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批判性思维在高中语文课堂的融合渗透分析

2021-09-10王小军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1年27期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高中语文教学方法

王小军

摘  要:随着新课改不断推进,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学科素养具有重要意义。语文作为人文学科,根据课程标准,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注重提高学生观察能力、感受能力以及判断能力的提升。本文分析批判性思维在高中语文课堂的融合措施,希望对提升学生批判性思维,提高教学质量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方法;批判性思维

高中阶段学生思维能力迅速提升,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加强,并且对一些事件具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因此,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应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将批判性思维与课堂内容相结合,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一、批判性思维的内涵

批判性思维是指在思维过程中,通过反思、分析等方式做出决定或解决问题,批判性思维属于理性思维,是一种个基于事实证据与逻辑的评价形式。批判性思维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对问题进行深入探查,注重获取问题的对策。

二、批判性思维在高中语文课堂的融合渗透策略

(一)注重批判性思维的教学设计

教师作为课堂主导者,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注重批判性思维的运用。教师应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设计课堂思维路径,在教学目标设置上,应根据循序渐进原则,避免超越学生最近发展区,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教学目标设计完成后,教师需按照一定逻辑规律进行知识推进,从文本含义到意义,从概念定义到运用,从而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形成思维逻辑,促进学生思路与教学进度相符合。不仅如此,教师还应将对学生的预期思维等纳入教学目标之中,并作为重点内容。教师在进行课堂预设时,不仅需要按照已规划完成的思维路径开展教学活动,还需要分析不同思维路径下学生不同表现以及整个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认知差异。此外,教师设计教学环节时还应根据认知差异对学生进行引导,同时设计相关课堂环节。

例如,教师在讲解部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中《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课时,如果只是一味地分析苏轼在词中的豪迈气概,会使学生形成固定思维,认为苏轼只有这一类型词,并不能够深入了解其笔下“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情怀。因此,教师应循序渐进开展教学,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二)注重批判性思维在课堂提问中的应用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影响,一些学生在课堂上缺乏思考能力,一味倾听教师讲解,难以发现文本中的问题,并且无法解决问题。例如,在语文练习讲评教学中,缺乏批判性思维的学生对于主观题答案只是简单抄写,然而主观题参考答案只是解读的一个方向,如果学生没有对其进行深入思考,则难以形成发散性思维,不利于主观题得分。基于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学习思路,为学生留有思考余地。教师在课堂提问环节,应尽量减少“是不是”、“对不对”等诸如此类二选一问题,避免将学生心中想法扼杀。教师可多提问一些“为什么”、“怎么做”之类问题,使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经过逻辑推理与深度加工,进而得出结论。而教师在学生得到较为正确结论后,需对学生思维过程进行总结,寻找学生思维路径。

例如,教师在讲解部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中《沁园春·长沙》一课时,教师在课堂上可提问“整首诗词上下阕之间有什么联系?”、“请同学归纳一下整首词的主题”,而不是“整首词是不是抒发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以及以天下为己任?”等不需要知识加工的问题,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

(三)注重批判性思维在学习评价中的应用

批判性思维就是学生的思考过程,并且学生能够对整个思考过程进行反思,发现其中的漏洞,同时不断对其进行修复,从而使结论更具有推敲价值。学生通过练习或者考试等教学效果评价,能够为其批判性思维模式提供正向反馈,进而提升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强化自我监督与校正。其中自我监督与校正是批判性思维的关键因素。

以写作教学为例,一些学生在审题方面往往会出现偏差,导致文章偏题。在其写作时,推论材料要求的分析对象是常见方法,进而将推论结果作为写作主题。学生之所以会出现错误,是因为将推论结果当做写作主题,然而写作主题在审题最初就已经确定完成。基于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采用批判性思维,不断反思自身错误,并减少同类错误发生概率。

(四)注重批判性思维对学生自我意识重要性的培养

语文作为人文学科,学生学科素养除在试卷上体现外,还能够体现在其日常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因此,教师应能充分了解自我意识内涵,并注重学生自我意识培养。自我意识并不是让学生以自我为中心,而是让学生对自己的存在进行细致观察,了解自身的方方面面,例如,身高、体重、兴趣爱好、人际关系以及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等。教师应引导学生善于用语言表达对生活的认识,进而形成自我意识。培养学生自我意识,是帮助其形成批判性思维的关键组成部分,学生只有在信息爆炸环境下筛选有用信息,并提高信息加工能力,才能不断提高其主观能动性、创造性以及自主性。

例如,教師在讲解部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中《喜看稻菽千重浪》一课时,通过讲解文本内容,使学生了解袁隆平生平、高尚品质以及精神境界,进而引导学生对自身进行反省,为学生讲解理想信念的重要性,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自我意识与批判性思维。

总而言之,教师将批判性思维融入高中语文课堂,应不断加强教学环节设计,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其能够在课堂中积极思考,抓住问题关键,进而形成批判性思维,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冯丽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27):19-20.

[2]张雪莲.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方法[J].学周刊,2021(04):149-150.

[3]欧阳荐枫.创设思辨性读写情境 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基于统编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解读与建议[J].湖南教育(B版),2020(06):33-36.

猜你喜欢

批判性思维高中语文教学方法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论批判性思维与信息分析能力在高等教育中的培养
我的教学方法