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理念下高职学生中华礼仪文化教育的探析

2021-09-10梁彩娜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26期
关键词:传承与发展三全育人高职学生

梁彩娜

摘要:礼仪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推手。在全球信息交流日益广泛,各国文化交融发展的当今时代,高校大学生的中华礼仪文化教育已成为理论和实践探讨的重要话题。本文主要从高职学生的基本礼仪素养状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成因,并提出一些改善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 高职学生;中华礼仪文化;传承与发展

中国以“礼仪之邦”文明于世界,有着宏大的理论体系和完整的伦理道德、生活行为规范。完整的伦理道德和生活行为规范构成了今天的礼仪文化,即“人们广泛遵守的各种礼仪准则、礼仪制度、礼仪规范,以及与礼仪有关的各种物质和精神文化的总称”[1]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曾多次强调包括礼仪文化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地位。他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中华民族的基因,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据此,本文主要从高职学生的基本礼仪素养状况剖析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提出一些改进建议和措施,以此为引玉之砖,期待引起学界和实务界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一、高职学生的基本礼仪素养状况

1.高职学生对中华礼仪文化的认识不足

继清明节的三天假期,广西又迎来“壮族三月三”假期,学生们欢呼跃雀“世界那么大,只有广西放假”,但问及什么是法定节假日、“三月三”为何纳入广西的法定节假日,很多学生表示不了解,再问及传统冠、婚、丧、祭等中国基本礼仪时,很多学生直摇头。中华礼仪文化在现实生活中可以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但“壮族三月三”作为民族文化的一种传承方式,他们觉得很有必要,却不知道以什么方式进行表达。

2.高职学生的基本礼仪素养状况

文化基础知识弱、调皮、个性张扬是高职学生的最大特点,“叛逆”曾是他们的代名词。在平时的校园生活中,他们看似我行我素的背后卻藏着仗义、讲礼貌,见到教师、长辈都会热情问好,并使用“您好”、“谢谢”等礼貌用语;但在课堂上有些学生会聊天、发短信、睡觉、迟到,甚至会玩手机、网络聊天、听音乐、吃东西、早退、旷课等等。课堂上对教师的尊重似乎完全被弱化,把生活中对教师的礼貌和尊重完成割裂开来。

日常的文明礼仪体现一个人的综合素养。是否有监控影响着高职学生的自觉行为,在有约束的情况下,他们变得自觉些,如在观看演出和比赛时基本能做到文明观看、不喝彩,在乘车或购物时自觉排队;但在没有外界的约束时,他们在食堂就餐时若无旁人插队,在图书馆、教室等公共场合随意说笑和接打电话,一高兴一生气脏话随时蹦出,甚至有学生穿着睡衣、耷拉着拖鞋(棉拖)就往教室去了。

3.高职学生对中华礼仪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认识

在新生入学第一学期,学校开设了《走进中国传统文化》这门课程,学生说我们对于传统礼仪应当大力弘扬和继承,让传统礼仪深入人心,否则中华礼仪文化的未来就毁在我们这些浪荡不羁的言行中。但在问及希望通过何种途径接受中华礼仪文化教育时,他们认为观看礼仪教育方面的宣传片是首选;阅读书籍、通过电视及网络学习、听相关内容讲座次之,少部分人则希望通过教师讲授、晚会宣传和参与相关的活动。在继续问及怎样才能有效地传承中华礼仪文化时,他们认为通过了解历史、人文、社会风俗,通过多做多行,以行动感染他人,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如组织开展关于中华礼仪文化的活动、每天在校园广播中插播关于中华礼仪文化的内容,通过实践中检验真理等方式进行。

二、当前高职学生中华礼仪文化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学生对中华礼仪文化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部分学生认为中华礼仪文化只是一些繁文缛节,纷繁复杂,应当剔除,无需传承。而中华礼仪文化涉及到我们的衣食住行、交往和沟通等各方面,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礼仪如同一副神奇的药剂,在处理人际关系中,可以化解矛盾,可以协调的复杂关系,从而使人心得以凝聚,人品得以升华。礼仪虽不是万金油,但却是人人不可缺,因为它无处不在地存在我们社会生活中各个领域。而随着国际交流的深入,当代大学生更偏向于接受西方的礼仪文化,比如行见面礼,打招呼更多的是用“Hi”、“Hello”。

2.部分学生的基本礼仪素养有待进一步加强

宿管会的阿姨反映:一些大学生连最基本的见到长辈打招呼等礼仪常识都缺失,让他们做长辈的都无法理解和接受。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个人的道德素养和专业技能水平是他们未来立足社会的重要因素,而基本的礼仪素养就体现在道德素养上。“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淑女”是知书达理、以礼待人的体现,因此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重视基本礼仪素养的提高,加强新道德规范的学习,自觉做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者。

3.高职学生对中华礼仪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由于对中华礼仪文化的认识不够深入,所以在传承与发展方面必然会受到影响。对于到底有没有必要传承与发展,有些大学生还是模拟两可。那么对于如何传承与发展,大学生们心中更是没有明确的答案。即使有些大学生理论上知道要怎样传承与发展,但是自己实际操作起来却无从下手。

