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2021-09-10周莹莹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22期
关键词:班级管理小学班主任

周莹莹

摘要:在素质教育新时期,对于班级管理工作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班主任作为班级正常运转的核心力量,应充分认知所肩负的使命,不断的强化班级管理意识,转变班级管理观念,创新班级管理方式,提升班级管理效用。现分析小学班级管理面临的挑战,探索实现高效管理效果的途径,以期打造现代化班级管理模式,推动班主任工作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

引言:

班级作为学校教学的基础单位,是开展教育教学的主战场,班级管理的优劣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以及教学活动的有序实施。在素质教育新时期,赋予班级管理工作更高的使命,突出了其以育人为本的鲜明特性,成为助力新课标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小学作为基础教育的起点,小学班级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就目前而言,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实施过程中,并未完全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教育方式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教育效果并未达到预期。因此,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需要班主任展开更深层次的思考与实践探索。

1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改革的当下,班主任对于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实施模式的探索方兴未艾,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并未达到素质教育目标要求,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第一,教育理念较为滞后。受到应试教育机制的影响,对于学生能力的衡量标准仍然以文化知识为主导。因此,小学班级管理向知识与成绩倾斜,而忽视了学生思想品质及心理健康的疏导。此外,班主任以成人思维组织班级管理活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小学生的天性发展,影响学生的身心的全面成长。第二,教育方式较为单一。小学班主任所采用的班级管理方式仍然沿用传统的权威式约束,依赖于固有的管理认知与经验,导致教育引导具有明显的说教意味。此种管理方式使师生关系处于对等的状态,加大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感,使教师难以及时的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教育管理欠缺针对性。教师的主导地位以及学生的主体性受到限制,不仅削弱了学生的认可度与接受度,而且难以适应新时期的教育管理需求,影响教育效果。综上所述,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实施面临艰巨的挑战,探索新型的小学班级管理工作模式成为班主任的当前要务。

2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高效实施的策略

2.1建立人性化的班级管理机制

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是影响小学班级管理工作效果的重要因素。面对处于不断成长变化的小学生,班主任所采用的管理机制需要契合于学生的成长特性,推动学生的长足发展。具体而言,班主任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完善班级管理基础。第一,立足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先天潜能。由于受到兴趣爱好、学习方法以及成长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造就了小学生鲜明的个性,对于班级管理展现差异性的需求。因此,班主任既要保证管理机制的规范性与科学性,同时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例如,有的学生思维能力较强,而有的学生则表达能力超群,班主任充分挖掘学生的优势,并将其转化为学生的自身素养,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第二,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班主任的评价对于小学生的影响尤为深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转变单纯的以成绩为标准的评价方式,采取复合式的评价方式,善用情感教育,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力,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例如,班主任可以构建积分制评价体系,综合课堂表现、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效果等多维度因素,同时融合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家长评价等多方主体,对学生做出客观评价,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通过建立人性化的班级管理机制,满足小学生的成长需求。

2.2注重班级文化建设

小学生以直观感性的思维方式认知世界,外部环境对于小学生的影响不容小觑。因此,班主任应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打造浓厚的德育氛围,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思想认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与价值观,以激发学生的自我约束意识及能力,提升班级管理的有效性。第一,加强外在环境建设。教室作为学生学习的主战场,温馨的布置、整洁的环境、激励的标语都将会对学生产生教育作用。因此,班主任带领学生加强教室环境的建设,为学生打造和谐、舒适的班级环境。例如,班主任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轮流承担教室的维护责任,根据不同的学习阶段任务目标,结合学生的兴趣点,设置不同的教室环境主题,为学生带来多样化的感官体验。同时,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树立主人翁意识。第二,注重内在精神文化建设。良好的班风对于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是引领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有效媒介。因此,班主任应加强班风建设,提升学生的意志品质。例如,班主任组织主题班会,让学生参与到班风建设之中,针对学生身边的优秀典范以及不良行为进行分析与探讨,建立明确的班级文化主题,并制定严格的班规制度作为维护班风的支持。借此增强学生对于班风的认同感,班级的归属感,自觉投身班风班纪的维护。

2.3打造现代化新型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推动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高效实施的基础。班主任应转变以往居高临下的命令式教育方式,建立和谐、平等的现代化师生关系,真正落实亲其师而信其道,助力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第一,坚持以人为本,给予学生充分尊重。虽然小学生知识储备及认知能力尚处于发展阶段,但是并不意味班主任能够采取“独裁式”的管理方式。而是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立足学生需求采取相契合的教育指导方式。例如,当学生之间发生矛盾时,班主任不能够单纯的以自我主观意识作为评判依据,而是追本溯源,了解事情始末,提供客观公正的分析与疏导,增强班级管理的公信力。第二,力求民主平等,实现师生平等对话。在传统管理模式之下,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学生的心声被淹没,导致小学班级管理效果差强人意。这就需要班主任秉持民主的管理原则,增强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互动,便于加深对于学生特性的了解,能够实时的洞察学生心理波动,提供必要的干预,以提升班级管理工作的精准性。

结束语:

总而言之,班主任作为小学班级管理的组织者与主导者,对于管理模式的创新与优化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面对日趋复杂的教育要求,班主任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提升自身管理能力,因地制宜的调整班级管理方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蕾.关于创新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方式的思考与实践[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3):159-160.

[2]賀彦华.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探究[J].学周刊,2020(07):148-149.

猜你喜欢

班级管理小学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夸夸我的班主任
班主任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