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德育教育

2021-09-10卢丽群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1年22期
关键词:社会健康成长德育教育

卢丽群

摘  要: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它贯穿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德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灵魂是学校教育的主线。学校、社会、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环境,是构成学校教育体系的三方面因素。为了更好的教育下一代,学校不能再关门办学,只有努力构建三结合的教育模式,才能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事半功倍地实现教育目标。

关键词:学校;社会;家庭;德育教育;教育网络;健康成长

教育并非一人之事,若是单纯依靠某一人的力量,万万是不能够满足教育发展需求的。为提升教育发展水平,培育栋梁之才,促进国家发展,学校、家庭、社会需要打破壁垒,积极地投身于教育事业中,共筑教育网络,形成德育教育合力,切实增强学生思想道德素养,提高学生综合发展能力。

一、优化德育教育队伍,上下齐抓共管,搭建“三位一体”德育平台

高素质的德育教育队伍是学校德育工作得以稳定、有序的基本保障,学校应该建立、培训一支高水平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队伍,对学校的班主任、家长进行家庭辅导,聘请专家进行教育辅导,多方面多层次开展德育活动,促养成教育,构建学校、家庭合作的“询”“导”机制,做好对“问题学生”的辅导。多方面多层次开展德育活动。

(一)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

要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首”的理念将各项德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我们建立了校、处、班三级管理网络,明确德育管理的职责。由校长、德育主任、大队辅导员和班主任组成德育领导小组,这就使学校的德育工作从组织系统方面做到了上下左右联系密切,指挥灵活,步调一致,信息畅通,充分发挥德育管理的效能,从组织上保证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

(二)建立校内教育体系,提高学校教育效率

学校要发挥最大作用,必须建立教内教育系统,包括学校的德育领导机构,德育工作组合成员,学校德育工作计划、活动、措施及评价等较为完善的配套。只有这样才能领导有方、计划周密、长短有间活动巧妙,讲究实效、措施得力,步步到位,评价科学客观,使我们的学校教育产生最大的效率。

(三)明确责任,分调动每位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

通过划分德育教育责任,可最大限度地保证德育教育效果。对于学校而言,其需要清楚自身的德育教学任务,了解教职工发展情况,明确教职工德育教育责任,督促他们完成德育任务。管理者与班主任在德育教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势必要激发管理者与班主任参与德育工作的积极性,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德育教育效果。

二、营造社会教育环境,构建一种互动模式

德育环境是对中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载体,对引导青少年的思想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学校应主动与社会联系,与社会取得良好的社校关系,学校各方面工作都非常需营造文明的社会风尚。社会风气的好坏对学生成长有直接的影响。一方面需要学校正确疏导和教育好学生,增强学生对好坏的辨别能力,能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袭。另一方面学校也需要社会有关部门的大力协作。例如,开展共创文明社区活动。暑假我们学校组织35名党员老师到紫荆群众社区进行为期四周的暑假学生兴趣辅导活动:象棋,书法,美术,花样跳绳,舞蹈,合唱,朗诵等兴趣班,大大丰富了学生社区活动,营造良好的社区育人环境。作为学校要积极参与共创文明社区活动,而作为社会有关部门也可有意识地联系学校开展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建立好良好的社区和学校关系,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三、家庭教育与学校德育教育达成合力

在德育教育中,教师应与学生家长联系,让家长了解孩子学习状态、成长状态、心理健康状态,指导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从而促进孩发展。家长也需要多与教师沟通,确保教师清楚孩子校外状态,之后教师需要优化教育方案,以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指导,助力学生成与发展。,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必不可缺少的教育力量,两者需要相互沟通,相互配合,保证德育教育质量。

创新学校常规管理,班级常规管理由过去的重“校本位管理”转向“家校互动管理”。加强学校和家庭双向交流,形成互动的教育局面。真抓实干,帮助家长形成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抓住规律,科学推进德育教育工作。为促进教师与家长沟通,加强教育管理,学校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建立家校沟通平台,搭建共育桥梁,同时可通过书信往来的方式,做好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工作。另外,校运会、元旦、社团展示请家长过来学校当裁判和评委,拉近了学校与家庭的距离。学校还成立家长安全志愿者,放学上学家长志愿者在路口指挥交通。

四、搭建青少年参与社会实践平台

走出校门,实施主题鲜明的各类活动。开阔眼界,扩充实践基地范围,与社区街道挂钩,关注学生社会表现。

学校可组织学生到安全教育实践基地研学,学习求生本领。团支部组织学生儿童节为福利院的儿童庆“六一”表演活动。此外,学校可以联系敬老院,与敬老院负责人沟通,确定学生社会实践似乎间,同时设置合理的敬老院慰问方案,使得学生更好地服务于敬老院年迈的老人。比如,教师可提前组织学生表演,以表演活动的方式慰问敬老院老人。教师还可提前让学生学习一些照顾老人的方法、技巧,为学生介绍照顾老人的注意事项,确保学生有效参与敬老院慰问活动。家长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自身的能力多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通过学校、社区和家长的联动,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德育的實效性,而有助于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只有构建和谐德育体系,实施“革新学校教育,引导家庭教育,加强社会教育”注重三位一体的实践,才能做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才能更有效的塑造学生良好的品德,使他们快乐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文献周新初中“三结合”校本德育问题及对策研究——以烟台市芝罘区某初中学校为例鲁东大学2017

猜你喜欢

社会健康成长德育教育
好好谁觉,赶走黑眼圈
民法公平原则的伦理分析
纵向社会的人际关系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问题研究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Children and media
A Mother’s Day in the hospit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