创新政策运行机制 《农业部关于“镰刀湾”地区玉米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指出,“镰刀湾”地区玉米结构调整要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在综合考虑地区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市场条件和产业基础等因素的基础上,将玉米结构调整与培育区域特色农产品密切结合[3]。黑龙江地区在长期的农业发展和结构调整中形成了具备当地特色的种植模式和养殖模式,政策执行不能想当然的搞“一刀切”。具体而言,奶牛养殖规模化程度较高,可依靠“粮改饲”补贴的下发带动奶牛养殖场使用更多的专用型全株青贮玉米;肉牛养殖相对而言存在更多的散户养殖,其青贮玉米使用量难以达到补贴的标准,此时可通过变通补贴机制,在不提高额外成本的情况下,将补贴更多的放在专用型青贮玉米的种植环节。

3.3.2 坚持市场需求导向 玉米结构调整要充分尊重种植主体意愿,坚持市场需求导向。任何单纯依靠补贴的政策都是行不通的,巨大的财政压力最终会使得政策的贯彻落实难以为继。“粮改饲”的初衷是通过补贴带动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转,然而通过对黑龙江地区“粮改饲”政策贯彻落实的分析可以发现,青贮玉米种植、收储、消费并未形成完整有效的市场运行机制。作为种植环节的主要参与主体,玉米种植户参与种植专用型青贮玉米的积极性并不高,最主要原因是缺乏市场收益;作为收储和消费环节最主要的参与主体,同时也是作为“粮改饲”补贴最主要的获得者,养殖户在“粮改饲”政策出台前后养殖行为的调整幅度也并不大。构建合理有效的市场利益联结机制,真正实现种植环节和养殖环节的节本增效,是保证“粮改饲”政策长期有效贯彻落实的关键所在。

3.3.3 作物结构调整适当趋向多元化 黑龙江省部分地区作物种植的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给玉米种植户造成了极大地收益不稳定,因此,在难以有效灌溉的开垦山区、干旱半干旱等种植条件比较恶劣的地区,可适当引导种植杂粮杂豆等特色作物,以达到调减籽粒玉米、推进种植结构调整、改善农田生态系统和提高农民收益的目的。

4 结论与政策建议

4.1 结论

黑龙江省“粮改饲”政策的实施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由于政策的实施条件在黑龙江地区并不十分成熟,当地多年形成的种植习惯和养殖习惯(主要是饲料投入结构)需要在市场利益的诱导下发生改变,而政策实施五年来并未在当地建立有效的市场利益传导机制,因此,“粮改饲”政策的进一步推进落实需要创新运行机制,坚持市场需求导向,并适当考虑作物调整结构的多元化。

4.2 政策建议

4.2.1 加强宣傳,提高对专用型青贮玉米的认识水平专用型青贮玉米以其营养成分高、产量高的特点更适宜肉牛、奶牛养殖,这一优势已被国内外研究所证实。现阶段,我国专用型全株青贮玉米用量远不及欧美等发达国家,这主要受到专用型全株青贮玉米品种研发水平低和种植习惯等因素的制约。当前,黑龙江地区多数养殖场(户)对专用型青贮玉米的认识水平较低,“粮改饲”补贴的下发使得当地对专用型青贮玉米的认识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但仍需进一步提高。应结合青贮玉米种植示范点等形式在当地加大对青贮玉米的宣传力度,通过构建全株青贮玉米示范田和养殖示范基地等措施,让种植户和养殖户切实看到结构调整潜在的收益,引导种植结构的进一步调整。

4.2.2 提高玉米青贮技术支撑水平 一是建立健全青贮玉米品种研发、种植示范体系,构建青贮玉米信息发布平台,发布青贮玉米干物质含量、消化率等指标信息;二是以信息发布品台为依托,构建科研单位之间、科研单位与养殖主体之间以及养殖主体之间的信息交流平台;三是逐步建立区域性青贮玉米评价指标体系,用以黑龙江地区青贮玉米品质评价;四是要提高青贮玉米销售流通、加工利用技术水平。支持通过规范订单合同等形式确保青贮玉米销售渠道畅通,并指导养殖户提高玉米青贮技术水平;另一方面,青贮玉米运输存在运输范围限制,运输半径为50 km,故跨区域调运难以实现,当地养殖企业的总规模直接决定了青贮玉米的种植数量。因此,扩大青贮玉米种植面积要适当考虑饲料结构的变化。

4.2.3 长期促进草食畜牧业的规模化发展 “粮改饲”政策依托的种养结构为粮草兼顾、农牧结合、循环发展的新型种养结构[3],以“粮-经-饲”打造“粮仓-肉库-奶罐”。新型种养结构是从时间上和空间上重新布局农业生产,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推动因素,规模化生产经营则是构建新型种养结构的必要因素,也是新型种养结构下实现节本增效农业生产方式的关键因素。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农业经营主体多是分散的单个经营主体,短期内要实现规模化的农业生产,途径之一是通过政府的引导以效益为纽带实现农业生产的整合,但同时要注意可能出现的问题。草食畜牧业的发展是黑龙江省“粮改饲”政策进一步落实完善的前提,是“以养定种”的基础,应进一步推动黑龙江地区肉牛、奶肉养殖的规模化发展,结合当地实际扩大地区整体养殖规模。

参考文献

[1]粮改饲—改出种、养共赢新格局![EB/OL].https://mp.weixin.qq.com/s?src.

[2]王明利.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畜牧业发展:成就、经验及未来趋势[J].农业经济问题,2018(8):60-70.

[3]于康震.粮改饲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J].江苏农村经济:品牌农资,2017(5):15.

Curr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Development of “Silage Corn to Forage” Policy——A Case Study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LI Yuan-xin,HU Xiang-dong,ZHOU Hui,MA Ji-liang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Development,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Beijing 100081,China)

Abstract:The proposal of “silage corn to forage” policy has injected new impetus into the adjustment of agricultural planting structure.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of “silage corn to forage” policy and grasp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silage corn to forage” policy,this paper focused on a case study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We found that initial success has achieved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but also suffered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the bottleneck,the main point was at the beginning target of the policy was not fully showed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and it was caused by the gap between the situations own and needed.Hence,the policy should adjust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inciple,adhere to market-oriented,in the future can appropriate considering the diversity of crop planting structure adjustment.

Keywords:silage corn to forage;the status quo;development;path selection

基金项目:“粮改饲”种植结构调整对中国饲料粮供需结构冲击分析(项目编号:17JY113);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项目(项目编号:ASTIP-IAED-2020-01);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项目编号:Y2020ZK01);中国农业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项目编号:161005201903-15)。

作者简介:李元鑫(1992— ),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畜牧业经济。

通信作者:胡向东(1983— ),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与政策。

猜你喜欢

路径选择现状发展
区域发展篇
民办高校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