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衰患者实施循证护理的效果

2021-09-10高淑萍

医学概论 2021年2期
关键词:循证护理急性心肌梗死

高淑萍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衰患者实施循证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衰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成研究组和常规组,分别对其实施循证护理和传统护理,分析两种护理措施的效果。结果:与常规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抢救成功率更高,并发生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衰患者治疗过程中实施循证护理能够有效预防相关并发症的产生,使患者获得良好的预后结局,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推广意义。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衰患者;循证护理

在临床内科疾病中,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急危重症,且患者在发病时容易并发多种并发症,如心力衰竭,对患者的生命健康产生严重威胁。已有的研究资料显示,20%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时会并发心力衰竭症状,且患者死亡率极高,即使得到有效治疗,但预后康复情况较差,严重降低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1]。所以,在采取积极措施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衰患者进行抢救的期间,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这对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90例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衰的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循证护理的效果,期望为相关临床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现将研究资料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衰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成研究组和常规组,两组均包含45例患者。在研究组中,男女比例为22:23,年龄为34-63岁,均龄为(47.12±6.45);在常规组中,男女例数比是24:21,年龄为33-67岁,均龄是(49.13±6.51)岁,对两组患者的基础信息,如性别、年龄等进行比较,结果发现两组间的差别并不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

1.2方法

在常规组中为患者实施传统护理,护理过程中按照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要求及医嘱,对患者进行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

在研究组中为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具体操作为:①组建专项循证护理小组。以护士长为主导,选取科室内工龄超过10年、高职称、高学历的资深护理人员作为小组内的成员,协助护士长进行相关的专科知识与技术培训,结合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特点,介绍心力衰竭护理的相关难点与重点,并针对患者的病情状况,翻阅相关文献资料,总结有效解决问题的措施,为患者拟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②心理护理。进行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衰患者大多发病急、病情严重,因此患者容易出现消极心理,如焦虑、抑郁等,因此需要运用科学的工具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并针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心理干预。②饮食护理。在患者发病后4-12小时内,为患者提供流质食物,保持食物的清淡、富含各种维生素。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逐渐进行饮食过度。③运动干预。患者发病后24小时内需要进行绝对的卧床休息,在第二个24小时开始时,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康复情况,与责任医生商讨可操作的活动方案,并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方案进行调整。④病情监测。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患者出现的异常情况,并配合医生对患者的身体情况进行科学、准确的综合性评估,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保证医嘱内容能够有效落实。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并运用本院自拟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分析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分析

将资料数据录入SPSS22.0中进行分析。()与t检验分别是计量资料的表示和检验方法;[n(%)]和卡方分别是计数资料的表示和检验方法,P<0.05,表示对比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别。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对比

分析两组患者的抢救情况,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达到91.11%(41/45),而常规组只有73.33%(33/45),对比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明显更高(P<0.05)。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对比

对统计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数据进行分析可发现,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3/45),常规组患者的发生率达到24.44(11/4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

2.3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的对比。

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调查数据,研究组患者的分数为为(92.45±1.23),而常规组患者的分数为(79.45±1.45),明显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更高(P<0.05)。

3讨论

因病情危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一直以来都是临床内科护理工作的重点干预对象。且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变化快,且大多數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都会并发多种并发症,从而导致预后结局不理想,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患者因病情加重而死亡。当前临床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护理时,注重分析患者的疾病特征,并严格要求护理服务。所以,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过程中,实施科学、合理、准确的专科护理,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以往临床在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衰的患者进行护理时,大多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虽然能够对患者的病情予以关注,并将其作为重点护理内容,但是护理措施缺乏科学依据和针对性,因此难以开展综合性、全面且重点突出的护理措施,因此无法获得理想的预见性护理效果。本研究在对研究组患者护理过程中,为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并将护理效果与传统常规护理进行对比,结果发现,与常规护理相比,循证护理措施实施后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和抢救成功率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由此可见,循证护理措施的实施能够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促进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同时还可提升抢救成功率,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有效保护患者的生命健康,使患者获得良好的预后结局。

4小结

总而言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衰患者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为患者实施循证护理能够有效预防相关并发症的产生,提升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使患者获得良好的预后结局,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正姿.循证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观察[J].健康大视野,2019,000(015):193.

(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 山西大同 037006)

猜你喜欢

循证护理急性心肌梗死
艾滋病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