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剪纸教学的传承与创新实践初探

2021-09-10任艳冰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1年21期
关键词:剪纸教学传承创新

任艳冰

摘  要:剪纸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之一,在小学剪纸教学中,教师应更新教育观念,与时俱进,充分认识传统剪纸艺术在现代教育中传承的必要性、充分认识创新是传承的前提条件,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巧妙的结合起来,热爱祖国传统剪纸艺术的情感及在延续传统剪纸的艺术特色的同时积极创新,培养学生学习剪纸的兴趣,让剪纸继续焕发出新的光彩。

关键词:剪纸教学;传承;创新

剪纸是我国民间的一种优秀的传统手工艺术形式,经过千年的文明积淀,有着独特的装饰趣味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是智慧的先辈们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的文化财富。

随着现代文明的兴起,给剪纸这种古老的手工艺术的发展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小学美术教育是传承传统艺术文化的主要阵地,要传承就必须要发展和创新。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一味的拘泥于剪纸的传统形式,在作品中仅仅抄袭先人的想法,不添加自己的创意,剪纸艺术就难以找到提升的路径,也会让学校剪纸教学发展进入瓶颈期。因此,教师在进行剪纸教学时应当在传统剪纸文化上进行艺术创新,借助传统艺术韵味来表达现代思想,使得剪纸教学能够符合现代审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剪纸艺术真正得到发扬光大。

一、了解剪纸文化,激发学习的热情

新课标指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实现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创新”的关键正是在于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祖国传统剪纸文化的热爱之情。

据了解,现行的小学美术教材中涉及民间剪纸的内容并不多,小学生对剪纸的了解较少,并且在平时很少使用剪纸这一艺术表现方式进行创作。 但民间剪纸艺术作品形象简练夸张、具有鲜明装饰效果以及所包含的美好意蕴较为容易被小学阶段的学生所接受。

民间剪纸作品中常以生活中常见的物象为题材。但不是根据客观的自然形象来造型,而是“以象寓意”“以意构象”,剪纸中的图形不单只表现物象图形本身,还蕴含着人们祈求丰衣足食,吉祥如意的朴素的愿望及追求,并且往往通过象征、谐音、比喻等表现方法把美好的寓意表达出来的。例如牡丹花开时雍容华贵,因而寓意 “富贵吉祥”,把四时花卉组合起来放在花瓶中,象征“四季平安”;石榴、娃娃、等图案寄托着人们子孙兴旺的美好祈愿;又如“侯”为中国古代爵位之一,猴”与“侯”谐音,人们便剪猴骑马背寓意“马上封侯”的理想 ;剪母猴背小猴,又寄托著“辈辈封侯”的愿望……与此同时,大部分民间剪纸作品的题材、内容都表现出积极向上的乐观自信心态和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表达了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积极的人生态度。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小学生对于这样的作品更有好感。

基于这样的艺术特征,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欣赏水平,选择有代表性的剪纸作品,并以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形式进行介绍,指导学生欣赏,让学生了解、掌握剪纸中的构图、造型、纹样等传统元素及其的文化内涵、寓意。从中对剪纸的发展以及文化进行全面了解,使孩子们对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独特魅力的剪纸作品充满好奇,从而激发起对我国传统剪纸艺术的热爱之情及学习的兴趣。

二、学习剪纸技巧,牢固掌握基本功

剪纸区别于其他画种的一个独到之处就是以刀代笔,用剪刀、刻刀在纸上剪、刻图案,能提起来而不零散,具有“千刀不断,万剪相连”的独特的“刀剪味”。所以学习剪纸,先要学习剪刻技巧,熟悉剪刀的运用,掌握基本的刀法。每剪一处纹样都要求剪口流畅,不能有毛边和停顿感。没有剪断的地方不能直接用手扯断。在众多纹样中,剪锯齿形的技法难度比较高。要先剪出纹样中光滑流畅的一端作为开口,每一剪都从开口处下刀,第二剪在第一剪的起点起剪,斜落在第一剪相反的点上,每两剪交汇于一个点上,两手与剪刀协调配合,一刀紧挨一刀地细心剪制。

所有的这些技法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实践练习才能掌握。在教学中,教师应多作演示,引导学生从线条、单个纹样、组合纹样等先简单后复杂、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让学生扎扎实实地掌握剪纸基本功。有了娴熟的操作刀法,进行剪纸创作时就能得心应手了。

三、创新剪纸艺术,实现多样化发展

了解了剪纸文化及其艺术特征,熟练掌握剪纸技法后,进入创作阶段时不能只满足于对传统作品的模仿。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积极指导学生在传统中寻找合理的创新点,借助传统的剪纸艺术韵味来表达现代思想, 从而让传统的剪纸艺术得到多样化的发展。

