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对初中生手机成瘾的管理策略探讨
2021-09-10蓝乐飞
蓝乐飞
摘要:初中生手机成瘾问题在当前的初中教育愈演愈烈,作为班主任,要提高对学生的管理工作效能,帮助初中生缓解甚至解决手机成瘾问题,首先就要把握学生依赖手机、用手机成瘾问题的根源。而后对症下药采取有效的教育引导措施,才能直达病灶,从根本上帮助学生对手机的过度依赖,进而避免因为手机成瘾而引发的对于初中教育教学、学生人格养成、终身能力成长等方面的负面影响,让学生重新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人生。
关键词:初中教育;班主任管理;手机成瘾;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6-180
智能手机的普及、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信息生活质量,当在这样环境中成长的初中生,从小也受到了网络、手机等现代技术和设备的侵染,目前,初中生使用手机,尤其是手机成瘾的问题已越来越普遍、频繁,严重影响了初中教育教学的顺利开展,对学生短期的学习,长期的健康、心理和人格养成,也有深远的负面影响,必须要引起各位班主任的警惕,要以适合初中生的方式,以科学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手机成瘾问题,为其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一、初中生手机成瘾原因分析
第一,学生进入初中后,自我意识发展强烈,不习惯处处受家长和教师管教,拥有自己的交友空间、私人空间,为了便于教师和家长与其保持联系,不少初中生家庭都会为其配一部手机。部分家长给学生手机以后,对其使用手机的监管存在明显缺失,就会导致学生最终因为使用手机上瘾。
第二,青春期的学生活泼好动,对于娱乐活动有较高要求。但由于初中的学习压力加大,学生的娱乐活动时间逐渐减少,而且学校的娱乐设施不足、娱乐场所单一、娱乐活动形式有限等因素,会使得大多数学生习惯了“宿舍/家庭→食堂→教室”三点一线的活动轨迹,很少参与课外活动。而初中生大多数拥有手机,手机背后的网络世界充满了学生感兴趣的各类活动、流行文化等,因此便成为学生娱乐最方便、最有趣和最轻松(不用运动)的途径。加之从众、合群等心理影响,配合功能强大、花样繁多的手机和网络功能,因此学生很容易手机成瘾。
二、班主任对初中生手机成瘾的管理策略
(一)确定劳逸结合的管理制度
结合上述原因分析可知,课余活动减少、丧失参与课余活动的兴趣,是学生热衷于玩手机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班主任要确定劳逸结合的管理制度,并将其与学生课余时间玩手机的行为挂钩,可要求学生在平时课间不玩手机,并利用课余时间闭目养神或参与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1]。如以锻炼身体为目的:每次下课后绕操场走一圈三步、在单双杠区域做简单拉伸;以激活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热情为目的:英语课前观看英文原声影视资源,语文课前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一首短诗,历史课前观看一段历史剧或学习“你不知道的历史知识”等。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开展,让学生综合运用各类感官获得有趣、丰富且生动的活动体验,享受参与集体活动并取得成功的成就感、来自集体的正面评价与赞扬带来的表现欲的满足等,让学生受到亲自参与、团队精神、温馨氛围等的影响,逐渐学会通过参与丰富有趣的课外活动来缓解学习压力,劳逸结合,有益身心。
(二)解决手机成瘾问题要张弛有度
目前,不少初中班主任都选择暂时甚至永久没收学生手机的方式,以期通过这种强硬的手段让学生“知难而退”,實质更容易激发学生逆反心理,让其在教师鞭长莫及的地方——如晚上熄灯后在被窝里偷偷玩手机——变本加厉。属于典型的“南风效应”中的“北风”行为,治标不治本。常言道,堵不如疏。班主任可以张弛有度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手机上瘾的问题。
第一,班主任要加强班级德育教育,包括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安全教育、正确文化观与价值观教育等内容。确保学生在使用手机上网时,具备基本的辨别是非、判断信息属于精华还是糟粕的能力,不被过分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误导入歧途,学会冷静、理智判断网络信息,从结果终端降低使用手机的负面影响。
第二,要积极寻找手机娱乐的功能替代品。比如以现代化多媒体、触控屏、希沃白板等教学设备,满足学生利用网络搜集信息与学习知识的需要。同时积极开发这些设备的教育功能、寓教于乐的功能,确定使用规范,让学生不必事事找手机。
第三,合同约束,培养学生守诺精神[2]。初中生普遍爱面子,自尊心强,班主任可以结合这一点,与学生签订关于减少手机使用次数或在某些场合、时间段内不使用手机的“合同”。在签“合同”前,班主任首先应了解学生最感兴趣、最喜爱的事物,并结合日常观察,评估使用手机功能、利用手机进行娱乐活动等行为对其的重要程度,作为等价交换,学生遵守“合同”内容,可以给予情感价值等同于“使用手机”的奖励,如学生家长教育严厉,则可在班级群内公开表扬学生作为“守诺奖励”。同样,对于有意无意违背“承诺”的学生,也要与家长提前沟通后,合理增加双倍甚至更多的犯错成本,如某学生一上午不使用手机的情感成本等同于其购买一个喜爱的手办的情感成本,则违约“惩罚”为教师没收其2-3个手办一日至一周。在经历了几次“惩罚”后,学生往往会下意识避免比不玩手机重两倍甚至三倍的情感惩罚,养成科学使用手机或不用手机的良好习惯。
结语
综上,初中班主任必须认清,完全杜绝尤其是强硬压制学生玩手机的行为往往会适得其反。要因势利导,通过转移注意力、寻找替代品、要求学生劳逸结合、培养守诺精神、增强情感成本等方式,规范学生使用手机的行为,并合理控制学生在课内外手机的次数。同时要制定好备用计划,避免因为意外情况而引发严重问题。
参考文献
[1]孟清平,张学军.初中生走出手机成瘾困境的策略[J].教育信息化论坛,2019,3(07):171.
[2]真珍. 农村初中生手机依赖、情绪智力与心理健康关系的调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