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中高段习作指导策略

2021-09-10章航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21期
关键词:指导策略小学语文

章航

摘要:小学语文课程中高段习作教学有效开展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乐于通过书面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不局限于形式地记录自己的见闻、体验以及想象”,帮助学生“熟练的创作出没有较大难度的记实和想象类型的作文,创作简单的应用文”。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开展的高段习作课堂教学,就应当基于这个目标展开,深入探索具备一定科学性、合理性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段习作;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丰富多彩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小学阶段的学生面对各种各样的新鲜事物都有着较强的探索欲望以及好奇心理。但是,基于小学阶段的习作教学层面来看,大部分学生都比较抵触教师布置的写作任务,往往是不知如何下手,无话可写。特别是高年级阶段的学生,提到习作都不知如何下手,心惊胆战,花费较长时间往往是敷衍了事。这种被动形式的习作难以有效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担任起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责任,努力探索出有效的写作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最佳的习作指导,推动习作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一、小学语文课程中高段习作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一)学生在作文方面缺乏浓厚兴趣

学生对于写作方面的兴趣程度直接影响着习作水平的有效提高,学生只有从根本上对写作教学产生浓厚兴趣,才能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习作课堂学习当中,才能对习作相关技巧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基于现阶段小学语文实施的习作教学现状层面来看,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学生不喜欢习作,对其毫无兴趣,在习作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对于写作文任务往往是奉命而写,缺乏较强的主动意识,在实际写作过程中常常表现出不知如何下手的状态,学生不明白自己究竟应该写哪些内容,更不清楚所写文字到底要体现什么意思,这种现象的发生通常是缺乏一定的写作动机导致的。只要不具备较强的写作动机,则学生的思维就会局限于单一模式当中,致使写作中没有明确目标,进而使所写文章布局别真实性以及形象性。

(二)文章缺乏真情实感

情感是一篇文章的重要灵魂,更是学生的一些生活经历和亲身体验。通过分析小学生所创作的作文可以发现,大部分学生所创作的文章往往是为了完成写作任务而写的,并没有在文章中融入情感因素。然而在习作课堂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往往只注重写作手段和技巧的传授,严重忽略了学生对于字词句知识的掌握程度,通常情况下教师很少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生活来创作文章。对于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而言,其在生活方面的观察力已经逐渐形成,但是,大部分学生因为在低段学习缺乏认真态度,导致字词句基础不牢固。所以,学生创作的文章,不是错别字过于的多,就是没有自己的个性。甚至部分文章直接局限于固定不变的写作模式中,一成不变,千篇一律,难以彰显文章的独特情感魅力。因此,在习作指导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有效培养学生的情感思维,只有具备一定的情感思维,才能为文章注入生命活力。[1]

二、小学语文中高段习作指导的有效策略

(一)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

整体而言,语文课程是一门具有一定实践性和生活性的基础学科,在我们平时的生活当中,无论何处都彰显着语文知识。因此,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开展习作教学的时候,教师应当将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基于生活层面进行写作训练,如此一来,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而且能够为学生减轻写作压力。例如,教师在讲解《草原》类型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来收集自己之前在旅行过程中所留下的照片,并且将其带进课堂教学当中,与班级其他同学一起分享。在学生分享的过程汇总,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方式来描述这些风景,并让学生简单介绍一下在旅行期间自己的所见所闻。接着,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一起绘制思维导图,让学生利用自己对文章内容的认识和理解,结合生活经历来创作一篇描述景色的优秀文章,帮助学生梳理自己所构思的写作脉络,提高学生的整体写作质量。

(二)构建真实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语文习作往往需要学生借助自己的理解和感悟,通过文字的方式将自己的真实想法以及情感呈现出来。在传统习作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是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讲解相关写作题材,让学生在教学任务结束后独自进行写作训练,并未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体会。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在写作过程中会会出现“不知如何写”“无话可写”等问题,导致学生会逐渐失去写作的兴趣以及耐心,在课堂最后的讲评环节也难以提起学习兴趣和集中注意力。教师在开展习作课堂教学的时候,应当根据习作的主题以及教学内容,科学构建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快速的融入到相应情境当中,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互动环节,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进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作文写作技巧的兴趣和积极性。例如,教师在讲解《那一刻,我长大了》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相应情境,如,学生与自己爸爸妈妈之间出现矛盾并相互认错道歉,引导学生仔细想一想自己与爸爸妈妈之间发生的一些事情,同时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自己的生活经历,发现情感的切入点,进而将自己的思想感情表现出来。如此一来,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创作文章时产生更多的想法,而且有助于激发学生对习作的学习兴趣,愿意挖掘和发现生活中习作素材。[2]

(三)开展形式丰富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较强的主动性

在传统的习作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将作文布置为课后作业,要求学生上交,教师再批改。不仅极易导致学生对作文产生厌倦心理,而且教师也需要利用大量时间来为学生批阅作文,增加了一定的工作量。基于此,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展开习作练习,突破整篇文章习作形式的局限,也可以引导学生展开片段形式的习作练习。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自由分组,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作文的交换,并让学生互相批改,相互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达到写作训练的根本目的,而且有助于学生通过其他作文的有效批改获取写作经验,实现取长补短的效果。

结语

小学语文课程的习作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寫作技巧,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语言运用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在习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习作教学方法,给予学生正确的习作指导,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傅娜.小学语文习作指导教学策略探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20(07):47.

[2]马如彪.小学语文高年级习作指导方法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0(03):71.

猜你喜欢

指导策略小学语文
区角游戏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大学生思想行为偏误与指导策略研究
小学生记叙文习作课堂指导策略
小学习作复习“五步曲”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