(一)材料的创新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是喜庆、吉祥、欢乐等的象征,所以在剪纸作品中,最常用的是民间大红纸。在教学中可以尝试用锡箔纸、金箔纸、报纸、各种印花纸来剪纸。锡箔纸的银色、金箔纸的金色,在色彩上让剪纸作品呈现出闪烁耀眼的效果。报纸、印花纸能产生独特的肌理效果,剪出的作品别有一番风味。瓦楞纸、泡沫纸也可以用于剪纸。这两种纸本身具有厚度,并且可以拼贴,使剪纸作品如浮雕一样,从而打破剪纸原本平面的效果,呈现立体感觉。我们在教学中还可以创造性地使用传统纸张,例如指导学生在宣纸上自由随性地或如中国写意画般的形式染上色彩,然后根据色彩感觉剪刻,剪出的作品别有一番韵味。

另外,由于剪纸是一种平面镂空的艺术形式,我们可以选择生活中适于剪、刻的且易于达到镂空效果的薄片材料用于剪纸的创作中,创作出更有新意的剪纸作品。如各种材质的布料、皮革,还可以在大自然中就地取材,如树叶、玉米苞叶等都是剪纸的好材料。推陈出新的创作材料不仅可以更好的表现主题,更能让学生耳目一新,学生的参与剪纸学习兴趣就充分调动起来了。

(二)题材的创新

在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在延续传统剪纸的特色的同时,将新鲜的形象、现代的题材融入到剪纸创作中。教学生剪一些他们更感兴趣的、具有时代气息的内容。例如指导学生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为主题进行剪纸创作时,结合门笺这一传统形式,传统的吉祥寓意的底纹上或剪抗疫标语、或剪坚守抗疫一线的白衣天使。既体现了对抗疫英雄的致敬,也表达了同学们对早日战胜疫情、祖国山河无恙的美好祝愿。这些丰富题材都是学生熟悉的,更能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更容易把握剪纸创作的要领。

(三)形式的创新

传统剪纸一般都是贴起来的,是平面化的艺术。单一的形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的审美观念。传承需要创新,教学中可以选择更自由的、适合小学生特点的表现方式,结合传统剪纸技法进行创作。

例如引导学生尝试突破传统的单层的表现形式,大胆采用多彩的、多层次的叠加处理方法,使剪纸作品更显精巧,具有错综复杂的立体之美。再如法国古典现代主义艺术家马蒂斯晚年时期的剪纸创作,色彩鲜明单纯,风格明朗欢快,这样的形式和风格更容易让小学生接受。我们可以借鉴这种做法,把不同的物象分别用不同的色纸剪刻,剪刻完后根据构思按一定的顺序拼贴成一幅完整的作品。这样的作品层次更为丰富,趣味性更强,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应用的创新

现阶段教学中剪纸创作活动基本是学生根据主题创作作品,然后装裱、张贴展示或者装饰居室,活动形式比较单一,学生容易产生倦怠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嘗试将剪纸艺术应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有一种“玩纸”的感觉。从而更喜欢剪纸。

例如班服设计中,指导学生将传统的剪纸与现代设计结合在一起,剪一些几何图形或者是一些经典图案,用这些剪纸图案装饰自己的服装,使自己的班服时尚而又透出浓浓的传统特色文化气息。

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利用剪纸花纹装饰笔筒、设计包装盒、环保袋等等,让学生学习把剪纸元素融入到自己生活中去,让剪纸这种艺术形式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潜移默化地感受剪纸独特的艺术魅力,让学生在 “玩纸”中传承剪纸文化,创新剪纸艺术。

总之,在小学阶段的剪纸教学中,我们应把握传统剪纸艺术原有的本质特色及精神内涵,融入新的元素,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培养对中国民间艺术的热爱之情,乐意肩负起传承和创新剪纸艺术的责任,让剪纸文化继续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王娟.中国剪纸艺术语言与现代艺术设计的融合[J].艺术百家,2012(01)

[2]罗雪梅.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文化内涵[J].美术教育研究,2012(07)

[3]赵芳.以马蒂斯晚年的剪纸和中国民间剪纸为例谈美[J],文艺生活,2013

[4]王光普.民间传统剪纸纹样[M].兰州:甘肃人民美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棠澍小学,广东   广州   510000)

猜你喜欢

剪纸教学传承创新
论幼儿师范专业的剪纸教学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如何在剪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剪纸教学”的课程开发与实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