三、当前高职学生中华礼仪文化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学校方面。学校是教书育人的主要场所,可从多维度对学生进行文化礼仪教育。而当前很多学校只有比较宽泛的方针政策,没有制定具体的实施措施。导致各院系只注重形式,没有实质影响力的内容,没有形成浓厚的礼仪文化氛围。

(1)大学生的礼仪行为规范是评价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志,学校应加强教育管理。当然,对大学生来讲,文明礼仪素养不应是一种要求和约束,更应自觉上升为责任和光荣。学校只有将礼仪文化教育与德育工作结合起来,关切学生的行为管理,学生才能将其转变为自觉行动,否则学校的“教书育人”中的“育人”功能就会淡化。而“育人”功能氛围的淡化容易导致大学生的知礼、行礼意识等礼仪的淡化。如:学校升旗礼和课前的尊师礼对学生的礼仪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但很多只是流于形式,学生也只是应付了事。

(2)学校应加强对礼仪教育课程的设置。从我院的课程设置看,我们仅选择了《走进中国传统文化》为选修课,并没有辅助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

(3)学工处的教师(辅导员)忙于各项行政工作,无暇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礼仪教育、管理。学工处的教师(辅导员)、思政教师没有形成合力,疏忽对学生的礼仪教育、管理,导致一些尚未形成稳定价值评价体系的大学生难以适应大学生活,出现了一些不明是非、不知荣辱、不辨善恶、不分美丑的情形。

(4)教师没有做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在现行的工资管理体系下,教师重视的是教学任务和自己的学术研究,而不是教学质量,在课堂上,只顾自己夸夸其谈,却不理会下面的学生是否尊重自己的劳动成果,上完课就万事大吉。甚至有的教师在学生面前也有失礼仪规范,却浑然不知。

2.家庭方面。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十分强调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重视人的精神品格的养成。中国传统文化里就包含有:尊老爱幼、和睦相处等传统礼仪的规范,是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的传统美德。然而现在的大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是全家人百般呵护的掌上明珠,长期娇生惯养使孩子逐渐养成“以我为中心”的意识,违背了尊重他人、关爱他人、严于律己的礼仪核心思想。

3.社会方面。现在的大学生都是00后,他们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成长的一代,他们从小接触计算机、手机等电子产品,容易受“新思潮 ”、“新事物 ”的挑战,网络中以及社会上存在的各种不道德的、不文明、有失礼仪规范的现象都对正处于思想观念初步形成时期的大学生带来消极影响。大学期间是大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的关键时期,如不能正确引导其识辨能力,他们容易陷入道德困惑、认知失调和心态失衡状态,甚至以丑为美。

4.自身方面。

(1)大学生尚未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快节奏、社会竞争激烈的环境影响下,学生们更关注自身发展,忙于社团活动注意强化各种能力的培养,奔于外語、计算机等考各种考证,同时注意个人的外在形象。特别是进入大学后,他们有了一定的“财务自由”,但各种攀比、跟风的影响下,他们依赖使用“花呗”等经济透支方式,对物质方面的要求比较关心,金钱与名利的追求凸显,而对精神方面的要求比较漠视,礼仪更是显得微不足道。

(2)大学生排斥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小学阶段,很多学生忙于中考、高考的压力,接触社会少、生活简单,进入大学以后长期压抑的情绪如山洪暴发,认为传统文化就是对他们的束缚和约束,语言行为上表现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叛逆、排斥,容易使传统伦理道德意识和礼仪行为失去根基。

(3)大学生容易受西方礼仪文化的影响。伴着他们成长的电子产品充斥着西方文化对个人自由和个性张扬,媒体对“洋节”的宣传,从侧面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对个性的彰显、对仪式感的崇拜使其从根本上排斥了中华文化礼仪的核心思想。

四、关于高职学生礼仪文化教育的几点建议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曾温暖了去年疫情中寒冷的冬天,而领会着其中蕴含的深情厚谊,我们更懂得礼仪文化中“若要人敬己,先要己敬人”的内涵。礼仪的核心在于敬人,“礼者,敬人也。”[2]惟有铭记此点,才能真正地学好、用好礼仪。

1.学校教育

(1)教师以身作则。“立德树人、求实创新”是我校的校训,立德树人,首先要立“师德”。因此,全体教职工应起带头作用,加强自身的礼仪素养。学校应创设良好的礼仪培训机会(平台),让礼仪培训作为新教师入职培训的第一课,提高教师礼仪素养。教师通过培训学会得体的衣着打扮、风趣的语言表达,提高审美能力和人格魅力,展现出良好的为人师表形象,从而在教与学中渗透礼仪教育。

(2)因材施教。一是,学校里各种社团可以根据各自的性质,在拥有良好的礼仪素养的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相应的礼仪文化活动形式,这样更容易达到预期的效果。二是,学校可要求在全院范围内开专题讲座,各院系组织中华礼仪文化比赛,学生自行组团拍摄有关中华礼仪文化的教育片、宣传片,将礼仪文化具体化、自然化、实际化,定期在校园的大屏幕上播放。三是,班主任(辅导员)定期举行有关中华礼仪文化的主题班会。四是,思政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让大家对礼仪的学习从“被动”转为“主动”。通过至上而下方式,充分发挥院、系、社团、班主任(辅导员)、教师到学生的能动作用,不断推动校园礼仪文化教育的发展。

