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厌学心理的对策研究

2021-09-10熊维娟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厌学心理成因分析大学生

熊维娟

摘要:近年来,通过中国大学教育从精英式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型,大学生厌学现象呈现上升趋势,成为困扰高校教育的一个难题。本文通过对当代大学生的厌学现象调查,分析了大学生厌学的各种来源。深入剖析了大学生厌学的内外部因素,从多个维度阐述了大学生厌学的深层原因,并且从多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办法。

关键词:大学生;厌学心理;成因分析;对策

厌学是学生对学习的负面情绪表现,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症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然而,百度百科有关调查发现:我国有46%的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33%的学生对学习表现出明显的厌恶,真正对学习持积极态度的仅有21%。对大学中出现讨厌学习的学生我们要及时的进行分析与研究,找出厌学问题的根本所在。找出提高当代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策略,势在必行。

一、厌学心理的成因分析

在校大学生的坦言学习的行为背后都有着各不相同的原因。学生厌恶学习现象产生的主要自身内部原因便是学生个体没有学习的动力,也就是说学生缺少内在的促使学习的力量,学习方向没有,就像无头的苍蝇,同时学生也没有求知的欲望,更没有产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学生所拥有的只有厌烦学习,反感学习以及无所不用其极的逃避。

1.社会环境原因。

社会是什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有许许多多的矛盾体集合在一起而组成,也可以称之为“大染缸”,由此学生的关于对学习的认识和学习的态度都是受着社会环境所影响的。当下社会上很流行“拼爹”,家里能够给自己准备或是提供一个很好的岗位,那么他们将不会拥有很高的学习动力。他们则是把学习当做玩耍,进入大学也只是体验那所谓的“大学生活”,度过自己人生中最大最好玩的假期。反之认为我没有爹可以拼,这一辈子便也就这样了,因此他们放弃了,不曾努力,也没有尝试,更是不会学习。这同样是没有学习动力的别的一面。

2.学校原因。

通过对调查对象的分析,几乎每一个厌学的学生都有一个共同之处,那便是上课感觉枯燥无味,对自己所选的专业提不起一丁点的兴趣。这一样是学习动力的缺少。大学教育的规律和原则指出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作为主导。但往往在现实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产生了偏差,主导与主体分工不明,说得好听是培养大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和发明创造能力,实际上实在放任自流,不闻不问。缺乏对学生身体健康和学习学习情况的关系和了解。由于理工科学习课程比人文课程枯燥,心理的情緒一直处于苦闷状态而没有地方去发泄和释放,由此在理工科的大学中厌恶学习的学生更多。

3.家庭原因。

90后00后大学生,由于父母响应国家独生子女政策,所以在校大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比重较高,同时因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家庭变得开始富裕起来,某些家长对子女的各种要求是有求必应,尤其是表现在物质上,孩子想要啥便可以轻轻松松的得到,但是当这些人需要这学习中付出辛苦的代价时,这些家里的心肝宝贝便不乐意了,对学生厌倦、反感;还有一些家长从来都不注重孩子的教育,他们的思想观念就是“混日子、混文凭”。有着这样想法的家长,也就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另外,学生家庭关系的和睦与否,家庭是否给与及时与必要的关爱,也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极大的影响。

4.自身原因。

学生自己的身体以及心理状态,虽然不是造成厌学的最主要原因,但却也是厌学心理的一项重大原因,差不多每一个访谈对象都说到了自身的懒惰。调查了解到大学生自身的心理困难,也就是在面临考试复习时所产生的焦虑、恐惧感。焦虑和恐惧感的出现使得学生对学习更加的厌烦。很多的学生虽然通过刻苦的学习从而进入了大学的校园,但是没有及时的树立起正确的理想与信念,同时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首次影响学生在学习上就少了能够持之以恒的学习动力。

二、当代大学生厌学心理的对策

由此可以得出,大多数的学生讨厌学习主要是因为学生对自己所学习的知识没有兴趣。同样的问题是目前很多的大学所共同面对的,同时也说明解决大学生厌学心态的关键之处。具体内容如下:

1.社会方面:正确世界观、价值观的引导。在商品经济大潮冲击下,社会大环境对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近几年来出现的唯利是图、“金钱万能”的陈腐观念,使部分学生的思想和心灵受到侵蚀,加之社会上“文盲大亨”的出现,致使“读书无用论”又有蔓延的趋势。没读几天书、不识几个字的人步入商海,却通过各种手段赚大钱,这对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学生影响是巨大的。

2.高校方面: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要减少或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学习的厌学问题,大学就必须首先做到对学习人文教育的加强,以完善学生的人格为目标。只有学生建立起了正确的价值观,学习才能逐渐意识到感受到理解到人生的意义之所在,学生才能清楚的知道只有付出努力才能有所收获。唯有如此学生学习的源动力才能有所提升,学生也才能更加积极与主动。

3.家长方面:要注意赞美和鼓励。家长必须懂得,语言赞美会对孩子的学习起到很大的鼓励作用。相反,批评过多,会使孩子情绪低落,学习时更易犯错误。

4.自身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素质的教育,从而提升学生对自我的认识。当一个学生生活在优越的家庭条件下,那么学生也就很少经历坎坷与挫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是非常差的,一些在别人眼里只是小小的问题与困难都有可能对这些学生产生比较严重的身心影响。

三、结语

总之,大学生厌学心理的产生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它是由社会原因,家庭原因,学校原因以及自身多种原因相加造成的,大学生一旦产生厌学心理很难改正回来,并且对学生对学校以及对社会都会带来不良影响,厌学心理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并且加以解决。

参考文献:

[1]崔瑞亭. 大学生厌学现象的心理分析及对策[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04);

[2]杜爽.大学生厌学现象的分析及对策--以甘肃农业大学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4,(11).12-13.

[3]赵瑾,冉霞,郭利京.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厌学现象之间关系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52).173-174.

(重庆三峡学院 重庆万州 404000)

猜你喜欢

厌学心理成因分析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小学生厌学的心理成因及对策
浅析农村小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及疏导对策
杀人案件的动机与成因分析
道路桥梁结构加固措施与方法分析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浅析如何引导学生克服 “厌学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