(3)融入教材。把中华礼仪文化融入教材中,从小开始对中华礼仪文化有所了解。习惯是慢慢养成的,从小学开始让他们了解中华礼仪文化之博大精深,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这样会使他们更容易学习接受中华礼仪文化,从小培养良好的素质。

2.争取家校密切配合,共同教育

学校的教育离不开家庭的支持和配合。单靠学校的教育还不够,家庭必须密切配合学校教育,家长必须定期向学校了解学生在校的表现情况,辅助学校采取的教育措施,共同完成对学生的中华礼仪文化知识的教育。

3.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1)加强政府关注程度。政府负责组织相关专家对中华礼仪文化做出合理整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加大宣传及教育。政府在宣传及教育时,千万不能政治化,否则会适得其反的,应该通俗易懂,接近人们的日常生活。

(2)利用传统节日举行特色活动。如清明节、“壮族三月三”期间,可由政府牵头,或者允许社会组织在传统节日里举行一些关于中华礼仪文化的活动,让全民参与。

4.自觉学习,有意识地培养

(1)加强自身的学习。结合学校开展的有关礼仪文化教育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自觉接受礼仪教育,提高礼仪修养水平。将中华礼仪文化教育如同学习礼仪一样,时时处处注意自查、自律。只有这样才能发现缺点,找出不足,总结技巧,从而不断提高自我。

(2)经典阅读。学生可通过书籍、网络等多种途径欣赏艺术作品和阅读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个人的文化知识素养,尽可能让自己博学多闻,并形成深厚的文化积淀。历史典籍载有浩繁的有关礼仪的知识,随着我国对外交的频繁,世界各国的礼仪风俗千差万别,大学生有必要注意收集、整理、学习和领会,从而使学生在实践中能有效进行,并逐渐地使自己的礼仪修养得到提高。

(3)实践是学习成果的最好试金石。良好习惯的养成来源实践,唯有积极参加社会交往活动,在社交活动中养成礼貌待人的好习惯,才能逐步提高礼仪修养。

(4)模范带头作用。以自身为中心,带动身边的人,为我们的礼仪文化的发扬作出贡献。

5.政府、学校、家庭、社会、个人相互结合

(1)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古今礼仪灵活变通,继承发展优良的礼仪文化,融礼仪文化于教育、生活等各方面,营造一个人人讲礼仪的社会氛围。

(2)礼仪融于生活之中。礼仪几乎包含了人们生活交往领域的各个侧面。在现代,互联网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网上购物、视频聊天、腾讯会议等方式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便捷、多彩,但不意味着生活中的礼仪就可以忽略。“房奴”、“车奴”成为新时代压力的代名词,浮躁的社会、烦躁的心里让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变得“跟谁交往舒服就多交往些”,而“舒服”,就是我们谈的礼仪,包括彼此间的思想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等方面。因此礼仪就应该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在生活中讲礼仪,在礼仪中发现高素质的生活。

(3)借力网络, 践行礼仪教育。当今的大学生已离不开网络,很多课程已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那么通过网络建立起贴近学生、贴近社会的礼仪教育则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且高职学生动手能力比较强,学校可借助“融媒体中心”制作生动直观的礼仪教育宣传片, 开通思想道德、礼仪教育专栏,开展网络辩论、咨询,用他们乐于接受、感兴趣的方式进行网络思想道德和礼仪教育, 让他们享受“乐中学、学中乐”的快乐体验, 健全人格。

(4)全员动员。2020年春节,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全国上下暂时按下了暂停键,但我们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做到上下同心、团结一致驰援武汉、全面居家抗疫,取得了抗击疫情的阶段性胜利。因此,我们应将抗疫精神融入到传统礼仪文化教育中,通过各级政府、行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各类新闻媒体、社区加强对传统礼仪文化的宣传;大力倡导和弘扬优秀传统礼仪文化, 创设适合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礼仪素养的社会环境;营造浓厚的传统礼仪文化学习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传承礼仪文化活动。 学习、践行中华优秀传统礼仪在全社会行动下蔚然成风,必能促使大学生优良禮仪素养的形成。

注释:

[1]单铭磊.礼仪文化[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4:7.

[2]金正昆.大学生礼仪[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4.

参考文献:

[1]钟文.中国礼仪文化[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0.

[2]彭澎,杨中碧.礼仪与文化[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2.

[3]钟敬文.中国礼仪全书[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5.

[4]金正昆.大学生礼仪[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韦维.礼仪修养教程[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2.

[6]李嘉珊.实用礼仪教程(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7]刘月荣.实用礼仪教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9

[8]彭林.中华礼仪文明概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猜你喜欢

传承与发展三全育人高职学生
浅谈贵州地区布依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武术文化传承与发展
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材中的运用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